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好人 范立忠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01-10 11:17:22 来源: 河北文明网

今年四十四岁的共产党员范立忠现任营子镇河北村支部委员,也是全村有名的能人。先后宰过羊、卖过肉、跑过运输,通过勤奋劳动率先走上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可他并没有满足现状,把不断发展,带领更多群众共同致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1998年他在外地办事时听朋友议论养貉效益可观后,对貉子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咨询专家和实地考察,初步了解到貉子饲养比较简单,它吃的少,笼具占地面积小,皮毛质量较好,而且特别适合在承德地区的温度下生长,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适合家庭饲养的项目,一名家庭妇女在家可养几组至几十组貉子,一年每组貉子可获三千元左右收入。当年他就引进五组种貉进行试养,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经济效益逐年增长,2006年养貉一项纯收入达到十几万元。

作为一名村支部委员,范立忠富裕后没有忘记身边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他选择了有饲养能力的几户困难村民,赊给他们一部分种貉,并从饲养技术、笼具、饲料、防疫、销售等各个环节给予养殖户大力支持。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养殖户的效益都很好,一举实现了脱贫致富,带动了其他村民养殖的积极性,养貉业在河北村悄然兴起。

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养殖和防疫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养貉业发展始终比较缓慢,养殖户一直停留在十几户左右,并且养殖规模也不大。范立忠与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组织了100多名村民到遵化、丰润等地的养貉大户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与中国农科院和吉林国家特色养殖基地研究所进行联系,聘请专家为养殖户授课并提供技术、防疫等方面的服务。并不顾家人的反对,自己出面担保向银行借贷款20余万元,又帮助十几户困难村民养起了貉子。在范立忠的帮助和带动下,村民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信心得到增强,视野不断开阔,想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了。貉子养殖业在河北村迅速发展起来,养殖户达到六十多户,年收入200多万元。

“只有大家合力建基地,才能把养貉业扶大做强”

随着群众的养貉积极性越来越高,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风险大,资金、场地缺乏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范立忠和村两委班子决定把特种养殖作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来抓。投资120万元,租用山坡地20亩,建设养貉基地一处,进行集中养殖和防疫。只向养殖户收取租地款,不收其它任何费用。但要求所有进驻基地的养殖户第二年必须拿出五组种貉扶持一户本村的村民,同时负责传授饲养技术。待被扶持户的貉子产仔后,还回五组小貉子,再用这五组貉子扶持下一户。目前,该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共入驻养殖户7户,饲养种貉1800只,繁殖仔貉10000只,2007年可创产值350万元。今后,还将引进狐狸和水貂等新的养殖品种,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到2008年达到百亩养殖基地。

为使养殖业不断向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范立忠同村班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搜集种养殖技术及销售渠道,定期组织种养殖户收看相关节目,开阔视野,坚定信心, 了解市场行情,并建立了养殖信息网站,牵头成立了承德市首家养貉协会,利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养殖户提供从饲养到产、供、销一条龙的系统服务。并准备在养貉协会基础上成立特种养殖合作社,进一步加强各养殖户之间的技术合作,维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领广大村民走出一条现代化的特种养殖之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