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又是一个民生年——食品安全
记者探访

百姓期待更多、更好、更丰富的放心食品走上市场。图为“放心馒头”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吴 温/文 董永博/图
“还有‘放心馒头’吗?”1月9日18时许,省会北国超市内,看着空空的馒头销售专柜,几名顾客问售货员。自2012年11月28日,“放心馒头”正式上市以来,这样 “供不应求”的场景,在全市410个销售点几乎天天“上映”。
2012年,我市从保障市民的主食安全出发,实施了“放心馒头”工程。同时,一系列“食品安全幸福工程”的实施让百姓的餐桌更安全。
小馒头,大民生。馒头虽小,但与千家万户联系在一起,就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放心馒头”工程列为惠民实事工程之一,定位为“公益性惠民项目”。政府和企业联动、行政和市场联手,多方合力助推“放心馒头”工程,在全市构建起“安全、卫生、方便”的放心主食供应体系。
投资4000万元、日产馒头30万个的“放心馒头”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上市,百姓餐桌上的主食更卫生健康。
更卫生的生产环境:洁净度堪比手术室
“放心馒头”靠哪些因素让大家放心呢?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的放心馒头工程生产基地,“零距离”见证了“放心馒头”的生产过程。
步入厚厚的不锈钢车间大门,记者进入全封闭车间。之后,便是一整套繁琐、严格的“消毒”过程:换上消过毒的工装、穿上鞋套、戴上帽子,将双手放于自动杀菌净手器下数秒钟,再通过风淋通道,除尘、净化。进入400多平方米的操作间后,洁白墙面上几个大红字——“做放心食品 保百姓健康”,分外醒目。
“每天下班后,这里便会进行1小时的紫外线杀菌,确保干净卫生。” 指着顶部的几十盏紫外线灯,家家惠大众厨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侯淑萍告诉记者,为营造彻底放心的生产环境,他们还在馒头冷却间和包装间,装有两组十级空气净化机组,对空气进行过滤、消毒,“使其洁净度堪比医院的手术室”。
更现代的生产工艺: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
在自动化智能馒头生产线前,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一袋25公斤的面粉被倒进料桶后,他们只需要根据不同的馒头类型启动相应的按钮,即可实现全部计算机控制,自动注水、和面、整形……数分钟后,馒头“新鲜”下线,即可进入下一个程序。“现在,我们正在安装面粉自动上料系统,届时,面粉通过管道直接进入料桶,更卫生。”一位车间负责人说。
在醒、蒸环节,同样实现了自动化。馒头被推入醒房、蒸柜后,相应红灯便会亮起,等醒好、蒸熟,又会自动发出提示音,实现了科学醒蒸。而由于12个蒸柜的自动抽气功能,使得馒头蒸熟后,余气便会被自动通过排气管道抽走,不仅保证了表面不“泡皮”,也彻底杜绝了普通作坊中气雾缭绕的情景。
“这里绝对称得上是目前国内‘工艺技术最先进、设备设施最好、质量管控最规范、智能化程度最高、产品安全最放心’的大型主食生产基地之一。”侯淑萍自豪地说,正式生产后日产馒头30万个,市场占有率达到20%。
更严格的质量控制:绝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馒头的生产原料全部采用今麦郎、益海粮油等大型企业的特制馒头专用粉,同时,还要经历原料化验、原料入库、检验成品、成品包装和市场检验等关口,严防不合格原料流入。”侯淑萍告诉记者,除在发酵过程中使用酵母和碱面外,“放心馒头”绝不使用任何增白剂和添加剂。
不仅如此,“放心馒头”基地还配有先进完善的检测设备,严格执行质量检测。
在化验室中,记者看到,几十平方米的屋子内摆满了一件件检验仪器,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对面粉、馒头成品等进行仔细抽样检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定期对生区、熟区、出厂产品等进行严格检验,所有的指标合格后,才会给馒头贴上“合格证”进入市场;同时,每个批次的主食成品都要进行留样,一般留样在七天左右,一旦发现生产的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将对已进入销售领域的质量不安全的产品主动召回。
更安全的流通管理:杜绝售卖隔日馒头
高品质的馒头出炉了,如何保证不在中间环节被污染?两辆停放在车间前空地上的运输车给出了答案。从外观上看,它们和普通的箱体货车区别不大,但打开其中一辆的车后门,记者这才发现另有玄机:顶部安装上了隔热保险容器,原来是辆保鲜保温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运输车,他们共有10辆,是为了保证馒头“放心”而专门购进的。
1月8日10时多,记者跟随其中的一辆运输车,半小时左右即从基地到达石家庄市区。随即,一袋袋“放心馒头”被分批按定量送往各个销售点。
在位于桥西区开达小区、西里小区等居民区附近的多家“放心馒头”销售亭,记者看到,虽然销售亭不过四五平方米的模样,但却整洁明亮,里面有序地摆放着冰柜、货架、柜台等,柜台上还有一个不大的外卖口。记者注意到,为了方便市民加热馒头,柜台旁边还有微波炉、电磁炉和蒸锅。
家家惠公司副总经理刘瑞民告诉记者,作为家家惠的自营网点,销售亭和其他馒头代销店一样,每个网点都将按照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货,不会出现售卖隔日馒头现象;另一方面,所有馒头一进入销售环节,即便卖不出去也不采取回收,而是由网点自行销毁,这也保证了居民每日能吃上当日新鲜馒头。
更火爆的销售:持续“供不应求”局面
“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还是挺关注,买咱这馒头主要是放心、健康。” 元北路馒头亭的负责人王伟娟告诉记者,虽然放心馒头比普通馒头要稍贵几角钱,但很有市场,最初她每天的进货量为七八十袋,后来逐渐涨到100多袋、200多袋,但很快就卖光了。北国超市先天下店放心馒头专柜的一位导购人员也向记者透露,放心馒头的销售一直不错,有的顾客甚至一买就是七八袋。
“这馒头不仅标着重量和营养成分表,还有保质期,买着真是挺放心。”正在柜台前挑选馒头的李阿姨说,以前怕小作坊蒸的馒头质量不过关,60多岁的她都自己蒸,但自从“放心馒头”上市后,她就再也不蒸了,“这馒头蜂窝小,清香还有嚼头,比自己手蒸的还好吃呢”。
更多产品回报消费者:让更多人吃上放心主食
“自从2012年11月27日下午5时多,‘放心馒头’正式投产后,基地的5条生产线就一直处于忙碌的生产状态;公司通过各个途径得到的反馈信息,也都是对质量的肯定。”家家惠副总经理陈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面市的馒头大约有20多个口味。等各种条件成熟后,鲜酵母、戗面、碱面等口味共42个品种将与广大市民“见面”。
全市在北国、保龙仓、国大36524等各类超市、网点共设立销售专柜320个,在大型居民社区和次干道设立“放心馒头”销售亭90个,较为完善的销售体系已基本建立。市政府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督导推动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放心馒头”工程,为保障安全、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同时还从市粮食局了解到,目前正式投产的是“放心馒头”工程的一期,投资3500万元的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两期工程全面投产后,日生产馒头将达到60万个。基地还筹划建设面条、面包、速冻食品和方便快餐等项目,届时,将有更多、更好、更丰富的“放心食品”走上我们的餐桌。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