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苍龙耀古今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06-07 10:25:16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带你看国宝

第七站:安济桥、永通桥

地  点:赵县大石桥村、西关村

 

赵志勇 摄

■本报记者 王 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赵州桥》,这篇只有375个字的课文,从此印到了中国孩子的心中。其实,本期“看国宝”的安济桥就是赵州桥的官方名称,赵县当地人则叫它“大石桥”。距离赵州桥大约4公里处,有一架名为永通桥的“小石桥”,可谓缩小版,同样精美、坚固。两座桥同在196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关于它们的故事,每个赵县人都有话要说。

大石桥上寻仙迹

河北民歌《小放牛》里唱到:赵州石桥鲁班修……其实,赵州桥是隋朝的工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坐落在赵县城南2.6公里处。“鲁班修桥”的传说广为流传,所以每个来赵州桥的游客最喜欢的是找找传说中的“车辙”和“驴蹄子印儿”。

“鲁班一夜成桥的故事传到仙人张果老耳中,他约上柴王爷来看个究竟。张果老在褡裢里装上日月星辰,柴王爷在独轮车里载上三山五岳。二人行至桥顶时,由于负载过重,桥身剧烈晃动,鲁班情急之下飞身桥下,用一只手托住桥身,稳住了大桥。此后,桥面上就留下了驴蹄印、车辙印,桥拱腹留下了手掌印。”赵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志勇就出生在赵州桥畔,熟悉赵州桥如同熟悉邻居的老爷爷,好故事脱口而出。

在桥上,记者看到了“车辙”和“驴蹄子印儿”,手掌印儿却无处可寻。赵志勇对记者说:“有一位老人家告诉过我,这手印原本在大桥东侧拱下正中偏北约丈余的地方,在乾隆年间已塌落河底。而且,手印儿的地方也有玄机,是想告诉后人,万一桥发生断裂之危时,手印之处正是放木樘的最佳位置。”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安济桥处处散发着古人的聪明与才智。有诗云: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非常贴切地形容了桥的意境之美。

小石桥上品巧思

出赵州桥沿308国道北行2.5公里,就能看到横跨赵县古城西关清水河的永通桥。它的建造年代比赵州桥仅晚160年,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与赵州桥十分相似。

“在我们家乡流传着‘哥哥鲁班造大石桥’、‘妹妹鲁姜建小石桥’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这两座桥梁的喜爱和赞美。”赵县文保所所长董伟芳对记者说,“走在永通桥上细细地看,你就会发现这里的石雕图案很讲究、很精美,而且花样繁多,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大大有别于赵州桥的雄浑大气。”

采访中,赵志勇给记者讲起了小时候的趣事。以往家乡的大姑娘、小媳妇时兴绣鞋垫、绣枕头之类的女红,找不到合适的图案时,老人们会说“去小石桥上描一幅吧!”于是,女人们嘻嘻哈哈地相拥而去,总能称心如意而回。“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石桥看功劳,小石桥看花草。可见小石桥上的人物、鸟兽花卉图案真的很精美。”

无论是巨身凌空、匀称悦目、线条美丽的安济桥,还是刻工精细、形象逼真、意趣浓厚的永通桥,正如语文课本中说的那样“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都值得在记忆中永久珍藏。

【相关链接】

赵州桥“三绝”“券”小于半圆——

中国习惯上把弧形的桥洞、门洞之类的建筑叫作“券”。一般石桥的券,大都是半圆形。赵州桥的券是小于半圆的一段弧,这既减低了桥的高度,减少了修桥的石料与人工,又使桥体非常美观,很像天上的长虹。

“撞”空而不实——

券的两肩叫“撞”。一般石桥的撞都用石料砌实,但赵州桥的“撞”没有砌实,而是在券的两肩各砌一两个弧形的小券。这样桥体增加了四个小券,大约节省了180立方米的石料,使桥的重量减轻了大约500吨。

洞砌并列式——

桥上的大券用并列式砌,而且在各道窄券的石块间加了铁钉,使它们连成了整体。用并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坏了一个,也不会牵动全局,修补起来容易,而且在修桥时也不影响桥上交通。

【专家点评】

“河北赵县安济桥……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

——古建专家 梁思成

“在西方,圆弧拱桥都被看作是伟大的杰作,而中国的杰出工匠李春,约在610年就修筑了可与之辉映,甚至技艺更加超群的拱桥。”

——英国著名科学家 李约瑟

“罗马拱桥属于巨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独特的中国拱桥是一种薄石壳体……中国拱桥建筑,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满足了技术和工程双方面的要求。”

——桥梁专家 福格·迈耶

“结构如此合乎逻辑和美丽,使大部分西方古桥在对照之下显得笨重和不明确。”

——美国建筑学家 伊丽莎白·莫斯克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