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工程惠及低收入群体 温暖阳光照进更多家庭
伴随着我市近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深入推进, 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500户居民入住了公共保障房,年内还将对丰华家园、高华家园等公共保障房小区进行配租,届时又会有5200户保障户入住新居。如今,以公共保障房为主,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宽范围的住房保障体系,正在逐步解决我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公共保障房圆低收入者“住有所居”梦
位于槐安西路与维明街交叉口的珍集小区是我市较早一批入住的公共保障房小区,一期提供廉租房326套,目前二期工程272套廉租住房也已经竣工。住在珍集小区一期项目7号楼的寇万春,今年33岁,双腿残疾,自2009年入住至今已有近3个年头。
走进这个一室一厅的家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张双人床摆在客厅,中间是一个写字台,电扇挂在墙壁上,虽然房间看上去有些狭窄,但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功能性房间十分齐全,孩子在里屋写作业,老母亲在厨房做饭,老父亲在阳台读报纸。小寇说,以前他们一家三口租住在东简良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自从搬进了这个5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不仅住得宽敞了,住房开销也小了,全家的生活得到改善。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其他住户跟寇万春一样,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公共保障住房改变了保障户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安身之所,减轻了生活的负担。
我市保障房小区可谓遍地开花,市内五区和高新区均有2个以上的竣工及在建项目,安苑小区、珍集小区、赵苑小区、国大全城、建华家园、安华家园、尚达家园、秀河家园、秀玉家园等公共保障房小区,已于去年底全部分配入住,截至目前,全市共分配入住公共保障房达7500套。
据了解,建华家园二期、丰华家园、高华家园、于华家园、珍集小区二期等5200套公共保障房目前已全面竣工,其户型和采光方面又做了进一步改善,并计划于8月底前分配到户,目前,前期摇号的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全市累计入住公共保障房居民将达12700户。
阳光操作透明分配给了更多人温暖
记者走访我市廉租房住宅小区发现,这儿的住户收入很低,有的甚至靠家人救济生活,住进一套像样的、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为了让市民真正享受到这项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我市建立起了一整套规划、建设、分配及后期管理的保障体系。自第一栋保障房高层开工以来,始终把质量安全及配套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项目选址确定在交通便利、生活设施较为齐全、环境适合居住的片区,通过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科学施工,力争为住户提供一个“舒适、安心、整洁”的居住环境。在分配过程中,通过公开摇号形式将公共保障房房源指标分配到各区政府,再由各区依据住房保障电子系统打分情况,通过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市四级审核,确保了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的阳光操作和透明度。
随着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保障房户型设计也在逐渐完善,为了增强房屋的功能性,使住户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2011年以来分配入住的建华家园、安华家园、秀河家园、秀玉家园、尚达家园等公共保障房,均按照一室一厅设计,厨房、卫生间、阳台、客厅、卧室等功能性房间十分齐全,且全部采用名牌安全门,窗户为塑钢内平开窗,中空玻璃,并安装防护栏。
家住建华家园的王利安告诉记者:“以前租住在南高基一间16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厨房和卫生间不说,睡觉还要拉个帘子,自从入住廉租房以来,感觉宽敞了许多,现在有了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方便多了,睡觉也踏实了。”
建设力度加大将民生工程推向深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从政策制定到规划建设无不体现着对低收入家庭的关怀。据了解,我市自1999年开始推行经济适用房政策,2003年启动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保障工作,到2008年市区的安苑小区第一批廉租房入住以来,保障性住房政策让更多人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
为了解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我市今年推出了“三个试点”建设,即“两房并轨、租售并举”、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保障房、住房公积金贷款建设公共保障房,为这项惠民工程的长久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低收入家庭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市住房保障部门任重而道远,为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建设,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我市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确定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14个,共计41258套,超额省下达的任务目标12%,其中,公共保障房项目20407套,并于年初将任务分解到市区及各个县(市)。截至目前,和华家园、秀河家园二期等11972套公共保障房已经开工,总开工套数达到了23658套,占目标任务的64%,其他项目也在加紧筹备中,10月底前将实现全部开工。
新闻资料
保障性安居工程
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圆自己的“安居梦”。随着2008年,石家庄市区安苑小区的第一批廉租房的入住,几年来,全市公共保障房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今年我市确定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14个,共计41258套,其中公共保障房项目20407套,和华家园、秀河家园二期等11972套公共保障房项目已经开工,已开工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达到了23658套,10月底前将实现全部开工。
继7月初位于新华区的秀河小区公共保障房全面封顶后,高新区的泊水湾小区、裕华区的文河小区等我市2011年开工建设的公共保障房项目主体也将陆续完工,进入砌体结构及全面装修施工阶段,同时,还将有部分多层公共保障房达到竣工要求,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封顶的公共保障房将达到17000套。本报记者 宋 钧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