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又是一个民生年——村容村貌

在新乐市东杨家庄村,整洁的新民居、平坦干净的街道、挺拔的绿化树,让村民王英芬笑得合不拢嘴。
2012年,我市18个农村县(市)区以建设美丽村庄为突破口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它犹如一支妙笔,铺平了乡村公路,描画出现代、整洁、明亮的新农村风貌,人们惊喜地发现,随着环境越变越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也在悄然改变,新的农家文明正在形成……
记者探访
多举措打造“小康村”
“张家庄新气象,修了公路修马路,修了广场盖大队。女的翩翩舞,男的骑着赛车逛,生活和谐一起奔小康。”这是基层建设年驻村工作组入驻晋州市桃元镇张家庄村后村里新流行的歌谣。
要说张家庄村的巨大变化,村里一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张岩感触最深。原来,去年国庆节时张岩回家,一进村就找不到家了。垃圾山都没了,原本两三米宽垃圾围绕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十三米的大宽街,还多了个广场,旧大队也找不到了。这件事好长时间里都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如今的张家庄村房屋整齐,街道宽敞,笔直整洁的街道像棋盘似的,一眼就能望到远处的田野。驻村工作组多方想办法为村里筹集了200多万元资金,为村里新修了一条出村路,三条大街铺上了便道砖,还种上了观赏的金叶榆;把快要倒塌的旧大队建成了一个供村民健身的广场;废弃的旧小学翻盖成了崭新的二层小楼,作为村委会新的办公地点,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数字书屋一应俱全;安全饮水工程为张家庄村打了一眼深水井;新上了两台变压器……如今,张家庄村人告别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闲暇时间,村民还自发组织起了40余人的妇女健身舞蹈队,70多人的男子赛车队和近200人的乒乓球队,每天晚上,崭新的75盏路灯点亮了村民的夜生活……
如今,村里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事不见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关心集体、出谋划策的人多了。张家庄村65岁的老村医庞领群说得好:“路通了,水电不愁,家里有车有电脑,生活条件好了,我们身体健康,精神也好了,这样的生活水平也算达到了小康吧。”
新气象催生“文明村”
1月20日深夜,一场厚厚的大雪覆盖了新乐市的大小乡村,来到长寿街道办东杨家庄村,记者惊奇地发现,这里的雪似乎并“不大”:公路上只有薄如白纱的一层,连路边也不见积雪堆积。
来到村里的小超市,白老板告诉笔者,“村子里雪下得很大,可是我们村里有支专门的清扫小组,雪后很快就扫干净了。”
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垃圾箱整齐排列,临街的墙壁上,铝合金框的展览牌十分精致,一张张宣传文明礼仪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不远处是漂亮的村小学以及清新整洁的一排排新民居。
村党支部书记白三合说,去年,新乐市组织他们到邢台学习农村环境整治经验,学习归来后,由村干部首先带头,清扫出了几条样板街,然后大家依样学样,村子好像穿上了新衣服,干净、敞亮。随后,村里投资45万元,买来清扫车、垃圾运输车、洒水车,并成立九人专职清扫小组,小组成员不仅有工资还有办公场地,责任路段也分工明确,村民们都是监督员,确保每条街道时时刻刻干净整洁。村里还设立了各项关于环境整治的规定,准备了充分的资金,保障清扫小组长久地运转下去。同时,通过展览牌、村广播倡导村民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村里每月定期评比十户环境优美的家庭,通过村喇叭和公示牌进行展示,不少村民说,“看着别人家门前都干干净净的,俺也不能落后。”
通过对环境的整治,东杨家庄的村民们不仅收获了健康和幸福,还收获了很多的荣誉,该村相继被省委省政府、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近日,该村所在的长寿街道办还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园林般的“生态城”
每天早晨,家住栾城县惠源西区的退休教师李书军都习惯站在阳台上推窗远眺。这两年,老人惊喜地发现,这座县城变了,城变大了,路变阔了,景变美了,夜变亮了……李书军说:“我家小区后面就新建了一个大公园,每天我都去公园里晨练、遛弯。这两年栾城越来越美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我感觉很幸福!”
