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又是一个民生年——文化惠民
记者探访

“彩色周末”等面向普通市民的文化工程极大地丰富了省会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市民的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座无虚席的“燕赵讲坛”,一位听众由衷地说:“这是一座能够洗涤心灵的课堂,更是一个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在社区“彩色周末”的演出现场,一位观众高兴地说:“好节目演到了家门口,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在静谧的高雅艺术演出舞台下,一位市民感慨地说:“这真是把阳春白雪带到了老百姓身边,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国际动博会的展馆里,一位外国客商竖起大拇指:“石家庄动漫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真了不起!”
关于石家庄文化的日趋繁荣与文化品牌逐渐迸发的活力,以上这4位被采访者说的话,只是记者在2012年记录下的只字片语。刚刚过去的一年,“燕赵讲坛”走过了第8个年头,“动博会”成功举办了第7届,“彩色周末”一坚持就是18年……以它们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品牌持续发挥着无穷力量。
惠民 让文化浸润心田
作为我市文化建设中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燕赵讲坛”自2004年5月创办以来,共举办超过1600场各类讲座,直接受众110万人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8年来,公益讲座一如既往坚守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在这里,有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讲座,并成为忠实的“回头客”。
“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文化的滋养,没有年龄、职业的限制。我相信如果‘燕赵讲坛’天天有讲座,也一样座无虚席。”1月12日,听完国家一级作家梅洁的讲座,市民郝树明对记者说。“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是‘燕赵讲坛’的忠实粉丝,在这里我们不光学习了各行各业的知识,还进行了无数次心灵的洗礼,对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城市的官方网站上都转载我市“燕赵讲坛”的成功做法,并给予很高评价。如今,高品位运作加市场化操作的做法,已经让“燕赵讲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引进高雅艺术演出活动是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创办的又一项品牌性文化惠民工程,从2005年至今,共引进各类高雅艺术演出70余场,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高品位的文化盛宴,成为我市的“文化亮点工程”和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
国家京剧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美国百老汇剧团、东方歌舞团、理查德·克莱德曼……每个登上石家庄引进高雅艺术演出舞台的团体或个人,不是国家级就是国际级,可以说,这两个“国”字头是被列为高雅艺术演出队伍的重要标准。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纯阳说:“引进高雅艺术演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用高雅艺术引领石家庄市的演艺市场,用高品位、高水准的文艺演出提升省会的文化品位,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推城市夜经济、夜文化发展,同时,也通过让广大市民欣赏高品质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文艺鉴赏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
创新 让艺术迸发活力
2007年初,高扬“公益性演出”之帆,“一月一名剧”演出活动正式启航,并以“公益、惠民”的独特优势赢得观众的赞誉,大大激活了省会戏曲演出市场。如今,“一月一名剧”逐步建立起“以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为主体、以国有演出场所为中心”的公益性戏曲演出长效机制,成长为省会戏曲演出的知名品牌。
“在省会戏迷心中,‘一月一名剧’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期间有一个月因为客观原因没有演出,有人就给市长热线打电话,问为什么没演,可见其在戏迷心中的地位。”市演出服务中心负责人杨丽福对记者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更大的角儿,更好的戏,更优秀的演出来回报戏迷的厚爱。”
针对省会观众较钟情京剧的欣赏习惯,市演出服务中心把“选角”范围锁定在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京剧名家”,先后力邀尚长荣、梅葆玖、李维康、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迟小秋、张火丁、康万生、王蓉蓉等京剧表演艺术家来石登台演出。一位省会资深戏迷说:“以前要想看一场‘名角儿’的戏,大把时间都花在去北京的路上。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艺术大家的天籁之音。”
在省会演出市场,只要打出“一月一名剧”的金字招牌,观众一准儿认可,演一场火一场。随着“一月一名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每月一到中旬,售票处咨询和订票的电话总是络绎不绝,省会周边省市的戏迷都慕名而来,大大增强了省会戏曲演出市场的活力。
1月11日晚,青少年宫礼堂的“石演大舞台”演出现场,市评剧院一团带来的经典大戏《墙头记》在这里上演,舞台上演员演得起劲儿,舞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儿。
2011年5月正式启动的 “石演大舞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为广大市民奉献了70多场精彩演出,观众超过6万人次,为繁荣省会夜经济,活跃市民夜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逐渐成为领导认可、市民满意的优秀演艺品牌,也让市直艺术院团迸发了活力。
京剧名家迟小秋说:“要说戏曲演出市场的运作,石家庄做得好。很多地方的戏曲演出,组织得多,包场多。石家庄根据观众收入定票价,满足了不同阶层观众的需求。‘一月一名剧’对普及京剧、培养观众有好处。”
增效 让产业推动发展
2006年以来,我市已成功举办了7届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每届都有新提升、新突破。2012年的动博会,主会场和主展区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共有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单位280余家,参展参会客商3000余人,观展人数达到20万人次,签约总额64.9亿元。会展规格、影响和实际效果都再上新水平,已经成为北方区域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大的动漫专业会展。
凭借动博会这一平台,动漫给石家庄的文化产业格局带来深刻变化,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助推力。近年来,石家庄动漫业走出了一条以会展为引领、以园区为支撑、以原创为根本、以衍生品为推动的独具特色的跨越式发展新模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目前,我市具有专业动漫公司、企业已达80余家,经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达到6家,年动画制作能力达1.5万分钟以上,周边关联企业超过2000多家,动漫产业产值13亿元,带动3.5万多人就业。
动漫原创作品不仅丰富了动漫文化,也弘扬壮大了石家庄文化。近年来,《赵州桥》、《笨笨牛历险记》等本土原创精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钢仔特工队》、《豆丁的快乐日记》等一批动漫原创作品已登陆央视。中国首家动漫考级中心暨动漫教育实训基地落户、国内首创中国石家庄动漫衍生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建成……从初期的艰难探索,到如今的光明渐现,依托动博会这一文化品牌,石家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
2012年,我市继续依托现有资源发展动漫产业,走“小园区、集群化”之路,依托大中专院校和企业,初步形成了8个各具特色的中小型动漫园区,其中,“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真正实现校企嵌入式合作的动漫产业创业孵化园区。
记者日前在园区看到,整洁的办公环境、开放的工作氛围,水、暖、网络、通讯等服务为入驻企业的发展免去后顾之忧。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孵化园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帮了大忙,很多外省市的同行都羡慕我们有这么好的办公条件,在其它地方,这种发展空间很难实现,石家庄做到了。”
据了解,孵化园将着手文化创意和衍生产品生产园区的项目建设。建成后,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将发挥出集群效应,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北、全国一流的北方动漫产业园区,为省会和全省高校“产学研”以及动漫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燕赵讲坛”走过了8个年头,“动博会”成功举办了7届,“彩色周末”进行了18年……2012年,以“文化强市”为目标的各项文化建设蓬勃开展,优秀文化品牌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城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