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化 话品牌(一)
开栏话:在我市的文化强市建设中,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努力创新,积极打造了如燕赵讲坛、彩色周末、高雅艺术演出、藁城宫灯、石家庄动博会等一批文化活动品牌、文化企业品牌和文化节庆品牌。这些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了在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系统构建了群众文化活动框架,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使我市的文化建设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从今天起,本版将推出专栏“说文化话品牌”,对我市多年来打造的文化品牌进行梳理,期待其在今后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燕赵讲坛”是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共同主办的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在河北省艺术中心设有主会场,在全市设有几十个分会场。自2004年5月创办以来,共举办超过1600场各类讲座,直接受众110万人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我市文化建设中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在石家庄市民心中,历经8年的春华秋实、夏雨冬雪,“燕赵讲坛”这方朴实无华的三尺讲台充分践行了它“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
深受百姓欢迎的“文化大餐”
8年来,“燕赵讲坛”公益讲座一如既往坚守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普通百姓。在这里,有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讲座,并成为忠实的“回头客”。
“我还清楚地记得听第一场‘燕赵讲坛’时的情景,8年来,讲座的老师、学者在变,市民的热情丝毫没有改变。”
“我的孩子一到周二就催着我领‘燕赵讲坛’的门票,有时候去晚了没领到,他就站在过道听。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文化的滋养,没有年龄、职业的限制。我相信如果‘燕赵讲坛’天天有讲座,也一样座无虚席。”
5月19日上午,在“燕赵讲坛” 河北省艺术中心主会场,几位听众这样对记者说。
8年间,在主会场的400多场讲座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等诸多央视“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轮番登场,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个免费的文化讲座,一步步成长为市民离不开的良师益友,这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称为“文化奇迹”。究其根本,就是主办方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一切工作都围绕群众的需要展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欢迎和听众的满意。
充满创新精神的运行机制
8年间,“燕赵讲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市民‘点菜’,专家‘下厨’,企业埋单,政府倡导,社会受益”的良好运行机制,从而带动了全市各行各业的讲座活动,掀起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热潮。
专家认为,“燕赵讲坛”之所以长盛不衰,得益于它创新和灵活的运作机制。自创立之初,“燕赵讲坛”的策划者们就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文化建设,变被动依靠政府财政,为主动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运作模式上的创新。
通过设立30多个加盟点,使讲坛走进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学校,进一步扩大了讲座规模,实现了向基层拓展的创新;通过整合各方面专家队伍资源,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专家库,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网络,实现了师资队伍优化整合的创新;通过提供“菜单式”选题,网络媒体上研评沟通,互动式讲座方法运用,实现了讲坛传授方式的创新;通过加强对讲坛后续产品的开发制作,延长了讲座文化产品的链条,实现了向产业化发展的创新。
“燕赵讲坛”是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一个有了开始就不会结束的善事。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城市的官方网站上都转载我市“燕赵讲坛”的成功做法,并给予很高评价。如今,高品位运作加市场化操作的做法,已经让“燕赵讲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继续发挥品牌的力量
8年来,“燕赵讲坛”已经超越了讲座本身,其焕发出来的文化品牌的力量,极大增加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促进全市文化建设的有力推手。
“燕赵讲坛”这一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势必会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相信很多学者专家会冲着“燕赵讲坛”的名气来石办讲座,听众也会更加信任和支持这一文化品牌,而更多的企业也会因为这一品牌的人气谈合作,这些环节都会直接促进“燕赵讲坛”的良性运营。
品牌的促进力是无限的。“燕赵讲坛”的成功,将启发和推动我市文化建设者以更加创新的姿态、更加前沿的思想,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品牌,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燕赵讲坛”的策划者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百姓,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发展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四大原则”,在提升质量、扩大影响、增强效果、完善运作机制上下功夫,让这一传播文化的“使者”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报记者 王 欣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