67岁的李书军老人每天早晨都会到广场锻炼身体,县城的变化他耳熟能详。
“原来这一片儿是沟渠和荒地,现在已经被人民广场所代替,成了真正的休闲娱乐中心。”李书军老人指着人民广场说着。“县城的变化太大了,原来栾城特别小,县城也很破,现在扩建了很多,路宽了,车多了,楼高了,公园绿地也多了,有了很多学校、医院、宾馆。刚开始还有些不习惯来往穿梭的汽车……”
2010年10月,栾城县争创国家园林县城活动启动,经过一年多奋战,投资2.5亿元,顺利完成了对城区大桥路、宏达路、惠源路、泰安街、兴安街5条道路的升级改造,形成“七纵八横”、便捷顺畅的城市路网框架。建成了人民公园、樱花公园、古柏园、交通公园等10个魅力景区和现代阳光园、天山新伯爵等10多个高品位社区,完成15项公园绿地、10项道路绿地、11项附属绿地建设任务,新增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栾城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0.9%。日前,栾城县的栾城镇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同样是在2010年,栾城县吹响了争创国家卫生县城的号角。先后投资5.7亿多元,全面实施道路改造、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等六项重点工程。同时,投资500万元,新建了占地15亩的昌盛农贸市场;投资8987万元,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能改造工程,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5%以上,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标。去年6月,栾城县顺利通过省爱卫办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基础评估,10月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暗访调研,现已进入最后验收命名阶段。
村容亮丽的“幸福村”
乱堆、乱放的砖石、沙土没有了,路面上、空地上的垃圾不见了,主街道两旁栽植着整齐的绿化树木,新型节能路灯漂亮时尚,沿街墙面粉刷成了统一的米黄色……春节将至,赵县西晏头村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家,他们进村的第一个感觉是,几个月没回来,他们的村子变靓、变美了。
西晏头村的主街道被命名为“旅游路”,健身广场被命名为“旅游广场”。村民们说,他们要用这种方式,把省旅游局驻村工作组办的好事永远记录下来。去年2月10日,省旅游局驻村工作组入驻赵县西晏头村,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携手共建,短短10个月时间,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以前是脏、乱、差,现在是洁、净、美。”说到村里发生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牟春法感慨万千。他说,过去,村里道路基本上是土路,高低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大雨的时候积水严重,百姓出行很不方便。工作组来了以后,积极争取省交通厅村街道路硬化专项资金和村民“一事一议”资金,投资20多万元,硬化了总长度1000余米、总面积3500余平方米的道路,并且配套修建了排水设施,村民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牟春法说,针对村里垃圾遍地、村容杂乱的顽疾,西晏头村集中开展了净化、美化、绿化活动,彻底整治村容村貌。几个月下来,清理、加宽主要街道4条、整修拓宽道路1500米,清运垃圾3000余立方米,安装节能型路灯40余盏,修建7个标准化垃圾池,确定了3名专职卫生保洁员,建立起维护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他们还粉刷墙面2万余平方米,清除了墙面小广告,在街道两旁和村庄附近植树1000余株, 脏、乱、差的西晏头村已“改头换面”。
在工作组帮助下,西晏头村建成了1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六室分开”,医疗设备齐全。文化活动室内电视机、机顶盒、投影仪、幕布等设备均已配齐投入使用,图书室内2000余册图书分类登记,常年对村民开放。
在村里的健身广场,一些村民正在使用各类体育器械锻炼身体。村主任郭建芳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垃圾坑,工作组来了以后改建成了健身广场,村民有了健身的地儿,没事儿的时候还可以来这里唱歌、跳舞,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心情更愉悦了。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