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区精细化管理建设生态宜居城区 特色建设实现街巷“一街一景”
本报讯 (靳晓磊 贾 晖 宋 扬)精心设计小街巷景观,提升街区品位;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城区魅力;精细化管理“毛细血管”,让市容整洁有序……今年以来,桥东区按照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桥东”的定位,努力实现城区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高品位,社会管理高标准。
高规格设计特色街区,小街巷“一街一景”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勒泰中心东部的庄里街上灯火通明,绿植、水艺、石趣应有尽有,特别是以特色美食、休闲娱乐为主的立体化街区尽显时尚,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这里环境优雅,夜生活的氛围很浓。”带着孩子在庄里街聚餐的市民康先生高兴地说。
今年,桥东区围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相继启动了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大工程,计划投入3200万元,重点推进“一片”(新火车站片区)、“一环”(二环路)、“二路”(胜利大街、平安大街)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拟投入4550万元,对东平路等20条小街巷破损较重的路段进行整修,对建胜路等10条街道实施改造。
在对东风路特色服装街、大经街民俗文化餐饮特色街进行提档升级的同时,专门聘请天津知名设计公司,对辖区小街巷精心设计,力求“一街一景”,各具特色。以东平路、东三教大街为例,该区在整个墙体设计上以灰白色为主基调,灰檐青瓦,江南风味十足,体现简洁、大方、庄重的特点,远看如同一幅水墨画,充满古典韵味。
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凸显活力提升品位
“周边的环境变化太大了,以前住平房,冬天冷夏天热,现在住进100多平方米的楼房,出门就有广场绿地,还有专门的活动室,我是越活越精神了!”谈起小区的变化,家住任栗村的段大爷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桥东区借助城中村改造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先进城区,本着整体招商、连片开发的思路,将改善生态环境与旧城旧村改造相结合,深入实施“优二强三兴五圈”发展战略,安排重点项目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占全区总投资的99.6%。
新火车站东侧的塔谈城中村改造现场,工地上热火朝天。这个河北省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高档住宅占120万平方米,教育、体育、医疗设施等一应俱全,与高档商业融为一体,将推动省会南部商圈的新一轮发展。
据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1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已有4个全部完成,11个正在加紧拆迁或建设当中,1个正在跑办相关手续,总投资386.4亿元的11个综合体项目也正在全力推进,“井”字形板块现代商贸服务业格局初具规模。其中,北部中小企业创意创业基地正加紧建设,南部塔谈、留村旧村改造规划商业面积累计达到164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五年该区新增商业面积的总和。
精细化管理“毛细血管”,城区环境整洁有序
针对辖区南北狭长、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桥东区深化完善“大城管”体制,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将160名城管队员分配到110条道路,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采取规范城管综合执法、完善监督考评体系、推行大片区管理等措施,实现执法管理全覆盖。
“现在每名城管人员几乎都养成了‘出门就上班’的习惯,甚至就连上下班的往返路线都不同,为的是能多看一条街、多发现一些问题。”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说,“只有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才能保证城区的整洁有序,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让桥东区的“城市面孔”大变样。截至目前,该区已清理各类小广告3万余张;清理卫生死角160余处,清运无主垃圾2000余立方米;主街主路实现16小时清扫保洁;大小道路每天至少洒水4次;处理渣土违章案件80余起。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