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站雄姿初现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2-09-25 15:23:46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站房面积相当于现火车站四倍

■处处智能化标识提供便捷服务

 

新客站负一层地面已经铺设了瓷砖,顶棚装修已经基本完成,8列照明灯沿东西方向延伸,中央由玻璃门相隔,将大厅分为了两部分,南北两侧是1-24个站台出口。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石家庄新客站区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设大街、南二环、中华大街、槐安路围合而成,作为京石客专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和省会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以客运为主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衔接京广、石德和石太三条铁路干线。随着京石高铁的试运行,新客站站房建设也备受关注,日前,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新客站施工现场一探究竟。

白色翅膀映衬宏伟雄姿

站在南二环路的高架桥上,远远望去,“石家庄站”四个字十分显眼,站房主体施工和外部装修已经基本完成,初步显现出了建筑的宏伟雄姿,在东西广场可看到挖掘机、塔吊,南北两侧的白色雨棚已经形成规模,好像主站房的两个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片耀眼的白光。

据了解,新客站站房总建筑面积107059平方米,相当于我市现使用火车站的四倍,其中,地上76814平方米,地下30245平方米。外檐装修为花岗岩石材幕墙、铝板幕墙、隐框玻璃幕墙。站房为上进下出布局模式,分为四层:高架二层为候车厅,南北两侧为进站通道,地面层为站台层,地下一层为出站层,地下二层为轨道交通,东西两侧分设社会、出租、公交停车场。

沿工地匝道走进主站房,在22号站台北端,一辆列车从这里驶过。一旁正在焊接地下通道出口护栏的工人师傅告诉记者,火车早就开始从这里通过了,只是不能停站下客。记者看到,约百米长的白色雨棚是跟地面一层站台连通的,每个站台的建设进度基本相同,站台两侧的警示线和盲人道已经修好,通往地下和地上二层的楼梯和附属电动扶梯也已经建成,只是站台中心附近的地面裸露着黄土,工人师傅正在进行大面积地面硬化施工,还有的正在进行墙体装修。

智能化标识提供便捷服务

沿22号站台出口来到新客站负一层,地面已经铺设了瓷砖,顶棚装修已经基本完成,8列照明灯沿东西方向延伸,中央由玻璃门相隔,将大厅分为了两部分,南北两侧是1-24个站台出口。每个站台有两个出口可直通地下,乘客可通过这里转乘公交、出租车等。

绿色的标示牌匾在负一层大厅分外显眼,上边清晰地标明了广场出入口、地铁乘换点以及售票处等信息。据介绍,新客站枢纽作为多种流线繁杂交会的场所,面积庞大,功能复杂,流线错综,因此站房及广场的标示均采用智能化设计,将通过完善的标识系统设计,以精炼的词语表达特定含义,采用综合信息收集与共享措施,形成完善的智能化信息系统,为地下人群提供全方位的资讯平台,同时,为车流车辆提供明确指示,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负一层的出口处还设置了补票售票窗口,为乘客提供了人性化的便捷服务。

星光闪烁华丽初现

来到2层候车大厅,随处可看到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人,只见他们轻松地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在完成焊接、固定等工序后又熟练地爬下,室外的阳光只能通过密密麻麻排列的脚手架缝隙照进,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

站在大厅的西大门入口处,记者看到,两组上下扶梯和自动电梯已经建成。向东望去,豁然通透,除了正在为施工搭建的脚手架外看不到任何柱体,可直视到东侧的大门。尽管地面还没有进行硬化处理,四周的墙壁以及中央的脚手架也依旧矗立着,但似星光闪烁的灯体规则地镶嵌在距地面30多米高处的白色的顶棚上,已初显出候车厅的华丽。

透过南北两侧密布的脚手架可以依稀看到弧拱型的设计模样,由钢结构相连宛如跨越在大河之上的桥拱,气势宏伟。据介绍,南北通行的列车可从拱门中穿行而过,其创意理念来自于赵州桥,把新客站建设和我市当地的文物古迹紧密结合在一起,延续了历史长河的印记。同时,它寓意这里将建设一座沟通城市东西经济均衡发展的联系之桥;一座缅怀过去,承载辉煌的历史之桥;一座象征城市继往开来的未来之桥;一座走向世界,发展前景广阔的开放之桥。 □本报记者 宋 钧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