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石桥刻版画,反映了关于赵州桥的美丽传说故事。
赵州桥上的“仙迹”。
1900年时的赵州桥风貌。
赵州桥正中桥栏上的饕餮毛发分披,卷曲如云,眼珠夺眶,生动地描绘出其凶猛形象。
赵州桥,一座闻名中外的石拱桥。千百年来,围绕着这座石桥,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2013年成为河北省非遗项目,这些传说处处描绘着仙人与桥的故事,为赵州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增添了一份梦幻般的色彩。
□本报记者 杨惠玲
通讯员 徐哲普 聂聪超/文
本报记者 张晓峰/图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因了“赵州桥的传说”故事而形成,“赵州桥的传说”也借着它脍炙人口的传诵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赵州桥。大凡来赵州桥游览的人,往往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先到桥面上去寻找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柴王爷推车轧的沟。
在花红柳绿的春日,在这座风雨中挺立1400多年的大石桥上,我们聆听“赵州桥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刘国庆娓娓讲述有关这座石桥的美丽故事。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
相传很久以前,赵州城南有一个五里屯,穿过五里屯有一条老洨河,它西起太行山,弯弯曲曲流入滏阳河。
赵州城南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五里屯也成了水陆交通要道。无论是官府人员还是各地客商,都要从这里过河,各种船只和大小车辆,整天来来往往,日夜不绝。可就是每到雨季,河水猛涨,浪大流急,人们过河常常要等上几天几夜。五里屯的百姓和来往商人都盼望在这里修一座桥。
鲁班和他的妹妹鲁姜在山西修完悬梁殿前往山东经过这里时,看到被河水阻隔的人群,便想在这里修一座桥。建悬梁殿时,兄妹俩打赌比赛,鲁姜输给了哥哥,这回便想再和哥哥比个输赢,于是,兄妹俩约定要在一夜之间在城南洨河和城西冶河上各自建一座石桥,并且在鸡叫头遍之前必须完工。哥哥主动承建洨河石桥,让妹妹修建冶河石桥。
鲁班兄妹在五里屯修桥的事让玉皇大帝和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们都被兄妹俩为民造福的精神所感动。于是,龙王派饕餮来援助鲁班。这饕餮头似蛟龙,是镇水的神兽,有喝干河水的本领,听到龙王派遣,它立刻赶到洨河,把大嘴一张,河水就被喝了个精光。接着,玉皇大帝派仙人送来修桥的石料。鲁班见有位神童,手里拿着鞭子,赶着一大群白羊漫天遍野奔来。神童来到鲁班面前,用鞭子一指,羊群规规矩矩地排列在那里,又喊了声“卧下”,白绵羊立刻变成了洁白的拱券石、桥板石、桥面石等各种石料。鲁班连句感谢的话还没说,小童就隐身不见了。
鲁班见河水已干,石料已有,便立即动手修桥。他刚刚修好桥基,玉皇大帝又派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前来支援。原来,洨河与天河相连,二十八星宿顺着天河来到五里屯,每个星宿帮忙架起一道石拱券,所以,赵州桥有二十八道石拱券。
二十八星宿告辞后,鲁班开始安栏板、铺桥面,好赶在鸡叫前完工。
再说鲁姜,本来心灵手巧,又一心想胜过哥哥,于是刚到四更就把小石桥建好了。她偷偷跑到城南一看,一座大石桥像一条巨龙横卧洨河上,一下子愣住了。看到哥哥正在栏板上雕龙刻凤,不想输的鲁姜便准备捉弄哥哥一下。她尖着嗓子学了几声鸡打鸣,这一叫不要紧,引得五里屯的公鸡都跟着打起鸣来。
鲁班听到鸡叫,立即收工下桥。鲁姜见哥哥中计,急忙回到小石桥,在栏板上依着自己平时绣花的花样雕琢了许多花鸟图案。
等了好大一会儿,听到周围村子的鸡打鸣,鲁班才明白受了妹妹的戏弄。他来到城西,看到妹妹建的小石桥桥身虽然小,却比自己造的桥花样多又精细,高兴地对妹妹说:“真没想到你还有这般好手艺,这回哥哥算输给你了。”鲁姜听了哥哥的夸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抿着嘴笑。
