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站:中山古城遗址
地 点:平山县三汲乡

编钟(仿制品)

千年陶器

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仿制品)
专家点评
历史上的中山国位于河北中部,冀州之核心,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其文化根脉一如既往地扎根生长。中山国建立后,鲜虞族在思想、文化、艺术上与汉文化逐渐融合,它的音乐舞蹈艺术既有游牧民族剽悍雄健的传统,又吸收了华夏艺术柔和婉丽的风格,阳刚和阴柔同存并济,形成了中山艺术的独有特色。思想方面,“中山专行仁义,贵儒学”,接受了儒家文化,平山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大谈天命、忠、孝、仁、义、礼、信等,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语言文化方面,也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王墓出土的三件重器上的长篇铭文,篆书文字全部为汉字,字体工整规矩,修长优美。因此中山文化是河北省一张“完全”的地域文化标签,是中国“典型”的北方文化圈样本。
——平山县文保所所长 黄军虎
■本报记者 王 欣/文 张晓峰/图
昨日一大早,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想到已经约好的采访,这场雨正如《雨中登泰山》中说的那样“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退堂鼓打不得,8时许,当采访车飞驰在西柏坡高速上时,记者心中好奇也如雨点般越积越多:这个2300多年前的古国是如何发现的?它现在又是什么样儿呢?这次雨中的“看国宝”之旅想必会有不少情趣吧。
庄稼地下沉睡的“千乘之国”
下了西柏坡高速,来到平山县城,往北再往东5公里左右,就到达了三汲乡。道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庄稼地,经过雨水的浇灌萌发出勃勃生机,不远处的小山丘若隐若现,如果不是偶尔经过的汽车,这片土地真可以称得上“世外桃源”。
不一会儿,一块“中山古城遗址”的指示牌出现在记者面前。到了!向外望去,只见一个大土丘。同行的平山县文保所所长黄军虎说:“这是尚未挖掘的哀后墓,西侧才是中山王墓的土坑。”循着他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用水泥和玻璃建造的尖顶建筑,里面就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中山王 墓。
黄军虎说,中山国疆域不大人口不多,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战国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千乘之国”,在1977年正式发掘之前,当地却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也只有只言片语,是名副其实的“神秘王国”。
70多年前,已故的七汲村村民刘喜梅在自家的庄稼地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奇怪的文字,她就放在自己家中当石凳。又过了40多年,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趁着农闲时节平整农田,到附近一个大土丘上挖土。“当时就有人说土丘是一座古墓,果然,考古人员在挖开的封土下面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瓦片,而这是当年建造宫殿用的瓦,一个疑问出现了:这难道是一座王陵?”回忆起当年中山王陵被“唤醒”的过程,黄军虎还难掩内心的激动。“而当年那块刻着文字的石头,成为解开考古学家心中谜团的钥匙。”
这个石头被称为“守丘刻石”,2行19个古文字经我国著名古文字专家李雪勤破解后,大家才知道,刻字的人是“守墓人”,这里就是神秘的中山古国所在地。
在正在建设的中山古城博物馆,记者看到了当年中山王 墓中出土的仿制品,除了精美的器物,还有空心砖、下水道管、世界最早的平面设计图“兆域图”等,而这只是19000多件文物中的一小部分。看到这儿,记者想立即深入中山王 墓一探究竟。
历经“保护之痛”的王墓
雨越下越大,通往王墓的土路泥泞不堪,踩一脚就陷在淤泥中。平山文保所工作人员谷红肖、赵彦龙,一个为记者讲述这里的前世今生,一个充当向导开路,平时一两分钟就能过去的路走了十几分钟。记者也由此领略了“雨中游古城”的独特韵味。
穿过一个水泥浇筑的地宫大门,记者站在了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墓葬边上。经过岁月的侵蚀,这里只留下一个大坑,坑四周坚硬的石墙和厚厚的封土昭示着墓主人的不寻常。
“墓葬地上封土15米地下8米,平面呈‘中’字形,分椁室、东库、西库、东北库四部分,并有南北双向墓道。墓室南面有两座车马坑、一座杂殉坑、一座葬船坑。”谷红肖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与古朴的王墓格格不入的是,一个浇筑在墓葬封土之上的水泥柱子,支撑着保护王墓的大玻璃罩子。“为什么要把水泥柱子打到封土上?”记者很不解。工作人员也很无奈,由于历史文物知识的缺乏,当年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出于“保护”目的而建造的罩子,其实是严重破坏文物的行为。
“拆除的话会对墓葬造成二次破坏,因为这个不合理的建筑物,我们差点和‘国宝’擦肩而过。”工作人员介绍,直到现在,拆还是不拆依然不能确定下来。那一根根水泥柱子就像一根根刺,扎在考古人的心中。
1975年至1979年,考古工作者对这里的两座墓葬进行了发掘,一个在地下封闭了2000多年的艺术宝库重现人间。仅中山王墓中就出土奇珍异宝19000多件,其中“刻铭铁足铜鼎”、“夔龙纹铜方壶”、“铜圆壶”被考古界称为“中山三器”,尤其是上面的长篇铭文内容填补了战国特别是中山国历史的空白。
【相关链接】
3项世界之最——
●守丘石刻,约刻立于公元前378年前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碑碣石刻实物。
●铜版“兆域图”,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质建筑平面设计图。
●中山王墓出土的两壶古酒,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一壶呈翡翠绿色,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酒。
4项中国之最——
●中山王墓出土的长方形铸铁大盆,重达126.4公斤,不仅是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最大的铁器,而且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铸铁大盆。
●中山王墓出土的2300多年前的铁足铜鼎和夔龙饰方壶是目前国内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物。
●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投壶,是酒宴上投矢助兴的游戏器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投壶的实物。
●中山王墓出土的形似“山”字的大型礼祭山礼器——桑封,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桑封实物。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