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扎得更深——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在基层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02-21 08:57:49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本报记者 刘真 实习生 齐名

真实地反映生活、反映人民需求,创作出“接地气”的文学作品一直是我市文艺创作群体的一个目标。以“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中国梦”的创作为主线,是2014年我市在文学创作上即将步入的新高点。

“我们今年的主要方向是抓创作,建立创作队伍,催生一批优秀的人才。我们要带起一支符合‘中国梦’精神的队伍,通过这些队伍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转变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风尚。”市文联主席周喜俊表示。

今年,市文联把培养基层文联作家作为头等大事来做。培养基层作家就要立足于挖掘本地的资源。去年在国内斩获多项大奖并且演进人民大会堂的河北梆子《白毛女》是平山县剧团的自豪,也是我市基层创作出精品的典范。而在过去几年里,我市也有过县级剧团盲目聘请大腕儿明星,排演没有生活气息的节目,最终导致血本无归的失败案例。

周喜俊说,“培养一支优秀的创作队伍,前提就是要接‘地气’。我接触过的一些研究文艺理论的学者,普遍认为到市级文联,尤其到县级文联,就没有培养人才和创作精品的能力,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个极大的误区。我们石家庄的这几年经验,推出的优秀人才和作品,都来自于基层。我们如果不能用事实来证明学者的观点是误区的话,可能会导致一些大的决策上的错误。”

为了更好地“接地气”,我市文联今年将更多地举办基层创作培训班,曲艺、音乐、文学……不同类型的创作班,将会大量吸纳优秀的青年人才进入到创作队伍中,特别是抓住许多利用网络等新平台进行创作的青年人才,要让他们有归属感,然后把这些人才像种子一样播撒到基层广袤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以往我市文联举办的培训班中,曾请鲁迅文学院的常务副院长白描,《人民文学》主编助理邱华栋,还有铁凝和关仁山等大家来讲课。周喜俊说,“可以说这些大师的传授,对很多学员的创作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年我们会继续这种培训模式,让最高层面的大师,来为最基层的创作队伍讲课,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有生命力,扎得下根的优秀人才。”

培养优秀创作队伍的同时,还要把队伍带到基层去。这与今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现在我们下面剧团台口多得数不清,家乡戏演身边事儿,群众们都喜欢,这就是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在实处。我们今年的创作要紧扣‘中国梦’,同时要深入到实践中去,空谈不是真正的文艺创作,不来自基层的作品,必定不会流传下去”,周喜俊说。

有了创作,有了人才,有了精品,有了队伍,我市文艺创作阵地因此更具昂扬向上的氛围。今年,石家庄学院还帮助市文联解决了房子问题,使得筹划许久的石家庄文学馆将真正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座文学馆将把我市作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文学精品收录归档,为研究我市本土作家与作品提供平台,也让我市的文学队伍有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殿堂。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