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好人 梁建峰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01-10 09:36:49 来源: 河北文明网
 

梁建峰(中)生前和学生们在一起。

17岁到偏远小学任教,21岁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3岁获省劳模称号,35岁被评为首届邢台市名师……38个春秋虽短暂,21年教龄却灿烂——

梁建峰不是个讲究的人。今年教师节,县里召开表彰大会,要求发言者着正装,他才去买了件白衬衣,可回到家就脱了:“等以后再有这种场合穿吧。”

谁也想不到,不出一个月,他竟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

抚摸着那件洗得白净的衬衣,妻子张卫华潸然泪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学校,有时劳累了,头疼得厉害,劝他去看看,他总推说没时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强迫他去医院检查过。”

艰苦的环境对于坚强者来说是历练本领的最好学校。他刻苦钻研,大胆实践,成为教育战线勇于攀登的改革先锋

梁建峰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终生从教,每日早去晚归,从没有因私事影响工作。“耽误学生一时,影响学生一生”、“误了一个孩子,就误了一个家庭”,父亲这些话,深深镌刻在梁建峰的记忆里。

1989年,作为保送师范生的梁建峰毕业后,本可以到县城的学校任教,但他主动要求到广宗县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旧店联小当了一名数学老师。

旧店联小是集中5个村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组建的一所学校,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在全县都是垫底儿的,被看作是教育的洼地。

艰苦的环境给软弱者带来的可能是恐惧,对于坚强者却是历练。梁建峰的家离校十几里路,担心每日往返耽误时间,他干脆搬到学校吃住。他还自费订阅了20多种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潜心研究先进教学理念。

“有一次,建峰借我的教案看,我很纳闷,我教的可是语文课呀,他却说,不管语文数学,教学规律是相通的。后来,他借鉴了我教语文课的发散思维法,运用在数学教学上,效果非常好。”时任旧店联小校长、现任广宗二中党委书记的李香泉说。

对于每一堂课,梁建峰都费尽心思设计教案,精心琢磨教学方法。妻子张卫华告诉记者,他时常推敲到深夜,甚至翻箱倒柜查找资料,常常是刚刚上床躺下,却又披衣坐起。“梁老师教学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时隔多年,现在是吉林大学三年级研究生的李冠南仍记忆犹新。“他经常让学生当‘老师’,上讲台预讲新内容或者习题,之后他会讲评并对所讲内容进行补充。这样一来,准备上台讲课的同学就会积极主动地预习要讲的内容。我对数学的兴趣就是那时培养的。”

启迪智慧,播种激情,使得教育的“沙丘”新绿吐翠。一年后,旧店联小的数学成绩排名全乡第一,两年后在全县所有小学位列第一。

不仅如此,梁建峰辅导的学生还有34人次在国家级数学竞赛中获奖,获奖层次、获奖密度之高,不但在广宗教育界绝无仅有,在整个邢台市也不多见。

争就争第一,做就做一流。在不同的岗位上,梁建峰坚守着不变的信念。

1997年,梁建峰调到塘疃校区担任副校长。他骑着自行车在半月时间内,转遍了校区所属20多所学校,之后大胆进行了“以点促面”的教育改革,塘疃校区仅一年就实现了教育脱贫,在全县12个校区中综评第一。

1999年,梁建峰调任广宗二中副校长,主抓教学。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批改老师的每周备课教案;带领骨干教师赴全国名校培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组织全校教师研读理论书籍,撰写教学论文,观看名师讲座和课堂实录。“早在2000年的时候,梁校长就自己订了份电视报,看到有教育节目适合哪科老师看,就在教务处门口的小黑板上写上几日几点哪科老师去看什么节目。后来添了VCD,他只要出差就给我们买回光盘。再后来有电脑了,就上网下载资料给我们。”二中语文教师赵俊姿回忆道。

