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构建美丽家园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01-25 09:19:16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藁城冯村因地制宜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岳金宏

原来狭窄的街道得到了拓宽硬化,打扫得干干净净;沿街墙体全都粉刷一新,让人赏心悦目;各主要街口都竖起了过街牌坊,上面新写的“提高农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等标语让人精神振奋。春节临近,在城里上班的彭辉回到老家藁城市兴安镇冯村探亲,一进村就感觉村里变得有点不认识了。

“咱村又不富,怎么几个月没回来就变了模样?”虽然在电话里听家里人说村里搞了面貌提升工程,但彭辉仍然很纳闷,在街口正好遇上村支书刘全明,彭辉忍不住开口问道。

“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然变化大了。”说起村里这几个月的变化,刘全明自豪地打开了话匣子。“你看咱村这些大街道都由原来的6米拓宽到了9米,便道也都进行了硬化,还栽上了树,安上了节能路灯,你开车回家比以前顺畅多了吧?”

“可不,以前咱村这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积水。弄得我每次回家先看天气预报,就怕遇上下雨天进不了村。”看着宽敞整洁的街道,彭辉忍不住感慨道。“咦,怎么咱村连便道硬化用的也是水泥?”

“咱这叫因地制宜,村里泥土多,用那些花花绿绿的便道砖老存土,不好清理。水泥路省钱还好清理。你没看这便道往下还有点坡度,下雨时水直接流下来,不存水。这都是咱村在建设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还在整个兴安镇进行了推广。” 刘全明解释道。

其实,因地制宜搞建设,有钱使到刀刃上,是冯村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一直遵循的原则。去年冯村被列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重点村,上面也扶持了几十万元资金,大伙儿也集了一些资,但村里原来条件比较差,这点钱根本不够用,村里又不想让村民负担过重,所以每一项花费都是精打细算。修便道选用的是经济实用的水泥,村里的垃圾杂草清理后,还设了垃圾存放点,并且成立保洁队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保洁队员用的是村里有劳动能力的4名智障人员,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又能保持村里干干净净。针对冯村是药材种植专业村的实际情况,为方便药材交易,村里还规划建设了药材市场,目的就是不仅让村子美起来,还要让村民富起来。

2013年,冯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共建幸福家园,精打细算,办成不少大事:不仅开通硬化绿化了东西大街3条、南北大街2条,还新修了围村路,清理各类积存垃圾6000立方米、杂物4000立方米,粉刷墙体12000平方米,安装节能路灯200盏,让村里美起来、亮起来;建成了互助幸福院,新建文化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建立了农家书屋,成立了村民中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指数。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