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身边好人多,真温暖 专家:文明之风正是城市软实力
■街头的公益广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郄磊 摄
新闻到底 《一位“老石家庄”一位久未返乡 老哥俩齐赞“石家庄变化” 》
新闻闪回 78岁的付同钧给市委写了一封信,反映石家庄社会风气好,鼓舞人心。这封信一经送达,便引起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的重视。记者调查发现,公交车上让座蔚然成风,“让座率”超九成彰显城市文明。
公交车上“让座率”超九成,这只不过是石家庄市文明之风的“点”,如果你细心观察,每天还有诸多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善举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延伸扩展拉开了城市文明之风的“面”,推动着这座城市的“正能量”步伐。专家表示,城市的文明之风是一种软实力,对促进城市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响
社会好风气不只是“让座率”高
昨日,75岁的董女士反映,她读了本报《“让座率”超九成彰显石家庄文明》,深有感触,“我要反映的是,咱这儿城市文明风,可不只是让座呀!”董女士介绍,去年冬天她在便道上正走路,突然被一片冰带滑倒在地,一时半会儿站不起来,“路过的几个年轻人赶忙把我扶起来,大家关切地问我用不用送医院,当时我摔得并不重,摔了一跤被陌生人这么关心,反倒不觉得疼痛,心里暖烘烘的。”
董女士说,她在石家庄生活快40年了,“这儿的人啊,老实厚道,社会风气好。本来外地的女儿想接我过去,但我是真舍不得离开啊!”赵先生也是一位老读者,他常看报纸,“现在‘正能量’报道越来越多,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也挺多,我真是觉得咱这座城市挺温暖的。”时常出差的孔先生介绍,无论他走到哪里,“还是觉得咱们这儿文明氛围浓厚,应该多宣传。”
调查
社区里,热心肠随处可见
昨天,记者来到石栾路20号玻璃厂宿舍,这个小区只有72户居民,干净整洁,楼道里连小广告都看不到。几名居民说,68岁的楼长周秀珍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希望她身体壮壮的,为大家多服务几年!”小区里78岁的郭喜爱一个人居住,寂寞冷清,周秀珍就经常组织老太太们到郭喜爱家陪她聊天,给她做饭、打扫卫生,还特意给她做了三条棉裤过冬,这一坚持就是7年。小区没有物业,起初,周秀珍自己打扫楼院卫生,后来居民们每周一集体打扫。周秀珍负责每天晚上定时锁大门,一个吃低保的居民心疼她,主动接过了这个任务。楼道里的小广告太难看,周秀珍挨家挨户筹集资金,买来涂料粉刷一新……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儿,感动了社区居民,大家都争相为社区服务。
在石家庄的各个社区,像周秀珍这样的好人随处可见。神兴社区有个“马大姐”服务队,给居民们服务的“马大姐”有300多人,长期坚持做好事的骨干就有几十人。照顾孤寡老人、给邻居照看孩子、在社区义务巡逻、调解邻里纠纷、义务组织文艺活动……很多社区都能找出一大串的好人好事。以桥东区为例,不久前,桥东区举行了第一届“厚德桥东、好人之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大会,来自该区的32名“全区道德模范”、44名“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 获得者受到表彰。
身边好人多,省会处处有雷锋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本报联合开展了“鲜花送雷锋,善美在省城”活动。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好人好事,并向这些“身边的雷锋”送上一束鲜花。让主办方和记者都感到惊讶的是,2月22日活动启动消息一发布,本报的热线就响个不停,前3天有近百名读者打来电话,短短6天时间里,共有300多名读者推荐好人好事。即使征集期限已过,还有不少读者来电。一时间,很多市民都觉得,身边的好人真多,省会处处有雷锋!
吕女士6岁的孙子玩健身器材时砸破了头,血流不止。焦急之时,一位陌生女士伸出援手,骑电动车迅速把孩子送到了卫生所。吕女士几经辗转,事后终于找到这名好心女士任闪,并且一定要亲手向她送上一束鲜花。活动期间,类似的好人好事不断汇集到本报,记者的心里也经常涌过阵阵暖流。3月1日至5日,500名“身边的雷锋”收到了鲜花,这是全社会对他们的赞许和敬意。
延伸
正能量报道
每天呈现在报端
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藏匿于民间,很难被发现,不过本报有96399热线,每天都有大量线索反映,所以许多好人好事能被挖掘出来。作为记者每天都要查看线索,几乎每天都有四五条反映好人好事的。有拾金不昧的,有热心帮忙的,有跳河救人的,有捐款捐物的……本报每天也会登上数篇正能量报道,每一年至少有上千篇稿件。这其中不乏有大篇幅的“正能量”报道,感人又影响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燕赵晚报首发的正能量报道十余次登上央视,其中向清洁工和学生献爱心的“豆饼哥”姚彦君;用“树洞画”美化城市的王月;小小年纪挑起家庭重担照顾盲爸爸的小姐妹俩;在急流中救人的30位民警和200位市民组成的石津灌渠大营救群体以及从小罹患“进行肌营养不良症”仍决定在身后捐器官的女孩赵苗等五篇报道都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报道的这些事件从民间而来,社会好风气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获“中国好人”称号的
石家庄就有40多人
记者昨日从省会文明办了解到,2001年至2014年第一季度,全市共评选出“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1600多人;2009年至2013年,31人被评为“石家庄市道德模范”;近几年来,石家庄获得“中国好人”称号的,达到了40多人。
从2012年开始,石家庄市先后在建筑围挡、地铁围挡、公交站台、街头电子显示屏,以及各类媒体投放公益广告5万余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指出,近年来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正气歌,传递正能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城市精神。他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成绩,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真情大爱,带领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形成播撒爱心的洪流,让我们这座城市因为爱心和奉献,变得更有魅力、更有品位,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建设幸福石家庄增添新的精神动力。
观点
城市文明之风
就是软实力
社会学者彭秀良表示,公交让座、拾金不昧等等,表面看似是单个人的行为,但如果这种行为成为了大概率事件,就表明了一种集体意识的生成,最终会促成社会团结,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友善。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高楼大厦只是表象上的繁华。唯有每个市民都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积极的集体意识,并自然地转化为个人行为,这才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所在,也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繁华与发达的表征。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乔蕾表示,文明之风正是城市软实力,有利于城市留住人才,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城市硬实力的发展,还会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此外,河北盈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亚琼认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文明之风,这些都是公序良俗,更多的需要用道德约束。如果用法律强行规范制约,反而突破了法律的期待可能性。不过,有人实施文明之风,给社会带来好风气,政府相关部门或社会群体应给予奖励。这种奖励最好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得以保证,让奖励“好人”也有法可依,才能鼓励他人效仿文明行为。
□首席记者 谢鑫名 本报记者 苗静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