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先 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06-12 10:50:19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平山井陉发展绿色生态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极

□本报记者 岳金宏

作为我市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井陉县和平山县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把生态建设理念融入到县域产业的发展和改造提升上来。在做足绿色生态建设的同时,结合各自县情,探索出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的“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之路。

平山: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平山县地处省会西北上风向,是省会西部生态屏障,境内的岗南水库又是省会的饮用水源地,按照石家庄市提出的中东西三大区域战略发展思路,该县属西部生态产业区。

如何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平山县在全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起共识。“县委、县政府把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基本、最大的民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做‘减法’,又做‘加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杜绝‘带毒的GDP’;继续加大核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把农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真正把平山打造成‘绿之乡’、‘水之城’。”平山县主要领导说。

站在河北敬业集团能源管控中心发电一车间两座高达40米的锅炉前,负责人胡显林自豪地跟记者说:“这是我们发电厂的1号锅炉, 它把高炉产生的煤气变成蒸汽发电,年发电量22亿度,为企业节约电费开支15亿元。”不仅仅是废气利用,变废为宝几乎贯穿于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比如我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蒸汽等副产品都用来发电;工业废渣进行深加工,用于水泥辅料;工业用水全部回收使用;焦化副产品制作炭黑、沥青。算下来这些原来所谓的废弃物每年给我们企业带来不少效益。”

在项目建设和工业发展中,该县设置“绿色门槛”,严禁“两高”项目,对“两高”企业限期转型升级,“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高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开辟新的领域,把高耗能、高污染变成低耗能、无污染;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建立完善绿色项目审批通道,为绿色工业项目建设开绿灯,提速度。目前,西柏坡新能源有限公司240万吨矿渣微粉、九源PVC手套生产线等12个续建项目已建成投产,河北敬业富余煤气预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中;总投资106亿元的河北学旺太阳能光热发电成套设备生产基地等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正在筹备中。

此外,该县还大力推进生态建设项目,打造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发展以特色农业项目为主攻方向的生态农业基地。投资20亿元的西柏坡国际旅游艺术村项目、石家庄小西川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杨家桥黄龙峡旅游开发项目和大吾西柏坡现代农业基地项目、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万亩核桃基地项目等正建设得如火如荼。

以西柏坡红色旅游为龙头,该县坚持“红、绿、古、温”结合,全面对标国家4A级景区建设标准,逐步整合红色游、生态游、休闲游、文化游等资源,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旅游宣传,逐步构建起集教育、旅游、休闲、度假、健身为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去年,全县接待游客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

从平山县城向西北行约3公里,便来到位于滹沱河畔的西柏坡现代农业基地,该基地依托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20余个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和监测,全程禁用合成药剂,合理使用轮耕、绿肥等,在原始生态基地生产的蔬菜、杂粮、禽蛋肉类等食用更安全、营养更丰富。基地已注册申报十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000余户,注册五大系列、80余个品种的“大吾川”商标,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产品成功打入省会高端市场。公司还拟投资20亿元,致力打造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平山特色农业嘉年华。

此外,该县圣地玫瑰谷发展玫瑰种植6000亩,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群众增收500万元;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完成投资2.15亿元,开发荒山荒坡1.2万亩,正在开发1.8万亩,栽植薄皮核桃35万株,被列为河北省十大综合示范园区之一。据了解,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5.9万亩,产量1万多吨,位居全省第一,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众多农民尝到了生态农业的甜头,去年,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达4417元。

今年,该县以“两个环境”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工程造林。强力抓好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西柏坡高速、国道省道绿化等工程,构建由县城通向各乡镇的绿色廊道,进一步完善西柏坡高速公路两侧绿化。目前,已完成道路绿化107.89公里,绿化面积3万余亩,栽植树木295万余株。据统计,该县森林覆盖率已达51.11%,位列全市首位,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井陉:生态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

井陉县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围绕大生态屏障县建设这一主题,对标先进,发挥优势,着力做好“大园区、大生态、大文化、大县城”四篇文章,全力打造生态友好型产业带,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

铲车、挖掘机、推土机马达轰鸣,紧张作业;一片片厂房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产业园区正一点点从规划图上落地。钙镁、煤炭是井陉县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全县拥有煤炭销售及加工企业上百家,交易量突破4500万吨,利税5亿多元;同时拥有钙镁企业61家,年产量184万吨。在思想解放大讨论中,井陉县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虽在全国十大县级煤炭市场名列前茅,但煤炭产业关联度不高,仅限于简单的销售和粗加工;虽是中国钙镁之乡,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强,但产业化程度不高,在全国市场没有话语权。为此,井陉县提出了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实现“分散向集中、个体向集团、粗放向高端”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

在聚集优质项目的同时,开发区还创新思维模式,着手筹建煤炭、钙镁两大交易中心,实现由实物交易向网上交易的转变,争夺在全国市场的话语权。另外,该县还坚持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翼凌风力发电定转子生产等一批超亿元新型高科技、环保型项目,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井陉县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纯山区县,发展粮食生产先天不足,适合发展林果、小杂粮、养殖等特色农业。通过大讨论,井陉县认识到特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低,品牌意识淡薄,思想根源是小农意识。对此,他们提出了以破除小农意识为突破口,以冶河生态产业链发展为典范,横向拓展,做大基地;纵向延伸,做长链条,通过对标先进、龙头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日前,投资8亿元,以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屯兵战斗的传说故事为文化背景,以当地的山林生态资源为依托,集历史文化与现代游乐为一体的窦王岭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成为省会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是井陉县依托千年古县厚重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林等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业,打造省会西部后花园的一个剪影。

“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传统思维模式,把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放在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与我市的大西柏坡战略主动对接,把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培育成县域经济新型增长极。”在大讨论活动中,井陉县主要领导说。为此,井陉县整合资源优势,着眼建设省会西部后花园,提出了重点抓好千年古县文化、非遗文化、古民俗文化、古村落文化、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红色文化、兵家文化等特色文化开发建设,打造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业的战略构想。

目前,投资50多亿元的冶河生态谷百里长廊开发和投资50亿元的北国江南项目有序推进,投资9亿元的天长宋(井陉)古城等“慢镇”开发初见成效,投资8亿元的窦王岭生态文化园对外营业,峦台垴、大青山、洞阳坡、秀林山等13个万亩生态文化产业园已具备开园条件,投资20多亿元的秦皇古驿道文化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依托大文化建设,井陉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正日益成为大西柏坡版图上一道亮丽风景。

同时,在大讨论中井陉县提出了以扩大县城容量、提升县城档次为目标的“一城、两带、三组团”大县城战略构想,全力打造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通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先后建成了位列石家庄十大公园的韩信公园,完成了陉山大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集中供热工程,并实施了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区园林绿地面积达535.04公顷,绿地率达35.2%,绿化覆盖率达40.07%,山水林城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系统日渐形成。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