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科技型小企业做“摇篮”
搭建国内一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
为入驻企业提供综合孵化服务,培育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本报首席记者 李云萍
“看!那里就是‘藏诺’以前的办公地。”隔着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1楼宽大厚实的落地玻璃窗,记者的视线随着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森的手向外望去,窗外一处乱糟糟的空地上,一栋低矮的三层小红楼颓败地坐落在那里。“在来服务中心以前,我们的实力所能达到的就是在那里租了5间共计300多平方米的地方。”
王智森口中的“藏诺”就是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众多被孵化企业之一,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技术、组分藏药、传统藏药、藏药保健食品以及植物提取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民族医药企业。
王智森毫不讳言自己就是“草根起家”,因为曾经的“藏诺”和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公司没有任何区别,不了解政策,没有资金支持,即使拥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大好的市场前景也不得不考虑房租,考虑成本,流落于市井中与各类参差不齐的小公司为伍。
2009年是“藏诺”转运的一年。当时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实际资金30万元的“藏诺”几经市科技局考察,被确定为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首批入驻企业之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职能就是缔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通过为入驻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综合孵化服务,来培育更多的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业管理部经理陶建辉说。
入驻后的“藏诺”首先得到了中心免费提供的办公用房、宽带服务、仪器共享,之后更是一系列的“想不到”接踵而来:免费的库房使用、相关的政策发布、各项科技资金的支持,免费的推介会、对接会、培训会,相关的法律、工商、财务、专利、技术转让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孵化中“藏诺”开始了持续性的成长发展,新产品不断研发生产,销售网络不断扩大,东南亚、非洲市场相继打开。屈指算来,今年已是“藏诺”入驻中心的第五年。五年来,在服务中心这个孵化器中,“藏诺”注册资金从过去的50万元增长到1750万元,销售额从当年的200万元上升到去年的5000多万元,拥有了一家分公司、两处分厂,以及全国一千多个店面。今年7月,公司在石家庄高新区占地80亩的石家庄藏药制剂及藏药研发基地将封顶完工。届时,这座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最具民族风格和浓郁藏文化特色的新型藏药制剂及藏药研发基地,将在未来的两年至三年内成为中国最大内服痔疮药、癫痫药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糖尿病藏药生产基地。
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
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
由市政府投资、市科技局主管的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就坐落在我市高新区,是集企业孵化、科研、办公、会议、展览、商务及相关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中心工作人员喜欢比喻中心为“摇篮”,因为中心整合了各种优势科技创新资源,自身提供创业辅导、孵化服务,并通过创业投资、孵化资金、创业导师、公共技术平台服务和科技中介机构等,为入孵企业和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孵化服务和企业创新增值服务。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公益性质的“摇篮”给企业提供的还不仅仅是一个场地,一个舒适的温床,还有不断促其成长成熟的“催化剂”,使其在层层递进的培育过程中迅速成长。具体过程为:还在一家科技型企业初具形态的时候,也被中心形象地称之为“种苗”状态时,中心就开始为其免费提供办公空间,包括网络、通讯、各种基础设施等。在半年到一年后,经过层层考察,中心又将注册资金在300万元以下,销售额200万元以内的科技型企业挪入“孵化器”中,为其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网络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技术成果转让、孵化资金支持等多项服务。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中心再把一些成长快的企业放入“加速器”,为其提供标准化的车间和配套用房,培育支持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直到“毕业”进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区独立成长。
打开河北人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飞的博客,在2009年9月9日这一天,竟然贴着一张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发给“人天”的一张入驻通知。博客中,肖飞激动地称这一天是“人天通信的高科技入孵之旅”。同为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入孵企业,“人天”和“藏诺”一样受益匪浅,且发展壮大。回忆起在中心的五年历程,肖飞认为中心对公司和自己改变最大的是“思想”。“当年我们30多个年轻人挤在一个三室两厅的民居里,是最原生态的草根创业一族。我们用最狭义的企业经营思路创业,每天忙着做产品、找市场,如果不是入驻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后的改变,如今可能也只是一家小公司而已。”
肖飞说,入驻中心后,中心为他和公司打开了一道“窗户”,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看到了企业晋档升级的发展模式。公司不仅可以免费使用中心提供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商务场所、科技中介等服务,还可以免费参加中心组织的技术、管理等培训,以及银企对接、企业推介等活动。中心频繁地把各项政策介绍给公司,并协助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省、部、市各级科技经费及各项资金、基金的支持。肖飞感觉自己曾经的“草台班子”一下子成为了“正规军”,公司发展进入了良性轨道。如今的“人天”销售总额6700万元。
培育高成长性企业
为转型升级提供源头动力
“中心现有孵化企业96家,毕业企业31家,毕业企业和在孵化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860个,大学生比例占80%,创业者均为大学以上学历。2012年在孵企业销售额4.39亿元,纳税额3000万元,年研发投入2800万元,申请专利148项。”这是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给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
“我们常提‘转型升级’这个词,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技术创新’是引领、是关键。没有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没有高科技的产品,转型升级很难实现。”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王文辉说。他介绍,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最初选取孵化企业时,就把目光对准那些技术领先、创新能力强、前景好、市场好,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可培育企业,在行业选择上侧重于医药、电子等高精尖行业。“我们重点培育的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企业,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后备力量。目前,我们在中心内又建立了一个国际孵化器,准备面向国际引进一些国际性的可培育企业,这些企业都带着技术,引进企业的同时也引进了技术,前景非常好。”
走进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完善规范的各项配套设施及服务让人耳目一新。中心占地85亩,一期孵化大楼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25层的大楼内国际会议中心、多功能厅、网络中心、职工餐厅、商务酒店、地下车场、商务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此外还有16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孵企业提供包括法律、财务、专利、培训、人才交流等各项服务。
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软硬件都非常过硬。中心具有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石家庄中药现代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石家庄市科技创新创业支撑服务网络平台、石家庄市软件企业服务与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五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三大企业孵化服务平台。中心有孵化资金1700万元,其中包括创业投资公司的“创业投资资金”1000万元和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中每年为中心安排的“科技孵化专项资金”,后者用于资助优秀在孵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已达717万元,并且资金规模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就达300万元。
目前,作为河北省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二期“石家庄科技创业中试基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成后,中心将再拥有7.2万平方米的孵化大楼和10万平方米的中试车间及配套用房。作为面向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加速器”,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单位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产业化生产场地。到那时,将会有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从这里成长、成熟,为实现全市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支持和源头动力。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