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又是一个民生年——教育扶贫
记者探访

崭新的校园里,从山区走出的孩子开启了新的梦想。
“在这儿上学感觉太幸福了!”对于赞皇县第二中学初三学生李甜蜜来说,这个冬季是幸福的,崭新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令她欣喜无比。告别了山区学校破旧的课桌板凳、再也不用忍受寒冷,这个山里娃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2012年,我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成效显著,目前已有3万余名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在新学校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孩子到赞皇二中读书,我很放心。首先伙食不错,孩子正长身体,在学校能吃饱吃好。其次,学生住宿条件优越,地暖供着,冬天不冷。最重要的是,学校对学生生活习惯严格要求,有助于孩子在这个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名学生家长在给赞皇二中写的感谢信中表达了山区家庭对我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感激之情。
亮丽的现代化校园
赞皇县第二中学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重点项目学校之一,也是一所专门为山区学生新建的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校园愈发显得清新、别致,青青的草坪点染着尚未消融的残雪,崭新的建筑被亮丽的色彩装点着,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学楼里传出。
全英语对话的课堂、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带独立卫生间的宿舍……走进赞皇县二中,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宿舍,让人感觉与城市的学校没有分别。
“在这儿上学感觉太幸福了!”李甜蜜是赞皇二中初三的学生,到这儿上学之前在院头中学就读,“学校的条件特别简陋,桌椅板凳很破旧,教学设施非常简单。”李甜蜜说,她家就在院头村,上学不用起早贪黑,可有的同学家离得远,每天早早就要起床赶路上学,有时候连早饭都吃不上。“现在好了,不仅学习环境好了,在学校住宿也特别方便,宿舍里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我特别喜欢现在的学校生活,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我觉得特别幸福。”
“我觉得最幸福的就是冬天再也不用挨冻了。”李甜蜜的同学李海芳说,以前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里,每到冬天都特别冷,现在学校用的是地暖,教室和宿舍都很暖和。“虽然我们每两周回一次家,平时也想爸爸妈妈,可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有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回去了呢!”
同样从山区学校来到赞皇二中的物理教师马菲说,孩子们能从山区走出来,不仅仅是学习和生活环境好了,最重要的是对于他们的未来也有着很大帮助。“以前一个学校就那么几个学生,这些孩子和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多,见识少,眼界窄,来到这里,同龄人多了,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为人处世、开阔他们的眼界很有好处。而且,这里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好,学生们不用再为每天上下学和其他问题分心,可以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学习上。”
教学理念更先进
崭新的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仅山里娃从中受益,也让从山区来的老师们改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水平。
80后教师马菲来赞皇二中之前在野草湾中学任教。他告诉记者,以前在野草湾中学,教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也很落后、欠缺,“我当时同时教着物理、体育和微机三门课程,不仅精力受到牵制,而且许多教学活动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展,像物理这样基于实验的学科,没有实验仪器、没有实验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赞皇二中建成后,他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来到这里。“现在,我教初三的物理,不仅仪器设备齐全,更有演示、实验课,学生们边动手操作边学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李静是赞皇二中的初二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她的家在嶂石岩,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嶂石岩中学教书。这是赞皇县西部位于深山区的一所中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只有20多个学生。“虽然学生不多,但每个老师都要教好几门课,我那时就同时教着语文、历史和思品三门课程。这样,能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对某一课程的钻研和拓展。”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李静来到赞皇二中,给他们这样的山区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发展的机会。“在新学校,我们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增多了,也让我们在专业发展、业务素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李静说,以前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在知识上的积累,但通过学习、培训,现在不仅把课本上的知识讲通、讲透,还传授给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注意培养孩子的情感、树立孩子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等,大大拓展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
为了提升山区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市专门开展了“城乡结对、互助共赢”对口帮扶活动,帮助山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近千名教师到市区参加了“国培计划”等特色培训。
打开梦想之门
随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来自山区的孩子们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走在校园里,从身边经过的学生都会微笑着说一声:“老师好!”赞皇二中校长焦立杰说,这在孩子们初来时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学校及时进行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教起,孩子们变得有礼貌、也知道爱护公物、守秩序了。
在课间,孩子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学楼,穿着整齐的校服。随意和哪位同学说话,都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显得非常自信。“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自信心,学校会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放励志电影,进行乒乓球、拔河比赛,在授课过程中也会多让这些孩子发言。”焦立杰说,现在这些孩子变得昂扬向上、阳光开朗。
在崭新的学校,这些从大山里来的孩子终于有了专职的音、体、美教师,也开始学习上网“冲浪”。“我们现在有专门的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室,也有专业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李海芳笑着说:“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都是同一个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了。”
推开赞皇二中一间教室的门,这里正在上英语课。教室宽敞明亮,五十多名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课。教室前面,投影仪上显示着这节课需要学生们掌握的知识点,老师省去了书写的时间,可以给孩子们讲授更多的知识。孩子们专注地望着老师,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多媒体课很有意思,老师利用投影仪可以给我们展示许多内容,还有照片,这些在课本上是没有的。”李海芳说,有时上课没能及时掌握老师讲的内容,下课后,投影仪上的照片能让她回想起课堂的内容,“因为它们直观、好记。”
“这些孩子刚入学时,我们担心因为山里的教学条件有限,孩子们到这里来跟不上课,不能适应这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焦立杰说,但只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些山里孩子就适应了新的教学节奏。“他们能体会到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上课听讲认真,下课也愿意问问题,学习劲头很足。”
“来到赞皇二中,老师们发现我们在哪方面有欠缺,就很认真地为我们补课。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好,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从不及格提高到80多分。”李甜蜜说,她十分感谢老师,让她从一个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努力学习,进入高中、大学,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山区的孩子们来到新学校,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焦立杰说,十多岁的孩子正是各种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里让他们打开眼界,接触社会,生发梦想,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离开赞皇二中时,记者抬头看到了学校围墙上几个醒目的大字——“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对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而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正在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