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如何提升投资吸引力
本报记者 吴 温 通讯员 冯战平 张泽旭
作为一个两年前才刚刚获批的省级工业聚集区,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可谓不俗:截至目前,入驻企业达到145家,其中,规上企业45家;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8亿元,利税15.5亿元。
“做强县域经济必须做大园区经济,做大园区必须做实园区基础设施。所以,我们所做的就是科学规划、千方百计完善基础设施,进而全面提升园区形象和投资吸引力。”绿岛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名家”出手 规划先行
一个好项目落地前,往往会有至少两家以上的比选地,在优惠政策基本相当的今天,谁的基础设施完善,谁的谈判砝码就重,好项目就有可能落地。
“我们坚持把规划作为园区建设的龙头,以规划引领园区发展。”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园区成立之初,该区便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德国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及曾为苏州工业园编制规划的新加坡CPG集团,编制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总规、规控和城市设计,确定了以现代食品、装备制造、通信电子为主导产业,以现代物流为辅助的“3+1”产业定位;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无论是地上建筑布局、色调,还是地下管网配套、线路走向等,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
记者在开发区的规划沙盘上看到,以南水北调生态廊道为界,园区西北部是现代食品园,西南部是装备制造产业园,东北部从北往南依次为物流园和信息产业基地。园区西部毗邻龙凤湖景区和封龙山景区之处,则是规划中的居住区和休闲旅游片区。而驱车行进在开发区中,除了随处可见的繁忙的建设工地,便是这里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我们在做规划时,始终贯彻‘科技、山水、人文’的建设理念,选定的‘3+1’均是从我们当地发展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了绿色和生态的理念。”管委会工作人员如是说。
多元投入 破解瓶颈
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而这也往往成为不少园区建设的最大的“拦路虎”。绿岛开发区则是将市场化引入园区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元投资、自求平衡”的投融资新路。
比如,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通过BOT方式,由北方生态市政公司投资78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采用BT方式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订协议,由该集团出资承建了开发区内的青龙山大道、望山路、碧水街等基础设施工程……
如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初显:功能设施齐全的孵化管理中心早已投入使用,这里是康师傅、乐源牧业等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工作人员的临时办公、住宿之所;宽50米、双向6车道的青龙山大道,以及宽40米、双向4车道的望山路等五条道路也已建成通车,整个开发区的网格化发展愈加明显;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很快即可投入使用,整个园区实现了“七通一平”。
科学招商 “好菜”进“篮”
来自良好投资环境的“发力”,也几乎“结伴而生”。“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情形,也早已成了“老黄历”。
在园区的装院路与火炬一路交叉口,由康师傅投资的石家庄顶津饮品有限公司3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矿物质水等设备也已经安装到位,即可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15亿元;
截至目前,和“康师傅”一样,稻香村、泸州老窖等近10家知名食品品牌、企业纷纷“落户”绿岛,也使得这里成为省级工业集聚区中吸引食品企业最多的园区之一。
除此之外,开发区的装备制造、通信电子、现代物流等也渐成集聚之势。三一重工华北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维修基地、生产三星手机震动器的中韩合资企业河北超亚微动电子有限公司等撑起了装备制造园的“脊梁”;集北斗导航、通信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吉信通普等支撑这里的通信电子园;绿岛物流园等项目,则让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来绿岛,是因为这里“投资环境好、聚集性强、企业成长性高”,采访中,不少落地企业如此吐露“心声”。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