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沉甸甸的母爱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08-25 17:07:07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聚焦身边的感动之十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会菊虽然失明了,可她硬是靠着一股韧劲儿,学会了穿针引线缝补衣服、洗衣做饭,只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穿得暖、吃得饱。

 

每当孩子学习时,时会菊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孩子那沙沙的写字声、琅琅的阅读声,那时她觉得是最幸福的。

 

考上大学的石瑞朋一到假期就四处打工,他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替母亲分忧,当起这个家里的顶梁柱。

 

洗衣做饭这些家务事,对于时会菊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拿着录取通知书,巨额的学费成了母亲时会菊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在时会菊的努力下,一家人虽然没有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依然相亲相爱。

 

有了婆婆的帮助,时会菊终于能够减轻一些负担,并且在她的开导下常常能露出一丝笑容。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当孩子要出门打工,时会菊会一直拉着孩子的手把他送到村口,嘱咐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每天放学时分,时会菊都会坐在门口,静静地听着那熟悉的脚步声,盼着儿女回家。

本报记者 荣震翰 张晓峰 摄影报道

在这人世间,有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它没有力拔山兮之势,也无平地惊雷之声,就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又如温热太阳,默默哺育每个人的成长。它可以平凡到让人忽略,但当你需要它时,这种力量所展现出的韧劲和坚持却又是如此震撼人心,这就是源自母爱的力量。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元氏县41岁的母亲时会菊,可谓命运多舛,先是双目失明,之后丈夫车祸离去。然而,在这些生命不可承受之痛面前,这位母亲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她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着内心本能的母爱,支撑起了一个家,将一对儿女拉扯大。从时会菊身上,我们能感受到这种源自母爱的伟大力量,它让人感慨,又使人沉思,虽想说出千言万语,但任何的赞誉,在这无私的母爱面前,都显得是那么渺小而无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博大,一生一世都无法报答。在儿子瑞朋的记忆中,年轻而漂亮的母亲边骑自行车边哼着歌,带他回外婆家的画面弥足珍贵。但残忍的时光却带走了这样的美好。留给母亲的,是远超其年龄的岁月痕迹;而启示我们的,则是那围绕在每个人身旁,默默守护我们,永远都不应该被忽略的母爱的力量。这是人类最朴素又历久弥新的情感,是人们永恒的精神故乡,这爱的力量使人感恩,激人奋进,是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无畏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

“妈!妈!我考上大学了!”瑞朋拉着妈妈的手高兴地说。

“孩子,太好了!咱家也出大学生了,花多少钱咱都上。”妈妈的双眼颤动着,眼皮努力想睁开,手紧紧握着儿子拿着录取通知书的手说。

“妈,这两个月我出去打工,挣点学费,您别担心了。”

“孩子,别担心,妈会想办法的。”妈妈的眼角处,一行泪滴慢慢流下。

妈妈时会菊,41岁,双眼失明,丈夫车祸去世,带着一对未成年儿女居住在元氏县东部的一个平原村里,艰难的岁月痕迹让她看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岁数。年轻时的她当时还能看得见东西,只不过眼睛有病,需要长期治疗。后来因手术失败,让她永远失去了光明,她盲了。

“最早我能回忆起的是母亲骑自行车带我到外婆家,一路上给我哼着歌。我坐在横梁上,不时回头看看漂亮的妈妈。儿时的这个记忆在我脑海里弥足珍贵,妈妈脸上永远带着欢乐。但后来的眼疾让这一切都改变了,由于手术没有成功,让她永远失去了光明。那时,我才5岁。我当时无法了解母亲的痛苦,依稀记得母亲能下地了,刚出门就被门槛绊住,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跑过去扶她,她一声没吱,一手摸着墙,一手扶着我,慢慢站起来,眼圈红红的。进了屋,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现在想起来,心中就有种揪心的疼,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儿子在长大后的日记中这样记下了母亲刚刚失明时的情景。

失明没有让时会菊失去生活的信心。她知道,自己有深爱的丈夫和一对儿女,自己不能倒下,不能让家人担心照顾自己。她开始在摸爬中、摔倒中适应双目失明的生活。从简单的洗衣,再到做饭。为了给家人补衣服,她学习穿针,用一根细钢丝先穿过针眼,再手嘴并用把线穿过去,手被扎破无数次,在一次次的努力下,她终于学会了。穿上母亲为自己缝补的衣服,儿子石瑞朋体会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份感情。缝衣服、被子,时会菊学会了一样又一样,还在邻居的帮助下学会了织毛衣,她凭着农村妇女那股子坚韧劲儿,走出了双眼失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又成了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然而,不幸又一次降临,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这个家中的顶梁柱没了。时会菊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她多么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但她没有因此倒下,她知道孩子还小,没有了爸爸,需要更多的关爱,自己要付出更多的爱,要把这个家撑下去。就这样,她靠着政府给的一点残疾金,靠着亲戚朋友们时不时的接济,靠着给别人缝缝补补,她艰难地生活着。孩子们的衣服破了补,补了破了再补,好几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更别说为自己添一件了;为了让孩子们多吃到青菜,经常自己啃咸菜就馒头;家里没有购置一件电器,就为了让孩子上学的费用多省下来一些……凭着那股子韧劲儿,她把这个家撑了下来。孩子们穿上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过年穿上了她亲手织的图案不是很漂亮的毛衣;夏天学习时,天太热,妈妈就坐在一旁给扇着扇子;在婆婆的帮助下,家里的院子里种上了蔬菜,孩子们的饭桌上也多了些可口的饭菜。

时会菊在努力做着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一切。她说:这个家不能散,我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我要靠自己把他们养大。孩子没有了父亲,我就是他们最亲的人,虽然我看不见了,但我听得见,听得到孩子们对我的期盼,对我的爱。我要让他们幸福地生活下去。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