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洨河上一夜之间建起来一座大石桥,惊得各路神仙前来观看。隐居在中条山的仙人张果老不相信鲁班有这么大的本事,就骑上毛驴直奔赵州而来。半路上,张果老碰见柴王爷和赵匡胤,他俩一个推车,一个拉车,走得还挺欢。张果老对他俩说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事,三人想看个究竟,便直奔大石桥而去。
来到赵州桥头,三人仔细一看,这座独孔桥像一道长虹横跨南北,世上独一无二,心中不由暗暗惊叹:鲁班造桥,果然名不虚传。可他们要对这座桥进行检验,就问鲁班:“你造的桥能禁得起我们骑驴推车通过吗?”鲁班有仙手没有仙眼,看不透这几个人的仙体,于是自信地回答:“别说你们的毛驴推车,就是千军万马都过得去。”三位仙人很不服气,于是张果老招来天上的日月星辰装进自己的褡裢里,柴王爷和赵匡胤运用法力搬来了三山五岳搁在太平车上。
张果老倒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推车,赵匡胤拉车,三人由南向北开始慢慢上桥。毕竟他们装载的负荷太重了,三位仙人还没走到桥面中间,大桥就开始摇晃起来。鲁班见状大吃一惊,连忙飞身桥下,举起一只手,用尽全身力气托住了桥身,大桥安稳如初。
桥面上,毛驴上坡吃力,留下了几个深深的蹄印;小车载物太重,车轮子碾出了一道深沟;赵匡胤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打滑跪在桥上,留下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大桥下面,鲁班用手托桥留下了一个大手印。这就是赵州桥上仙人留下的仙迹。
于是,后来的民歌《小放牛》里这样唱道:“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千年石桥留美名
赵州桥甲于天下而闻名世界,历史记载的缺失是赵州桥传说产生的一个必然条件,而赵州桥本身的精美和它历史的悠久成为产生关于它的传说的重要基础。早在唐代,赵州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经具有了传奇色彩,到北宋对赵州桥二次修缮之后,赵州桥的传说故事便广为流传。宋代赵州刺史、诗人杜德源留下了这样的诗句:“隋人选石架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
赵州桥建成后不久,隋朝即被李唐王朝所取代,没有为赵州桥留下任何完整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成为这座千古名桥研究的一大缺憾。直到一百多年后的盛唐初期,这一缺憾才得到弥补。
唐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撰写了《石桥序》,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写桥的散文,也是目前已知的关于赵州桥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建造的最早最权威的记载,后世的研究文章均以此为依据。
文中记载:“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即说明了桥所在的地域、跨越的河流、桥的材质、建桥的朝代和主持修桥匠师的姓名,而且非常确定地指出赵州桥制造奇特,是一座不同寻常的桥。“其栏槛华柱,锤斫龙兽之壮,蟠绕拏踞、眭盱翕炎欠 、若飞若动,又足畏乎。”张嘉贞描述了赵州桥栏板望柱上的艺术雕刻,将栩栩如生的各种龙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赵州桥公园有一间陈列室,里面陈列着赵州桥出土、历次修缮替换下来的栏板望柱。其中桥的西侧南边第二块栏板的原始母本是所有出土隋代石雕栏板中保存最完好、图案最生动的栏板,这块国宝级的“双龙戏水”栏板1958年即被运到北京,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隋唐历史文化”第一展厅供人观赏。
1961年,赵州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十年后的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遴选赵州桥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成为全国唯一一处荣膺此誉的历史古迹。
1400多年来,赵州桥承载了风剥雨蚀、洪水冲击、地震摇撼、战火兵燹,依然保持着挺拔秀美的身姿,从它身边流淌出的美丽传说,表达了人们对这座千年古桥的赞颂以及对建桥者的崇敬之情。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