送你一座“常山”——聚焦正定古城保护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2-02-17 09:48:47 来源: 石家庄日报

  正定作为历史上的北方三关重镇,是中小历史文化名城的佼佼者,亦是弘扬石家庄地域文化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在我省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作为一项“抢救工程”的宏观背景下,我市将按照“一城三区四组团”城市发展框架,倾力打造正定古城、正定新区和新客站等六大片区,正定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正被提上重要日程。记者走进正定古城,浸润于它厚重的文化氛围,期许它更具活力的明天。

  沿一路厚重走向久远

  曾经,正定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人陈孚行经正定曾留下诗句:“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佗荒冢暮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如今,当我们站在正定城南的内城墙上北望,着眼的是那造型各异的四座高塔:须弥塔、华塔、澄陵塔和凌霄塔,更有那郁郁葱葱的隆兴寺。

  隆兴寺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年代较早、气势雄伟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建筑群。寺内,苍松翠柏,香烟缭绕,一排肃穆气氛。梁思成誉其为“京外名刹首推正定府的隆兴寺”。《正定县志》副主编、河北赵子龙研究会副秘书长武威振说:“我做过比较,虽然面积相差很大,但隆兴寺南北中轴线长度是616米,是故宫南北中轴线长度的三分之二。”

  走进开元寺,一眼望见的便是寺院西北侧高高的须弥塔,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密檐式方塔。形式古朴,稳重端庄。须弥塔的东侧是一座两层的单檐歇山式楼阁,这就是具有极高文物价值的钟楼,楼内悬挂着重约11吨的铜钟。武威振说:“开元寺的须弥塔比西安的大雁塔建造时间早16年;而中国古钟向有‘北开元、南寒山’之说。开元寺的铜钟铸于唐代,而寒山寺现存的铜钟则铸于1906年。在硬件上,开元寺底蕴深厚,但在包括软件建设的综合实力比拼上,开元寺现在的名声则逊于大雁塔和寒山寺了。”

  我国唐代以后,临济宗成为禅宗的主流,它传入日本后成为日本佛教的最大派系。临济宗在佛教界有“临济儿孙遍天下”的说法。而临济宗的发源地即在正定临济寺。在临济寺内,许多游客按照指示,虔诚绕澄灵塔三圈。院内东侧是一排双层的禅房。武威振说:“禅房除了供寺院僧人居住,来此修行的‘居士’也居于此。”

  隆兴寺、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天宁寺、阳和楼旧址、王世珍故居、赵云故居旧址……在正定周长12公里的城内,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时间跨隋、唐、宋、元、明和清各个朝代。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

  剪一叶风云将曾经还原

  建筑,特别是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是艺术宝库的文化遗产。梁思成曾说:“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中创造中最大、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能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方面,也更重要。”梁思成曾四次到正定考察,留下了《正定调查纪略》这部考察资料,这使正定城光彩倍增。可以说,正定能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处文物成为国保单位,梁思成功不可没。

  清华大学教授魏义祥曾说:“正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名气与之并不相配。我去过不少地方,大都是慕名而去,失望而归,就是一些早有名气的地方,我也觉得难以与正定相比。”

  但魏义祥所说的这种情况即将改变,正定古城抢救保护大幕正在开启。

  大力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三大抢救工程,被列为河北“十二五”期间的政府重点工作之一。这彰显了“一定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开发好,一定要把燕赵大地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的决心。

  河北已经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对正定古城保护规划和抢救工程进行论证,进一步明确了正定古城整体恢复历史风貌的基本思路及2012年抢救保护工程任务。

  目前,石家庄市正在抓紧组织制定正定古城抢救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2月5日,省住建厅厅长朱正举、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带领国家级文物保护和规划专家王景慧、张伟一、刘运琦、陈建军、邢天河一行到正定调研古城保护工作。调研组先后对南城门、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实地察看。

  2月14日,副省长宋恩华召集省直有关部门、石家庄市和正定县召开专题协调会,听取并安排正定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

  正定县的古城保护工作是石家庄的一件大事。我市的各级各有关部门亦被要求“坚定信心,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抓好落实。相关部门要抓紧组织、搭建投融资建设的平台,要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进行精心整治,坚决控制违法违规的建筑,切实维护好古迹风貌。”

  采些许诗意观照明天

  此次的正定古城保护,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抢救行动。在政府文件中,它这样被描述“正定古城抢救保护是省委、省政府落实建设和谐河北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兴市富民的重要举措,是省部合作的重要项目。”,在具体工作安排上,它被要求“当前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古城保护的规划、措施要高起点、稳操作,深入研究古城保护规划方案,科学谋划功能布局与结构形态,积极探求文化遗产实现价值的多元途径,实现古城保护与各方面的有机结合。”

  我市将按照“一城三区四组团”城市发展框架,倾力打造正定古城、正定新区和新客站等六大片区,着力构筑“古城古韵、老城新貌、新区新景”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关于正定,我市将力争经过3至5年的抢救保护,基本恢复正定古城“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风貌,使其跻身全国热点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古城行列。近期将启动文物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抢救恢复、文物周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古城文化提升五大工程。

  正定也提出了“打造京外名刹之首、佛教临济祖庭、三国子龙故里、世界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红楼文化经典六大文化品牌”的思路,正积极探索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之路。

  绘一幅蓝图还有祥云一片

  根据清华大学编制的《规划提升方案》,正定提出了古城保护的总体目标:此次保护将按照“从内到外”的原则,将古城范围内与周边区域进行统筹考虑,力求和谐统一。在保护区内,分批有序进行恢复、建设、改造和提升,着力打造“一城、一河、一环、六片”,一城即正定古城,一河即周汉河,一环指古城墙风貌环,六片即临济寺-南城墙周边片区、隆兴寺-大寺前街片区、开元寺-府前街周边片区、西城门-王世珍旧居-城隍庙片区、北城门及东北城墙片区和荣国府周边提升片区,全面恢复古城风貌,塑造特色鲜明的古城形象。

  此外,正定古城保护将于正定新区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坚持“古城古韵、新城新景”,古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同步推进古城与新区建设。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按照“清理、改造、疏解”的思路,下大力清理有碍古城保护的建筑,改造重点文物周边环境。初期方案中称:“逐步将古城内部分工业企业向城外产业园区转移,逐步向正定新区疏解古城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常住人口,减轻古城区人口、交通压力,腾出空间,逐步复原千年古城的历史风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古城与新区交相辉映的城市格局。”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歌唱道:“送你一个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古都花开/春满家园……”它将古城西安的厚重沉淀,悠久文脉做了如此诗意的描摹。或许在不久的明天,正定送给世人的,将是一座古城常山,一个全国文明、环保、旅游的文化名城。

  本报记者 刘 毅 杨惠玲/文 

编辑: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