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在无极县流传久远,妇孺皆能讲出一串“马抬后蹄爱刘秀”、“刘秀断接蝼蛄腰”等故事。其实,追赶刘秀的并非王莽,而是在邯郸自立为天子的王郎。
公元8年,王莽代西汉称帝,天下大乱,英雄同起,军阀各霸一方。这时,湖北枣阳出了一人,生得面目端庄,身材魁梧,原是汉景帝的七世孙,他便是刘秀。刘秀自幼熟读兵书,经纶满腹,怀有定国安邦之志。王莽篡位后,刘秀在南阳起兵,为扩充实力,又加入了绿林军。地皇三年(公元22年),他们依靠绿林势力,在昆阳大战王莽,一举歼灭其主力。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被杀,淮南王刘玄在长安称帝,封刘秀为大司马,派他带少数兵马到河北(黄河以北)安抚郡县。
这时期,河北邯郸有一算命先生王郎(原名王昌)趁机作乱,诈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自立为天子。他结交赵国豪门大族,网罗党羽,扩充实力,很快控制了河北大部分郡县。此时,王郎深知形势严峻,想到要么把刘秀赶走,要么消灭之,于是四处发兵,捉拿刘秀。而刘秀初入河北,人地两生,势单力薄,便拟投奔蓟州刘接,待机而起。到了蓟州,方知刘接贪得王郎厚赏,正欲捉拿自己,于是星夜南驰,游击于滹沱河流域正定、无极、藁城等郡县。
身为绿林军大将的刘秀来到无极(当时称汉昌),首先招兵买马,筹集粮草,屯兵于城北石家庄村,夜以继日地整饬军纪,操练武艺。这天,突然遭到王郎偷袭,刘秀突围,逃至高陵村。俗话说,两军相逢勇者胜。王郎军穷追不舍,刘秀部疲于奔命,眼见大势已去,忽从东边奔来一位黑脸大汉,手持铁棍,直冲王郎杀去。王郎猝不及防,被扫落马下,护军急将王郎救起,慌不择路地狼狈逃走。但那黑脸大汉并不追杀,收起铁棍扭头就走。待刘秀知明情由赶来谢恩时,人已去远。于是连忙赶到高陵五道庙,命令兵士在庙里庙外查寻,全无踪迹。在庙里,刘秀忽然抬头一看,发现殿上供奉的五道神君浑身上下大汗淋漓,方如梦初醒:“原来是五道神君救我不死,来日定当报效。”
不久,在一次激战中刘秀又遭失败,率兵行至里尚村正巧被王郎军队团团包围。刘走投无路,只见一位农民正在耕地,便上前求救。这位农民急中生智,让刘秀躺在耕好的垄沟里,然后用犁把土翻过将人蒙上。刘秀被埋得合丝无缝,眼看就要窒息,忽觉有条小虫在鼻子上面的土里蠕动,不一会儿就透出了空气,这才得救。
追兵过去,刘秀爬起,向农民深表谢意,并表示感谢那个开洞的小虫——蝼蛄。谁知在寻找时,竟把蝼蛄的头揪了下来,与身子分成两截。在刘秀悔恨万分时,意外地发现身边一棵蒺藜草,顺手摘下一籽,把蝼蛄的头和身插在一起,蝼蛄竟奇迹般地复活过来。如若不信,可以看一看蝼蛄的长相是否如此。
刘秀渡过此难,马上集结兵士,且战且退,行到无极南门外,稍事休整,准备再战。可是人困马乏无法忍受,四周连个水井也没有,刘秀万般焦急,连声叹气,随手把枪往地下一插一拽,不料眨眼间水从枪眼里冒了出来,真是“久旱逢时雨、饥渴逢甘泉”。刘秀兴奋地喊道:“天助我也!”顿时全军沸腾,军威大振,一举击退了王郎军,赢得了胜利。后来人们到那个地方挖水,总挖总有水,才知道水和地面相平。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战斗,把枪眼垒成了砖井口,取名地平井,成了无极“三大景”之一。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发展到十几万兵马,局势大变,转守为攻,加之又是刘室后代,人心向汉,很快占有了河北大部郡县,消灭了王郎,便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在鄗(今高邑县东南固城店)登基称帝,是为东汉王朝光武帝。
刘秀功成名就,念念不忘无极这块风水宝地,先封高陵村的五道为全国总五道,对五道神君奉为至高至尊的神灵,把屯兵所处的石家庄村称为“汉王城”。 刘斌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