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蓝天碧水”的幸福家园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2-07-17 17:43:48 来源:

民生工程亮点探访1

  “蓝天碧水”工程作为省会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是改善百姓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强力推进。5月17日,生态环境整治又被列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十大工程”之首,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幅蓝天碧水的幸福城市新景象,正渐渐清晰起来。

  工作人员在裕华路进市口进行遥感尾气检测,汽车一经过就能检测出尾气是否超标。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5月18日,工作人员在新华区某企业协助该公司拆除分散式燃煤锅炉。  本报记者 董永博 通讯员 张鸿敏 摄

  今年是省会历史上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一年,在城市大街小巷,新植的绿树将撑起片片阴凉。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谋划实施了就业保障、教育扶贫、食品安全、蓝天碧水等“十大民生工程”。近半年来,十大民生工程进展有序,不少工程已初见成效:“蓝天碧水”工程让城市空气越来越清新,景观越来越亮丽;教育扶贫工程让山里孩子住进了舒适的寄宿学校;便民市场既方便了市民生活也清洁了社区环境……

  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对民生工程中的“亮点”进行探访,展现民生工程的实际成果和带给百姓的便捷。

  改善空气质量是“第一民生”

  去年12月2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主持会议专题研究改善省会大气质量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让老百姓呼吸上洁净清新的空气,是第一民生,是最大的民生!”市长姜德果也先后多次就省会空气质量问题研究、调度。

  环保质量关系百姓健康。为让群众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力度、超常的举措,全面开展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攻坚战。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2月8日,在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大会上,孙瑞彬的话语重心长。他强调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更是民生大事,涉及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维护百姓利益,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思路,我市将“蓝天碧水”工程列入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下决心把省会的生态环境治理好,大力改善百姓的生活环境质量。

  为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和专项方案,总目标是经过两年努力,使省会大气环境实现显著改善,确保市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降尘量低于省控指标。

  5月17日,在我市召开的省会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上,将生态环境整治列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的“十大工程”之首,不仅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对改善省会环境质量的决心和信心,也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症下药”解决燃煤污染

  我市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污染是省会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在各种燃煤设施中,燃煤锅炉又是最主要的污染设施,占燃煤设施的80%以上,燃煤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我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在“蓝天碧水”工程中,我市将分散燃煤锅炉能源置换改造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决定按照“应拆尽拆、非拆即改”的原则,两年内拆除、改造市区全部623台分散燃煤锅炉。今年拆除或改造70%,计436台;2013年拆除或改造30%,计187台。同时规定,今后凡新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必须全部采用天然气等新型清洁能源自备供热。

  今年2月20日,我市在新华区召开全市拆除燃煤锅炉现场会,并对河北省人教中心一台燃煤锅炉进行成功拆除。这是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后,市区拆除的第一台燃煤锅炉,也由此拉开了全市分散燃煤锅炉拆除工作的序幕。截至6月1日,市区已拆除分散燃煤锅炉214台。

  针对市区餐饮单位的燃煤大灶污染问题,我市采取取缔或燃气改造等方式,集中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专项治理,截至3月31日,全部719眼燃煤大灶已全部完成治理,有效削减了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

  我市积极推进西柏坡发电等企业脱硫脱硝重点工程,下大力削减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目前,澳森钢铁、鑫跃焦化烧结机脱硫工程主体完工,德众钢铁等3家企业分别拆除1台烧结机,上安电厂脱硝工程已开工建设。

  对一切污染行为说“不”

  对燃煤污染的治理,极大改善了省会空气质量状况。但如何更快、更彻底地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改善环境质量?市委、市政府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坚决消灭一切污染行为。

  市区西北部建材企业,位于城市上风口,对城区空气污染影响极大。今年,我市将全面整治建材行业粉尘污染,11月底前,将全部取缔或高标准治理西柏坡高速沿线可视范围内82家,以及其他区域的312家建材企业,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3米以下水泥磨机180台。

