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带“污”税收 收获生态红利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3-12-12 09:20:33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井陉20里冶河谷地成为绿色富矿

本报讯(记者 侯天仪 通讯员 高靖华)从威州镇南固底村出发,沿宜微公路向北行驶,在井陉与平山两县交界的位置,“冶河”斗折蜿蜒。碧水流经之处,成群鸭子在河谷里若隐若现,滩上鱼塘方方如镜,河谷西坡上的苹果园一望无际。如今,井陉县这20里冶河河谷,生态含“金”量已超过百亿元,上万农户搭上了致富快车。

冶河威州镇——孙庄乡段长20余华里,河西是山坡丘陵,河东平地开阔。这里泉眼成群,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是全县“鱼米”之乡。

“以前河里的水又脏又臭,‘白鸭子进去、黑鸭子出来’,近年来,水质一年比一年好,许多不知名的水鸟也到此嬉戏。”年过六旬的孙庄村农民高新生是该县最大的养鸭户,以野生放养为养殖特色,对附近水域水质变化感受颇深。如今,河谷内已聚集30多家养鸭专业户,饲养规模超过了13万只,年产蛋量300万公斤,远销京、津、保定等地,去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成为华北仅次于白洋淀地区的蛋鸭生产基地。

井陉县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冶河污染源重点为沿河造纸、化工、钙镁企业和城区生活污水。近年来,该县关闭了污染严重的6家造纸厂企业、3家国家二级企业的污染生产车间,淘汰石灰、钙镁污染企业400余家;钙镁企业和化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循环利用废水,实现了“零”排放;累计投资4亿多元,建起了县城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并对冶河重要支流金良河县城段进行了彻底整治,如今出境水质已常年稳定在地表水II级以上。

在井陉县三星钙业,院内挖建的几个沉淀池并联,企业生产流出来的钙镁废水经过沉淀后,已清澈见底。“澄清后的水抽回再利用,沉淀下来的灰膏被当作建材卖。一来二去,每年能为企业增加数十万元利润。”三星钙业董事长赵喊声介绍。

作为冶河五大支流之一的金良河县城段,以前河床内杂草丛生,河水一年四季散发着臭味,一到夏天,沿河居民窗户都不敢开。如今,县城垃圾被集中到垃圾填埋场,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进入了污水处理厂。

污染源的清除,使冶河生态恢复了昔日生机。据考证,目前冶河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类达470余种,其中有黑鹳、金鵰、白鹤、大鸨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天鹅、鸳鸯、苍鹰、雀鹰、白枕鹤等3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生态恢复也将这里变成“希望的田野”,立体式兴起蛋鸭饲料、苹果、用材林、冷水鱼养殖四大农业特色产业。

水质持续改善,使冶河谷地冷水鱼养殖渐成规模。目前,该县冷水鱼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200余亩,俄罗斯鲟、虹鳟、太湖银鱼、青海鳇鱼、河鲈等名贵冷水鱼纷纷落户到此,年孵化能力上千万尾,产量突破1200吨,产值近亿元。从去年开始,当地群众还在鱼塘边陆续办起10多家“渔家乐”,将这里变成老百姓休养、娱乐、餐饮场所。在附近工厂做工的李天天在自家鱼塘办起“渔家乐”,从春末至秋初,四个多月净赚4万多元,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纯收入3000多元。

林业也是近年来崛起的生态产业。记者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该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1万余亩,年产量突破5万吨,产值2亿多元。此外,河滩内还蓄积着上万立方米的木材,日收益达10万余元。近百户农民还在河谷搞起了绿花苗木基地,年产苗木近百万棵。冶里村农民贾国峰介绍,他联合10多家农户搞起了百亩美国竹柳育种基地,年纯利润达500余万元。

井陉这20里冶河谷地,还是小说《暴风骤雨》中地下党员贾先生原型、革命烈士贾良图兄弟二人的故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使这里成为投资的热土。河北省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筹建冶河生态谷项目,集生态农业、红色文化和景观地产开发为一体,包括现代农业和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区、孙庄红色休闲旅游基地、冶河湿地文化公园、田园风情度假小镇四个板块。此外,该谷地区域还签约了投资50亿元的北国江南项目。“十年内,冶河谷地将变成大西柏坡旅游版图上的耀眼明珠,成为省会最大规模的生态休闲产业带,”该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