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心灵沐浴阳光”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2-12-17 09:15:47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聚焦身边的感动之八

 

时淑芳像亲人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位队员。

 

时淑芳将自己编写的歌词一句一句地教给队员们,有时候让智障人士学会一句歌词要耐心地教上几十遍。

 

运动训练不仅提高了智障人士的智力和体力,而且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时淑芳无怨无悔地照顾了老伴30年,老伴的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周育明已经跟随时淑芳唱歌、学习、训练了七年,他亲切地称她“时妈妈”。

 

张义民的身份证、低保证丢失了,时淑芳带着他到相关部门进行办理。

 

时淑芳手把手教队员进行打球训练。

 

时淑芳请来专业的音乐老师,为歌唱队的队员们进行辅导。

时淑芳是一名退休的环卫女工,七年来,她无数次走访智障人的家庭,一次次走进智障人的内心深处,把那些自闭、自卑的智障“孩子”们带出家门,让他们勇敢地走入社会,让他们的眼神慢慢变得不再惊恐,木讷的脸上有了生动的笑容。

“智障人要快乐,自强不息抬起头,是党的关怀,是社会的扶帮,温暖了我们的心房……”12月6日下午,“石家庄市智障人心飞歌唱队”在省会西清公园练习时淑芳自己编写的新歌《感恩之歌》,歌声不算整齐,却很嘹亮。花白的短发、满脸的皱纹、朴素的衣着、炯炯有神的双眼,这是时淑芳给人的印象。“俺们歌唱队现在每周六的下午定期活动,队伍由过去的十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40多人,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十几岁。过去他们不敢出门,不敢见生人,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在公园里放声歌唱了!”时淑芳开心地说。

今年52岁的时淑芳曾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现已退休。她有个挺大的头衔——“石家庄市残联智残人亲友会主席”。她这个职务没工资、没场地、没帮手。七年来,她就是用这个称谓敲开了一家家“苦难家庭”的房门,将那些把家里搞得焦头烂额的智障“孩子”们带出了家门,并组织他们成立了“石家庄市智障人心飞歌唱队”。

谈到为什么要无私地帮助这些残疾人时,时淑芳说,她1982年嫁给了智障的丈夫,她发现丈夫自闭、自卑,不敢出门。为了能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她每天有意识地教他一些基本生活常识, 渐渐地她发现身边还有许多像丈夫一样的人。2005年,她决心将这些智残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歌唱队,通过一起唱歌、讲故事、做运动,用这些智残人能够接受和乐于参加的活动形式,激发、鼓励和锻炼自己,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时淑芳当时还是桥西环卫大队的一名普通工人,每天必须凌晨两三点起床工作,尽管平均睡眠时间只有4个多小时,在照顾丈夫的同时,还要挤出大量时间帮智障人。时淑芳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她经常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活动用品,组织他们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还教他们学念《弟子规》,让他们懂得人生的道理。时淑芳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智障人李滔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不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还学会照顾母亲。有一次,他母亲不小心骨折了,他每天给母亲端水洗漱。看这个曾经经常打人、骂人,到处乱跑的儿子,能这样懂事、照顾人,母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经过七年的不断摸索和改进,歌唱队的人数越来越多,活动也日趋科学、规范。每周六下午在西清公园唱歌、做运动成为固定的活动,她带领的歌唱队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体育运动比赛、歌咏大会,还组织开展了迎奥运宣传、慰问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参观家乡城市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帮助这些不敢走出家门的残疾人,慢慢地融入了社会。

“我想向社会证明,智障人和正常人一样,期盼着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经过引导,他们可以做有用的人。”时淑芳坚定地说。这些年来桥西区友谊社区为他们提供了活动场所,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帮助她组织活动,她十分感谢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帮助和关爱,但她也感到忧虑,自己年龄一天天大了,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她希望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智障人的行列中来,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享受到生活的阳光与快乐。

本报记者 张 震 摄影报道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