  截至目前,全市三米以下水泥磨机已拆除95台;85家粉磨企业已治理10家;181家露天开采企业已取缔11家;22家水泥生产企业已治理停产6家;西柏坡高速两侧企业已治理停产43家。

  为彻底消灭市区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现象,我市开展了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市城管部门已封堵违规工地79处(次);检查渣土运输车辆1.1万辆次,现场累计处罚车辆848辆次,暂扣车辆184辆。

  市城管部门还全面推行市区道路吸尘、洒水、清扫一体化作业,自3月1日开始,市区主干道坚持每天洒水3次以上,每周冲洗1次,二环以内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了90%以上,道路扬尘现象大为减少。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也快速推进。我市把尾气检测作为机动车年检前置条件,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平台对接,实现了机动车尾气检测网与公安交管安检系统、交通技术监控系统联网。

  截至目前,市交管部门已累计发放“黄标车”通行证1558张;对5.2万辆机动车进行了尾气检测,其中绿标车4.7万辆,黄标车3111辆,不合格车辆1553辆,合格率达到97℅。

  “做减法”与“做加法”并举

  “要坚持抓污染治理‘做减法’与抓生态绿化‘做加法’并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大会上,孙瑞彬特别提出要求加强植树绿化工作。在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我市把生态绿化作为重点工程之一,迅速掀起一场生态绿化攻坚战。

  3月9日,城区春季绿化工程集中开工。新开工的21个绿化项目,年内将为城区新增绿地面积837万平方米,成为省会历史上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一年。

  到5月18日,由市园林局负责的主城区绿化工程已全部高标准完成。市园林部门还动员社会力量义务植树20万株;由市林业局负责的省会周边重点区域生态绿化工程,除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外,其余各项工程已全部完成任务。目前,由市交通部门牵头负责的西柏坡高速公路走廊带整治工作,已分期展开,高速公路两侧现已种植乔木101.1万棵,植灌木89.1万株,植草、花3.4万平方米。

  花草树木是天然的制氧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巩固前阶段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果,并以主城区、省会周边、环城水系沿线和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为重点,继续抓好城区道路绿化提升,着力实施西部山前、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生态绿化工程,加快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和环城水系景观绿化,着力构筑省会绿色生态屏障,实现景观美化与大气净化双提升,确保今年完成造林绿化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8%。

  监测“PM2.5”将提高空气质量评判标准

  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6月1日,市环保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市区两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的PM2.5数据。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其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并会滞留在人体敏感的呼吸道中,易引起局部阻塞和炎症。据市环境监测中心副站长李冬介绍,我市从去年6月1日起,便开始开展PM2.5的试点监测工作。

  由于国内缺少统一的监测设备和标准,过去省内PM2.5监测数据均没有向社会公布。今年,省环保厅按照国家要求,对全省PM2.5监测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中要求,今年6月1日开始,石家庄等省内7个已具备部分PM2.5监测能力的城市,要按照统一要求报送现有点位的PM2.5监测数据,并向社会发布。

  在市区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中,现只有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平安电站监测点位,具备监测PM2.5的能力。但由于其采用的是未安装FDMS(膜动态补偿系统)的微震荡天平法仪器,因此监测数据只能作为PM2.5研究型数据使用。昨日,记者在市环保局官方网站上,看到了两个监测点位1小时和24小时的PM2.5监测均值。

  据了解,目前我市PM2.5的来源解析工作尚未完成,但据估算,燃煤、机动车、扬尘所占比重应该比较大。省会正在开展的蓝天碧水工程,采取了拆除分散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措施,将对降低PM2.5污染起到明显作用。

  李冬表示,实施包含对PM2.5监测的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PM2.5将参与和决定每天空气质量级别的判定,我市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将相应改变,也就是说“优良天气”的划分标准将发生巨大变化,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更加严格和科学合理。

  为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省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市环保部门决定围绕环保工作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石家庄市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蓝天碧水工程的深入开展。 本报记者 靳晓磊

编辑: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