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省“非遗”名录 尽现北方传统庙会魅力

一对高一米多、重百余斤的西宫大蜡,由八名身强力壮的男子肩抬,行走在庙会队伍当中。

路南一棵大槐树,树下一座瓦房,红漆门窗——传说中的南海观音庙如今就在西宫村的村边。

庙会开始前,村民们精心地装饰象征着光明的“西宫大蜡”。
“西宫大蜡会”是栾城县西宫村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每年农历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宫村举办。庙会以其独特的活动形式及装饰精美、制作工艺独特的硕大蜡烛为特色,自明代沿袭至今,数百年来世代传承历久不衰,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本报记者 杨惠玲/文 通讯员 冯建君/图
如果这两天您恰巧从栾城县的西宫村经过,您一定会被村里热闹的场面所吸引:只见街上人头攒动,锣鼓声中,花会的表演队伍在街上穿行,其中两只硕大无比、装饰精美的蜡烛更是让人不由得赞叹。这是西宫村的传统庙会——“西宫大蜡会”,它的独特形式和显著特征,享誉周边各县方圆百里。
热闹非凡的“大蜡会”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三,正是栾城“西宫大蜡会”举办的日子。
西宫村紧邻308国道,是位于栾城县城南5公里的一个较大自然村。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至十五,西宫村都要举行大蜡庙会。
十月十三这天,全村男女老少齐聚街头,举行抬蜡迎神仪式。只见装饰华美的两只大蜡被放置在特制的抬蜡架上,由八名身强力壮的男子肩抬,前面有燃放炮仗的队伍,后面跟随着锣鼓队,在锣鼓声中,应邀而来的各民间花会表演队使尽浑身解数,卖力地表演着,身着彩妆的戏曲演员队伍也紧随其后,色彩鲜艳的戏服在街头分外抢眼。整个迎神队伍沿村中主要街道行进展示,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好不热闹。
大蜡在村中的观音庙前稍做停留,供人拜祭,请上“神”后便沿街绕行。随后,村民们将蜡迎到临时搭建的神棚里,将大蜡安置在神位的两侧,供赶会者观赏,并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焚香祈福。
十月十五这天晚上要举行隆重的点蜡仪式。点蜡前,礼花焰火升腾,笙管齐奏,锣鼓喧天,在热烈庄重的气氛中大蜡被点燃,将整个庙会活动推向高潮。点蜡仪式结束后,戏曲演出马上开始,村民们享受着或抑扬顿挫、或婉转高亢的曲调,沉浸在欢乐之中。不知何时何人立下一个“蜡不灭戏不散”的规矩,往往是戏班向守蜡人多次讨饶,将大蜡熄灭才可剧终人散,同时即告庙会的结束。
民间传说向往光明
“西宫大蜡会”方圆百里驰名。那么,庙会期间为什么要点燃大蜡呢?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河南一带眼疾流行,患者无药可治,大多双目失明。一年,有一老妪到此地行医,用自制药水为当地百姓免费治疗眼疾,并且治愈无数。消息一传开,方圆几百里求医者络绎不绝。某村一员外夫人也因染上眼病双目失明多年,多方求医不愈,闻得此信前来求医,老妪仅点三滴药水,夫人的眼睛就得以重见光明。员外大喜,重金酬谢,老妪婉言谢绝。员外无奈,只好询问老妪是哪里人氏。老妪说:“我是赵州栾城西宫村人,北街西口路南有一棵大槐树,树下有一座瓦房,红漆门窗,即是我家。”说完便飘然而去。员外为报答老妪之恩,受众人之托,备好礼品,千里迢迢来到西宫村。走到北街西口寻找,但见路南确有一株大槐树,树下一座红漆门窗的瓦房,竟是南海观音庙,附近并无人家。走进庙门,员外惊讶地发现,庙内观音像竟是那位施医的老妪。于是,员外重金扩建庙宇,再塑观音金身。临行时,员外置办了一支大蜡点燃,意为感谢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为百姓带来了光明。
西宫村村民为讨吉利,把大蜡配成了一双,选择农历十月十三至十五为庙会,并由此沿传至今。
独特形式传承几百年
“西宫大蜡会”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形成了固定的民俗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可见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手工制作、形式独特、全国绝无仅有的大蜡制作技术,则经一代代民间艺人口传心授才得以传承至今。
西宫大蜡蜡体硕大无比,却不失精雕细刻,可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大蜡的制作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条件的限制,自古至今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据说最早期的大蜡是以蜂蜡和香油为原料,在蜡芯上层层抹制则成。近现代大蜡则以石蜡加热灌制而成,通体呈红色,高110厘米,上顶直径40厘米,下座直径30厘米,以直径为8厘米的柳木棒裹以棉花并用细棉绳捆扎浸蜡后制成蜡芯。大蜡重达65公斤,蜡体表面以浮雕的方法雕龙画凤,镌刻如意云纹等吉祥图腾,蜡体周围以各色花朵为点缀,上置彩龙腾飞蜡帽。
如今,每年大蜡提前制成,固定在焊接好的铁架上,再缚两根木杠供人抬用。铁架上系有五米穗、棉花等农作物,象征着农业丰收。
西宫大蜡从萌芽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中,逐步吸收了木匠、铁匠、雕塑、绘画等多种民间技艺,加以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技艺门类。
“西宫大蜡会”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群众前来观看,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如名特产品、民间技艺等,使不同地区的多种传统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了一幅极具欣赏价值的中国民俗图。
2007年7月,“西宫大蜡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3月,它代表河北参加了在澳门举办的“浓墨艳彩展风华——河北春节习俗展”,展示了北方传统庙会的魅力。
近年来,人们把庙会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把大蜡演变成为丰收喜庆的象征。闻名遐迩、具有独特风格的“西宫大蜡会”,如今多在村边的空旷地带举行。而大蜡则寄托着制作者和村民对“光明持久”的追求,“西宫大蜡会”也成为民间一件赏心悦目之乐事。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