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产业项目的重要平台,做大做强一批重点工业园区,聚集一批成长性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对于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完成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园区28个,实现了“县县都有省级园区”,其中有23个省级工业园区。今年以来,担负着集聚项目、产业升级重任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有何新特点?项目谋划储备得怎么样?还存在哪些发展瓶颈?相关部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具体扶持措施?近日,就这些问题,记者走园区、看项目,了解这些园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聚合众多发展优势,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在产业链上做深、做精,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重要平台,树起新的“路标”。
□本报记者 吴 温
11月底的石家庄,寒风清冷。行走在几大工业园区内,扑面而来的却是夏日般的火热忙碌氛围。赶着施工的,正在有条不紊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已投产的,各条生产线紧张运转……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从发展目标来看,全市23个工业园区今年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80亿元,其中,超500亿元的园区2个。
完善设施,搭好平台引得“凤凰来栖”
华药新制剂二期、石药欧意、中粮可口可乐等9个项目先后投产;中农博远全面开工、威远药业建设完工、桃李面包等项目进场施工;苏宁电器、百美达等8个项目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看到一片忙碌的情形,翻开最新的项目进度表,其中不乏央企、名企甚至世界500强的“身影”。
“去年,这些园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0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1%;今年,预计这个数字可达5780亿元,其中,超500亿元的园区2个。”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3个省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6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770家,从业人员35万,其聚集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而这一飞跃的背后,是各园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项目储备的必然。
出鹿泉市绿岛火炬开发区,一路向南、向西,就会发现宽阔的公路两侧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各种类型的企业星罗棋布;而宽50米、双向6车道的青龙山大道,以及宽40米、双向4车道的望山路等建成通车后,整个开发区的网格化发展愈加明显。
“以前咱们园区基础条件欠佳,好不容易盼来一个项目,结果人家转一圈,走了;现在不一样了,变成了咱挑项目,再好的项目不符合咱的规划都白搭。”鹿泉市绿岛火炬开发区的一位负责人吐露心声,一个好项目落地前,往往会有至少两家以上的比选地,在优惠政策基本相当的今天,谁的基础设施完善,谁的谈判砝码就重,好项目就有可能落地,他们便是抓住了这一点,聘请名家做规划,确定园区产业定位,修路、建水厂……整个园区实现“七通一平”。和“康师傅”一样,稻香村、泸州老窖等近10家知名食品品牌、企业纷纷“落户”,也使得这里成为省级工业集聚区中吸引食品企业最多的园区之一。
据统计,截至目前,23个园区共修建道路787公里,建成变电站85座,铺设排水管网456余公里,为项目落地创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条件。
引好项目,调“轻”结构支撑转型
园区建设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走访各个工业园,记者发现,“如果不是无污染、低耗能、确保生态环境的好项目,我们宁愿不上;要通过招商引资变‘绿’,来实现产业结构调‘轻’、经济质量更‘优’”,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藁城,由四方通信投资、上海交大提供技术支持而共建的“全光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开始进场施工。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开展光纤及其连接技术或产品的研发,以及全光网络相关技术、光纤传感网解决方案的研发实验工作,成就企业“做连接器的全球‘老大’”的梦想。
在元氏,河北新宇宙电动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即将下线的电动移动警务车整齐地排放着,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工作。记者了解到,公司年产3万辆电动汽车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目前已经实现边生产边建设。“整个项目完工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9.4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车辆全部实现了电动驱动,可以说完全实现了零排放。
在栾城中航通飞华北基地,几架石飞自行研制的小鹰系列飞机即将交付使用。未来,基地还将研发和引进高端机型,形成通用飞机研发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的能力,建成我国一流的通用航空企业、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在行唐,“园中园”的台湾创新产业园,以吸引绿色健康食品、节能环保、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为主,已有石家庄明旺乳业公司、法国铃鹿涂料、河北万国红酒业公司等企业入驻。森霸电力、长宜电通等一批知名台企也正在对接洽谈中……
重视生态效益、实施“绿色招商”,已经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新理念。如今,一批科技创新和环保项目纷纷在我市落户,一个个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领头雁”项目和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金种子”项目,正在稳步洽谈促进,而这些项目将形成我市“绿色制造”、调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选准产业,靠产业链突出园区特色
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链,形成一个集群,也就支撑了一个园区的产业特色。比如,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高端白色家电产业化项目总投资60亿元,预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光电显示玻璃基板及装备制造产业化项目总投资61.5元,预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中国(石家庄)光纤通信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200亿元……
也正基于此,采访中,不少园区负责人这样表示:“瞄准一两个符合自身产业特色的大企业、大集团招商,也就成了园区快速崛起的重中之重。同时,紧紧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还有近半数的园区产业定位在四个以上,同构现象突出,没有自己突出发展的产业特色,“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从长远上影响了园区的集聚发展。再加上一些园区多集中在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引导。
“当前,园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少,当务之急是如何把引进的项目快速落地,让投资者把精力更多地用到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上。”有关人士建议,对园区项目继续优化审批流程,打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强重点招商,做好规划,确定产业特色;集中要素配置,完善基础设施,集中解决土地指标、建设资金等瓶颈,做好园区建设的“硬件”文章,从而增强园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通过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超两千亿元的重点园区。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