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大比舞”表演赛作为我市春节文化活动的收官之作,每届“二月二”的决赛都为市民假日生活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已成为省会重要的特色文化品牌之一。2005年,该项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联合推出,与鼓王争霸赛隔年交替举办,至今已举办四届。七年来,活动共吸引了全市各县(市)区180支舞蹈队伍、200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带有鲜明燕赵风情的舞姿让城市文化活动生机勃发。
刚刚过去的5月,首次参加全国秧歌大赛的我市代表队,以一支韵味十足的舞蹈《扭春》,荣获第三届全国秧歌大赛最高奖“最佳风釆奖”,并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经过四届“千人大比舞”表演赛的打造和培育,我市涌现了许多成熟的舞蹈队伍和一大批精品舞蹈节目。他们不仅在全国摘得大奖、赢得荣誉,更给市民带来欢畅、愉悦的业余文化生活。
舞场竞相秀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习俗中“龙抬头”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省会文化广场都会歌声飞扬、舞姿翩跹,与大家相约而至的,不是气势磅礴的“鼓王争霸赛”,就是规模宏大的舞蹈盛宴“千人大比舞”,这些舞者通过绚烂的舞台,为初春的省会舞出靓丽的色彩,成为市民最期待的风景线。
隔年一届的舞蹈比赛,不仅让舞台上的选手释放出春天的激情,也让舞台下的观众们获益匪浅。市民高阿姨回忆说,2005年从报纸上知道活动后,早上不到八点就去了广场,吃过午饭后又回去看了复赛和决赛,“演员穿得非常华丽,舞蹈也格外拨动人心,每次看着他们跳,我也特别想跳舞。”
在这些展示舞蹈的人群中,有年逾八旬的老者,也有四岁的学前小童,有来自村镇的农民、也有来自部队的军人……大家舞场竞技,各展所长,锻炼了自己,也愉悦了别人。在他们热情洋溢的舞蹈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项赛事,并参与到这项快乐的活动中来。
欢乐辐射四方
为提高比赛的质量和水平,主办方每届大赛前一个多月,都会深入全市24个县(市)区进行筹备、选拔,并在基层开办辅导班,帮助业余队伍排练舞蹈。春节期间,全市各个县(区)也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海选,目前已形成了县县有比赛,村村舞蹈欢的喜庆场面。
“千人大比舞”不仅活跃了群众生活,提高了城市品位,更使各县(市)区的群众舞蹈队伍实力不断增强。曾在今年“千人大比舞”中获得奖项的赵县代表队,在最近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秧歌大赛中,以同一支舞《扇鼓声声》,赢得该项比赛的“优秀表演奖”。据介绍,该县舞蹈队的《鼓韵乡情》去年参加“盛世欢歌——中国中老年文艺汇演”荣获“金奖”之后,又一次获得的国家级奖项。
随着我市舞蹈队在外获奖次数的增多,独具浓厚地域风情的优美舞姿,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和专家的关注。他们认为,创编自井陉拉花的《扭春》和改编自赵州扇鼓的《扇鼓声声》等舞蹈,不仅展现了燕赵文化的艺术魅力,更展示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
传承创新发展
“千人大比舞”表演赛自开办伊始,就立足于挖掘、整理、创新民间艺术,并在对群众舞蹈普及和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中,实施对民间文化的保护。
从大气磅礴的赞皇《抬皇杠》,到刚柔相济的《井陉拉花》,再到二鬼摔跤、大背阁、拉碌碡、跑旱船等,这些昔年已经式微的古老技艺,经过编排进时尚的音乐和肢体动作后,更加华丽多姿,风情万种,赢得更多青年人的喜欢,也更适合舞台表演和电视艺术。
民间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各种形式荟萃一堂,老、少、中、青四代人同场竞技,尽展风采。省会四届“千人大比舞”表演赛,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和谐社会的生动画卷。下一个届次,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好、更新的舞蹈与观众见面,它们将集中展示我市群众舞蹈创作和演出的成果,更展示出石家庄市民热爱生活、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本报记者 张晓娟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