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灵寿立足自身优势向生态友好要效益
本报记者 岳金宏 侯天仪
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能干什么,怎么能干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赞皇、灵寿两个山区县打开思想阀门,对标先进地区,审视自身优势与不足,进一步坚定了绿色崛起的信心与决心,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向生态友好要效益,加快建设“绿色银行”,在绿色崛起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稳更快了。
赞 皇
工业与旅游并进 保护生态带来发展合力
6月19日,记者在通往嶂石岩景区的马嶂公路王家坪段施工现场看到,数十名施工人员正协助铺油机对水稳层实施铺油,已经完成铺油的公路像一条黑色的丝带蜿蜒拐过山岭。提速马嶂公路改扩建工程,争取提前竣工通车是赞皇县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落实“龙(工业)飞凤(旅游)舞”发展战略的一大举措。
“赞皇县通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对标学习转变思维方式,打开思维视野,从发展环境、自然条件、创新意识等方面认识自身有什么、发展缺什么、赶超无什么、创新有什么。在“有”与“无”的思维博弈中追求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寻找突围新路,促进实现工业项目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突飞猛进。”赞皇县主要领导说。
在全市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赞皇县属于“西部特色开发区”,肩负着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打造省会绿色生态屏障的重任。赞皇县有着“七山一滩二分田”的地形结构,发展农林业、旅游业有着先天优势,同时还通过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以工业项目建设打造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在有的基础上创新,在无的背景下求有。在旅游业开发上,赞皇县守住“已有”,打造全新。现在正是枣花盛开的季节,走进阳泽乡的连片10万亩枣园,枣花清香怡人,枣树下花生苗和红薯苗长势喜人。阳泽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10万亩的枣园他们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枣园内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集生态、文化、采摘游于一体的“枣乡庄园”旅游景点。鼓励当地农户搞特色农家游,引导农民吃“生态饭”、“民俗饭”,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为实现旅游业的有中生新,赞皇县在着力发展自然风光游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品牌。黄北坪乡段里沟村的农家游小院依托民俗文化搞餐饮,赞皇县10个旅游特色村之一的土门乡秦家庄村依托历史民俗繁荣乡村游,今年正月初五“破五节”和中台山庙会吸引了包括全国摄影爱好者、河北省画院专家学生在内的游客上万人次。清河乡嘉应寺村依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治平寺石塔的历史文化游项目,也已建起农家乐大院4家。
该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嶂石岩景区,但是却因为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交通条件使之在华北旅游产业链条中发展相对滞后,基于此,该县着力推进马嶂公路改扩建工程;天台山、窦家寨、特色农家游等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市场运作意识欠缺、管理理念滞后,为此,该县充分发挥全省第一个县级旅游开发公司的作用,加快融资步伐,破解旅游开发资金难题,促进旅游业向规范化、精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前提,“河北赞皇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上提高园区准入门槛,将不符合产业规划、有污染风险的10个项目坚决挡在园区之外;引导原有和新入驻企业走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新型工业道路,织牢项目建设“绿色防护网”。
河北聚祥泰陶瓷有限公司是河北赞皇经济开发区比较早入驻的企业,公司负责人王鹏飞告诉记者,企业在园区里生产安心,生活放心。园区经常邀请专家为企业发展把脉,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更新了生产线,安装了变频柜,增加了污水循环系统,这几项算下来我们每天节煤25吨、节电8000度,少开销4万元。”
提高企业入驻门槛有效促进了经济开发区的健康发展。日前,百事利糖果、普惠食品添加剂、金三元佳除湿机等四个项目相继入驻工业区,该县总投资达88.2亿元的20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另有10个项目达成协议;截至目前,河北赞皇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企业25家,总投资达102亿元,达产后可创税收2.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500多个。园区保持着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喜人态势。
灵 寿
依托生态资本 加快绿色崛起步伐
绿水青山,能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却不一定能买来绿水青山。对灵寿来说,生态良好就是县域经济最大的发展资本。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统揽一切、工业项目重于一切、农业稳固一切、城镇化支撑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高于一切”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绿色崛起步伐。
灵寿县主要领导坦言,作为省会西北部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后备水源地,生态是最大优势,“后发”是最主要的县情。“解放思想的最终目标是让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项目的载体作用,加快县域经济建设。”
青同镇南贾良村的幸福小镇生态园四面环林,百亩莲荷与远处的垂钓池、采摘园相映成趣。董事长卜海燕一脸的风尘仆仆,“我刚去美国考察了好几处大型家庭农场,想学习一下怎么把观光、休闲、生态养殖的功能区更好地统一起来”。
幸福小镇生态园于2011年投资建设,总体规划达到3000亩,目前占地1000亩的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这座以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为基础,兼有观光、休闲、养生功能的生态农业庄园,依托的就是灵寿的山、水、气候、植被资源。正是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绿色发展思路,拉长了生态经济的产业链,迎合了八方游客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现实需求。
目前,灵寿积极实施农业“二次革命”,对原有特色生态农业提档次、扩规模,在平原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在丘陵建设了万亩红薯种植和储藏基地,在丘陵和浅山区规划了百平方公里核桃种植产业园,在深山区建设了千亩太行绿茶观光园。特别是绿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幸福小镇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已经成为全市生态农业的典范。
与此同时,该县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加快了大旅游建设步伐。在抓好五岳寨、水泉溪、秋山三个国家4A景区提档升级的同时,以北齐幽居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丰富山水生态资源为依托,该县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1亿元的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漫山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将为省会又增添一新的休闲度假胜地。
县域经济要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生态环境做依托,更要有工业项目做支撑。在这一点上,灵寿县打开思想阀门,严把准入关,明确提出对所有项目不管贡献有多大,凡是有污染的就一概不要。特别是将招商引资的重点聚焦到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绿色环保项目上来,实现“无中生有”。目前,引进的总投资13.4亿元的铠朗科技纳米节能窗膜、总投资5.55亿元的华新药业心脑血管药物产业化等一批高新产业项目即将完工投产。
在灵寿县产业开发区的铠朗科技工地,记者恰逢华东理工材料学专家吴唯教授第三次来到该公司,除了现场提供高分子膜生产技术的改进建议,他还提出了在这里开设先进材料研发实验室的想法。铠朗科技负责人尹晓杰介绍,该公司重视“产学研”良性互动,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功能薄膜材料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在大中城市随处可见的玻璃幕墙存在光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南方部分省市已经有意识地开始控制规格和工艺,我们生产的民用建筑窗膜针对的就是这一市场空间”。尹晓杰表示,公司主要生产纳米功能性薄膜,引进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机器设备,是当今薄膜制造行业为数不多的尖端公司。
同时,该县坚持“有中生新”,组织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内高端领军企业开展了278项行业对标,对化工、水泥、石材和云母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资源依赖型向集约型、创新驱动型转变。目前,已完成正元化肥综合节能技改、益康辫带水处理填料等6个技改项目,预计年增加产值3.65亿元、利税1.23亿元,节约标准煤2.8万吨,分别减少COD 和SO2排放9.8吨、352吨。
如今,在赞皇和灵寿两个山区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明确,放大生态优势建设“绿色银行”,扶持引导旧有工业企业减排增效益,大力争引低耗无污染的高新技术大项目,正被作为绿色崛起的有效抓手强力推行。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