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温 本报首席记者 范玉蕾
如何让产业园区成为企业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的重要载体,从而在聚集中实现技术提升、品牌塑造,进而带动区域整体实力跃升?
在眼下已经拥有2家国家级园区、县县都有省级园区的情况下,依旧是我市各县(市)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而诸如元氏闽商工业园、行唐台湾创新产业园、韩国生活消费品精品园等一大批具有国别、地区特征的“园中园”的积极推进,也正是我市为解开园区提档升级大文章所做的积极解答。
如今,伴随着相关企业入驻、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等顺利推进,一个个创新型园区正在越来越发挥出其示范性、带动性和聚集作用。
“抱团”入驻寻求多方共赢
从石家庄沿107国道往南15公里左右,路东便是元氏工业园区内成片的企业群。在这诸多企业中,公司名称前多了个前缀“闽商工业园 ”的耐力股份有限公司,多少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闽商工业园是县里去年招商引资建设的‘园中园’,主要吸引压缩机、换热器、无缝钢管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围绕压缩机生产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元氏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中园”以元氏收费站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北区除耐力股份外规划土地近200亩,已经圈起围墙,正在进行前期勘测、车间挖槽;南区规划用地350亩,正在办理土地收储工作。
作为该“园中园”的首家入驻企业,耐力股份厂区内则显得要“忙碌”许多。记者看到,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建设,车间、办公楼、绿化等已全部完毕,其中,先行搬迁的机加工车间和包装车间内正在紧张地试生产,几天前刚刚搬迁完毕的铸造车间,则在紧张地调试设备。“预计产能全部释放后,将达年装机3万余台。”公司董事长、闽商陈文金开心地告诉记者,近日,公司还与美国业界专家达成合作意向,先期开发高效磁悬浮电机、高效离心空调压缩机等,这不仅将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也将使得企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更让他“神往”的是,随着“园中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批就有8个闽商企业家与元氏签约入驻,其中,三家是耐力的配套供应商,而这也将为企业大大节省运输等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
记者看到,这些即将入驻的装备制造项目,主要集中在换热器生产研发、无缝钢管制造、工业风扇生产等方面,总投资26.5亿元。这些投资规模大、品牌效应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入驻,拉开了元氏与安溪企业家友好合作的帷幕,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奠定了坚定基础;同时,也对该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园中园”让各种元素更聚集
放眼石家庄,闽商工业园并非孤例。
位于行唐经济开发区的台湾创新产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以吸引绿色健康食品、节能环保、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为主。截至目前,已有石家庄明旺乳业有限公司、河北万国红酒业公司、铃鹿涂料等企业入驻。森霸电力、长宜电通、矽能源、金红叶纸业等一批台湾知名企业也正在对接洽谈中。此外,韩国精品园将采用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引入一批绿色生态的化妆品、保健品、食品、服饰服装等行业,为当地的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构建澳大利亚工业园合作意向书”,就邀请互访、信息共享、项目推介和对接、园区投资及运营、投资服务、工作机制等达成了具体意向,目前,澳方正在积极联系来石家庄投资的有关企业。
“工业强市,项目是抓手,园区是最重要的载体、开放的引领高地,而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园中园’,则更大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政策聚焦、资源聚合、产业聚集和财富聚变。”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园中园”在带来大量的外来资本和先进生产要素流入的同时,也为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等创造了条件。
期待涌现更多特色“园中园”
与此同时,系列相关企业的入驻,也使得“园中园”成为当地发展环境最真实的体现。环境好、投资回报率高,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相关联企业的入驻,转而加速园区提档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反之,则只会让外来企业望而却步。以闽商工业园为例,也正是由于亲身体会到了元氏乃至石家庄良好的投资环境,陈文金开始主动联系老家做企业的同学朋友,力邀他们来元氏投资,继而才有了闽商工业园项目签约。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有关专家就表示,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招商引资方式,这种以特色园区招商的方式虽然起步较晚,但集聚效果非常好;不过,这也对当地的园区基础建设、发展环境等各种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做优了,才能真正让企业留得住、干得好,进而更大程度发挥吸附作用,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近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强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突出抓好园区和项目建设。从市级层面来讲,要把高新区以及生物医药基地、循环化工园区、良村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南部工业区五大工业集聚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之成为带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各县(市)在园区建设上,一定要打开眼界、转变观念、提升标准,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尤其要搞活园区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推进园区市场化、公司化管理,使园区真正成为资源集聚、招商引资、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
园区是助推经济腾飞的引擎。市投资促进局、发改委、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站在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最前沿,不断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以明晰的产业布局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吸引外商投资兴业产业布局引领和规范招商引资;通过实施“钻石计划”,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发挥地方特色产业的优势,构建更多的国别型、区域型特色园区,打造特色、精品、创新示范的“钻石型”园区,形成吸引投资的开放新高地;实施工业园区壮大工程,服务、支持重点园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承载能力和要素聚集功能,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引领医药、装备、电子信息、化工等产业实现进档升级。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