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植根省会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03-04 08:31:01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昨日,解放军战士在为市民义务修鞋。当日,机械化步兵学院的子弟兵和公交志愿者在谈固枢纽站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市民提供义务理发、修理自行车等便民服务。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

■在这座城市,有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雷锋小学”、“雷锋中学”,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和帮助他人等传统美德,已成为学生们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

■在这座城市,“爱心出租车队”、“希望将军”赵渭忠、“靳国芳热线”多年来坚持热心助人、奉献爱心,爱的暖流在这座城市中传递

■在这座城市,数十万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各条战线,一面面彩旗,一顶顶小红帽,一颗颗温暖的心,汇成了一道道动人的风景

□本报记者 王 更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当乐善好施、凡人善举成为一个城市大多数人的生活理念时,当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时,真善美的文明之花就会在这个城市深深扎根。石家庄,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眼下的石家庄,行走在各交通干道上,经常可见头戴小红帽、手拿小红旗的义务交通引导员在协助疏导交通;在车站,有热情的志愿者提供指路、找人、查寻车次等各种帮助;漫步街头或公园内,会有热心的“公共文明劝导员”主动劝导文明、维护环境……“雷锋精神”正成为植根于这座城市中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念。

雷锋精神在石家庄“扎根”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年来,雷锋这个闪光的名字,始终与石家庄紧密相连,铭刻在几代石家庄人的记忆中。在石家庄,“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嘹亮歌声化为行动,对标雷锋、学习雷锋,已成为石家庄人的自觉追求,很多人高高擎起了雷锋传下的精神火炬。每年的3月5日,都会有许多人缅怀雷锋、有许多单位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已经“扎根”石家庄—— 一尊约1米高的雷锋半身雕像,就矗立在石家庄市桥东区的一所小学里。这所小学的名称,就叫“雷锋小学”。“我们学校原名元村小学,1996年被命名为‘雷锋小学’,因为从1991年起,我们就确立了学雷锋特色教育主题。”该校校长贾会琴告诉记者,雷锋好学上进、踏实认真、助人为乐的品德,对于今天孩子们的成长,仍是鲜活生动的教材,是极富营养的“补钙剂”。自1993年起,该校每年都要在学生中命名“身边小雷锋”,鼓励学生向雷锋看齐、以雷锋为榜样,并培养了大批雷锋式好少年。如今,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和帮助他人等传统美德,已成为该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成为他们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

2012年3月7日,另一所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也在石家庄成立,市第三中学成为了全省第一所“雷锋中学”。这所学校目前有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45支,服务社区及志愿者基地约200个,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总人次已近12万人次,服务时间35万小时。在当天举行的“雷锋中学”命名大会上,雷锋战友乔安山亲自向学校赠送了雷锋同志塑像,勉励孩子们把雷锋精神弘扬下去。

让爱在这座城市传递

好人与榜样,总是给人们带来许多感动,给社会带来无穷力量。50年来,雷锋精神不但长留在了石家庄,而且深深融入石家庄人的道德底色。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的行列中来,使爱的暖流在这座城市中传递。

在省会石家庄,有这样一名“的哥”:他不但甘愿贴时间、贴钱,常年参与公益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而且组建了石家庄“爱心出租车队”,组织近百辆出租车进行义务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成为“活雷锋”……他就是全国优秀志愿者、“爱心出租车队”队长王青松。

从2004年联合13名出租车司机自发组建“爱心出租车队”,到2012年底,车队已发展固定成员61名,义务出车7000余车次,公益行动行驶里程达60000余公里,义务服务时间35000多小时,受益群众3万多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更是不计其数。“缅怀、讴歌雷锋,更要对标、学习雷锋,而学雷锋重在实践,贵在坚持。”日前,王青松对记者说,“出租车是城市街头流动的文明窗口,如果‘的哥’带头学雷锋,力所能及做好事,不仅可以更好地温暖乘客,而且可以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做善事、行善举,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不仅是王青松,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将军”赵渭忠,1992年退休后就全身心投入到“希望工程”中,自己节衣缩食,却投入个人捐款和募集社会捐助资金共10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00多名,援建了34所“希望小学”,托起了许多失学儿童的希望。

不仅仅是“爱心出租车队”,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靳国芳组建的“靳国芳热线”,吸收社区志愿者已近400名,他们多年来坚持热心助人、奉献爱心,在社区做了大量好人好事,使一个老旧小区成为了邻里团结、注重文明的典型。

学雷锋,早已将爱心传遍了石家庄大地。

数十万志愿者在行动

离开雷锋的日子,雷锋精神却从没有走远。当前,“雷锋精神”更是涌流在我市数十万志愿者每个人的血液中。“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实质,正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核心,是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具体表现。”省会文明办主任阎国文说。

为把涓涓流淌的“草根”爱心汇成爱的洪流,我市于2012年正式建立志愿服务四级网络体系,在市直单位、社区、村镇建立爱心服务队和服务站,广泛吸纳爱心人士,壮大志愿者队伍。在路上,有交通志愿者协助疏导交通,倡导文明出行;在车站,有青年志愿者帮助引导客流,为旅客指路;在社区,有中小学生和社区志愿者与孤寡老人、孤儿、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他们的困难;在农村,有党员志愿者带领大家建设文明新农村……一个个志愿者组织如千帆竞发,志愿活动在各条战线、各界群众中广泛开展,把学雷锋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我市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内容日趋广泛、形式日趋丰富。无论扶老助残、扶贫开发、服务大型活动,还是环境保护、抢险救灾、支医支教、社区建设,都跃动着众多志愿者的身影。一面面彩旗,一顶顶小红帽,一颗颗温暖的心,汇成了一道道动人的风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市优秀志愿者王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让爱心驱走冷漠,用奉献提升自我,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