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残碑碑首
(下)“天下第一赑屃”
一座古城地下会埋藏着多少秘密和宝藏,有时真的会超乎人们的想象,给人以震撼和惊喜。
话说2000年6月的一天,正定县府前街一处施工工地上,挖掘机正在“隆隆”作业,忽然“咔嚓”一声,机铲碰到硬物不得不停了下来。这硬物是块巨石,疑似古代文物,经专业人员进一步挖掘清理,一只巨大的赑屃“崭露头角”。赑屃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形似龟,力大、好负重,所以常将其置于石碑之下。出土的赑屃为青石质,残重达107吨,长8.4米,宽3.2米,高2.6米,几乎相当于两辆普通面包车大小。
此后一个月,周边又先后挖掘出十几块残碑,其中一块是巨型碑首,高1.4米,宽3.7米,重达14吨,雕刻二龙戏珠造型,姿态生动。碑身残片中最大的一块高约1.4米,上刻有“明宗皇帝”、“德军节度使”、“胜州刺使”等一百多个行楷字。单从这些残碑,我们就可以想见当年那完整的石碑是何等煌煌巨制了。这些碑刻为专家考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推断赑屃和石碑为五代时期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建造此碑的很可能是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也就是当时这里的军政“一把手”,他起兵反对石敬塘,兵败被杀。此碑也很可能是他被杀后砸毁掩埋的。
虽然出土的赑屃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但它身体各部位比例非常协调,整体显得古拙、大气,浑厚,同时,耳朵、脚趾、背部纹饰等部位又刻画细致,粗犷与细腻融为了一体。这一出土文物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当时,动用了4台大型吊车、一辆载重150吨的平板车,用了将近一天时间,南移800米,将赑屃连同残碑安放在开元寺内保护、展示。
俗称“天下第一碑”的西岳华山铭碑,其碑座残长4.8米,而正定赑屃座残长8.4,可称是目前全国现存碑座之最了,堪称“天下第一赑屃”。 晓畅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