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与一位伤残老兵的故事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09-15 11:37:49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聚焦身边的感动之十八

 

复员老兵王建国在一家三代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幸福地颐养天年,感受着家的温暖。

 

王建国老人在薛淑欣的精心照顾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薛淑欣的丈夫照顾起老人来也是毫无怨言,常常陪着老人一起睡觉。

 

父亲去世时,母亲也瘫痪在床,薛淑欣照顾老人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

 

一封封发黄了的书信和老照片,见证了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薛淑欣的儿媳天天陪着王建国在院子里、巷子里散步。

 

在解放战争中英勇作战的王建国脚部、脑部负伤,留下了永久的残疾。

 

每天,薛淑欣都会给王建国洗脚捂脚,以缓解老人的疼痛。

 

在薛淑欣家的庭院里,一家人有的干活儿,有的照顾老人孩子,其乐融融。

本报记者 荣震翰 张晓峰 通讯员 张龙 摄影报道

“父亲大人:近来玉体金安否?生活舒适否?……甚念。儿身体很好,咱们的军队蒸蒸日上,最近收复都市的消息太美了。在不久的将来,等全国大解放后,自然的排着队走着步子高唱凯歌而归,让您老人家看着儿是多高兴的事!……”

“三刚兄亲签:你来的信弟已收到。……你对家中父亲的照顾弟是忘不掉的,弟在凯旋而归后将再报答你的养父之恩……”

这是两封50年前的书信,让我仿佛看到了当时全国解放时,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和他们的亲人朋友相互照顾,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

在深泽县王场村,薛淑欣一家人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父亲、女儿、孙子三代人接力照顾解放前参军的复员老兵王建国和他的父亲,一家人用一份无私真挚的爱悉心照顾着这位无名的建国功臣,诠释了浓浓的大爱。走进薛淑欣家,这个朴素的家庭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干净、整洁,虽然陈设简单,但却洁净清爽,不失温馨。提到薛淑欣一家人,周围的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真不容易,几十年来,他们一家人照顾复员残疾军人王建国,就好像孝敬自己的亲人一样。”

解放战争时期,王建国在第十师二十九团担任侦察兵,战斗中头部和脚部两次负伤,使他落下了终生残疾。1953年复员回家,王建国只能与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当时深泽王场村的村长——薛淑欣的父亲薛三刚,在王建国当兵走的时候就担负起照顾建国父亲的担子,建国复员后爷俩无其他经济来源,艰难度日,于是薛三刚就把他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承揽了过来。薛淑欣的母亲隔三差五就把王建国家里打扫一番,逢年过节送去好多食品、衣服,自家伙食改善的时候,都要把王建国爷俩叫来一起吃饭,父母的举动也为幼小的淑欣刻下爱的烙印。

1966年,王建国的父亲不幸去世,自那时起王建国日常起居的担子就完全落到了薛淑欣父母的肩上,由于王建国脾气不好又存在轻微智障,平日里经常与街坊四邻甚至亲戚朋友吵架,赔礼道歉也就成了薛三刚的家常便饭,“他为国家做出了牺牲,我们应当照顾好他。”每当薛三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就会重复着这句话。1982年大年初一,王建国突发脑血栓,一家人在新年的鞭炮声中急忙把王建国送到了医院,由于得到及时救治,王建国的身体很快得到康复,但薛三刚再也不放心让王建国独自生活,毅然决定把他接到自己家中。

薛三刚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照顾王建国的担子渐渐落到了女儿薛淑欣的身上。每天淑欣都想方设法哄王建国高兴,隔三差五就要改善伙食,王建国喜欢喝藕粉粥,自打接他回家到现在就没有断过一天。逢年过节,军地领导都会到王建国家中进行慰问,王建国岁数大了后,政府把他接到了光荣院,想让他安享晚年。可没住几天,王建国就跑回了薛淑欣的家中。不高兴地对薛淑欣说:“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我现在哪儿也不去了,就住这儿,这就是俺家”。薛淑欣拉着王建国的手说:“叔,咱哪儿也不去了。就住这儿,俺给您养老。”2011年,父亲薛三刚病逝,母亲也瘫痪了,家庭负担更重了。每天,薛淑欣除了要照顾王建国外,还要给母亲喝水喂药,按摩理疗,就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陀螺,不知疲累。在薛淑欣的精心照顾下,王建国反复无常的脾气慢慢地得到好转,在家里还时常帮助薛淑欣整理院子,有时候高兴了还种种菜、喂喂鸡,看到王建国的变化,薛淑欣喜上心来,觉得生活更有盼头儿了。2012年腊月,儿子结婚,薛家上上下下喜气洋洋,然而就在这时王建国却病倒了,给薛淑欣的头上浇了一大盆冷水,又要张罗喜事,又要给王建国看病,薛淑欣就这样每天先看着王建国输完液,照顾他休息了,然后又到儿子这边忙活,每天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一直到媳妇娶进门,王建国的病也逐渐好转,薛淑欣悬着的心才放下。

因为常年的操劳,现在薛淑欣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严重的睡眠不足导致她神经衰弱,心脏也有些问题。儿女们不忍心看到母亲如此辛劳,主动承担起照顾王建国的重任。从小就受长辈的影响,善良的种子早已在薛淑欣儿女的内心不断萌发、长大。他们定期带王建国洗澡,给他拆洗被褥,打扫卫生,还经常给老人零花钱。每逢别人夸赞时,他们总是淡然一笑,家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善行早已成了习惯。

有了薛淑欣一家的照顾,现年87岁的王建国身体、精神状况都不错。“我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在帮助建国叔,不能眼睁睁地看他无人管无人问,建国叔在我家里肯定能安度晚年。”薛淑欣短短几句话道出无限深情。

点 评

爱,贵在坚持和传承

康乾

人生在世,做几件好事并不难,或扶危济困,或路见不平,或雪中送炭,这源于人性深处的真善美,使朵朵爱心之花,在我们身边不断绽放。但是,倘若能做一辈子好事,或是把一件善举做到极致,却极为不易。从父亲薛三刚,到女儿薛淑欣,再到薛淑欣的儿女,深泽县王场村这一家三代人,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因参加解放战争而伤残的军人王建国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令人感动之余,更心生敬佩。

爱贵在坚持,一时的同情和热心肠固然可敬,但坚守一世的善举却更加难能可贵。如果说一开始,父亲薛三刚对王建国的帮助,还属于“见其怜而助之”的人性本能,但之后几十年的坚持,却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无疆:是默默坚持,是永不放弃,是不计回报。爱贵在传承,一家三代,历经几十年的人间沧桑,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份爱却永不褪色,反而在时光的洪流中显得愈加鲜亮。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应该说,“孝”乃“仁”之本,而“仁”之意则为“爱人”,是由亲情之爱,推及到人间之爱。薛淑欣一家三代人的坚守和传承,向我们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最好的传统,从未离我们远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所触动,有所思考,并在生活中,多把内心的爱奉献给他人,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使爱心之花,在我们身边处处璀璨开放。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