2008年,梁建峰接任二中校长,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成了他思考的重心。为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他创立了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师积分实施细则》、《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等,把每名教师的考勤、学生管理、教学进行细化量化,以“公式”的形式对每名老师的德、勤、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该校副校长王瑞国说,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在广宗二中进行得很顺利,原因在于实施细则每学期都要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几次,先后经过近20次修改完善。老师们都说:“梁校长制定出的规则细致、全面、科学,我们服气。”

据统计,2002年以来,在市县的优质课评比中,该校有41名教师获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20余项称号。

爱学校,全心全意;爱学生,真心真情。他一腔热爱,殚精竭虑,留给师生们绵绵不尽的怀念

爱学校,全心全意;爱学生,真心真情。梁建峰生前写的这句话就悬挂在教师办公室的墙上。这句话,也是他执教生涯的真实写照。

了解梁建峰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干工作。无论在旧店联小、塘疃校区还是广宗二中,梁建峰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一年四季,雷打不动。

在梁建峰眼里,工作日、节假日是不分的。同事们回忆,2008年暑假,他筹建了多媒体教室,分隔出集体备课室;2009年暑假,建起了宿舍楼和餐厅;2010年暑假,筹建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并积极推进学校东扩征地事宜,二中三年大变样,争创市级名校的蓝图即将实现……

在二中的U字形教学楼院里,有一排高大繁茂的梧桐树。早晨,在查看完学生自习后,梁建峰会站在梧桐树下,用笑容迎接每一位教师。“梁校长只要不出门,每天上班,我们都会看到他在梧桐树下的身影,他发病当天的早晨还站在那里。如今我们上班时还下意识地朝那儿看,可我们再也看不见梁校长的笑容了。”英语教师王巧华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

9月28日6时20分,梁建峰来到学校,查看了30个班级的早读情况。8时上课的时间快到了,他像往常一样站在梧桐树下迎接教师们的到来。8时10分,他突然感觉头疼,就回到宿舍。别人劝他到医院看看,他说:“没事,等一会就好了!”8时30分,当他站起来喝水时,双腿颤抖,站立不稳,大家一看病情严重,就执意扶他上车去医院,他还说“今天上午最后一批实验室仪器就到了,你们搬运时一定要小心。”车子刚刚驶出300多米,他就因突发急性脑溢血陷入了昏迷,再也没能醒来。

校园的梧桐树下,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个风里雨里笑迎师生的身影。

在很多学生的记忆中,那个真心爱他们的梁老师留给他们很多温暖的画面:他经常和他们交流,能张口叫上他们的名字;食堂开饭,他常常端着饭盆,一桌一桌地问:“怎么样?好吃吗?贵不贵?”;天冷时,看到学生上衣拉链没有拉上,他会走过去,伏下身子帮他拉好……

在很多老师的记忆中,那个热心待他们的梁老师留给他们很多感动的片段:当他看到有的老师的电动车没有尾灯标识时,便请来维修工,为每辆车配齐了尾灯;去年下大雪,道路结冰难行,他联系了车辆,亲自把老师们一个个从家里接到学校,放学后又把每位老师送回家中;语文教师李淑勉生病住院,他在医院呆到深夜12时,直到李淑勉病情好转……

那蜿蜒几里的送葬队伍,能否慰藉白发苍苍的年迈双亲?他每次回老家,必做的两件事是给父亲洗脚和理发,可当上校长后,回家的时间难以保证,他只好每天给家里打电话,无论老人唠叨多长时间,他都仔细听着。

那伴着泪水的网上留言,能否弥补一个妻子的内心遗憾?每天早晨,他为了尽快赶到学校,很少吃早餐,天还没亮就匆匆离开家门。他走后,深深理解他的妻子把他生前最爱看的两部书带到他的墓前,一部是《有一种理想叫奋斗》,一部是《有一种追求叫完美》。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在铸造师魂中绽放人生的完美,正是梁建峰执著不变的追求。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