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擎
——转型升级之路探访③
□本报首席记者 范玉蕾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是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是民众所盼。
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集中拆除了一批水泥生产企业,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企业加快节能环保技改,为发展提供绿色支撑;规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绿色引擎正强力启动。
老企业处处都是小革新
当前,我市众多工业企业都在为“转型升级”马不停蹄地谋划、奔波,实施一个又一个节能技改项目,尤其是针对老车间。
记者在神威药业采访时,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做好企业的新建项目外,老厂区、老车间的技改也是今年乃至明年全公司的工作重点和重要任务。首先,要满足国家新版GMP的要求,其次,就是运用新技术、新装备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在实现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当记者走进该公司位于老厂区的中药提取车间时,立刻感受到该车间上下节能环保意识很强,并正在开展一项又一项节能减排的小革新、小改造。“看,就在上面那个位置,我们安装了计量水表!”该车间设备主任刘兵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说。他告诉记者,还有一些节能装置安装在罐体等处,不易看到,但通过这些看似“小改造”,车间里有了“大改观”,过去,所有班组水电气消耗指标是“大锅饭”,现在是“分户计量”,还有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每一个班组的消耗指标一目了然,考核自然也就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员工节能降耗的责任意识。这一点,得到了提取班组长郭彦召的证实和认可,他说:“车间里进行的大小技改措施的确很有效,大伙儿有了指标压力,也是有了责任感,现在都主动地节约!”
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改造和革新正促使我市众多企业的“老树”绽放“新花”。
大力淘汰落后装备和产能
浴火方能重生,坚决彻底淘汰落后装备和产能,才能成就“绿色工业”的明天。
去年12月17日和今年2月17日,我市连续组织两批压减水泥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水泥企业集中拆除行动。这是我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的重大举措,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勇气和魄力。
在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和产能的同时,我市积极引导企业调结构、促转型,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如鹿泉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就表示,将围绕“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志在一流”的总体要求,继续投入5500万元,进一步推进各项治理措施,引领产业升级。平山县恒达鑫公司、鹿泉市远程建材有限公司等水泥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将积极寻找新的项目,而且“必须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必须是节能环保的绿色项目。”
今年4月15日, 石家庄炼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6套主装置及新老区24套配套及辅助单元实现中交目标,由单机试运转入联动试车开工准备阶段。石炼油品质量升级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项目之一,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产业战略支撑项目。这可谓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量级”项目之一。这一项目新建炼油装置10套,3套生产装置单立项,共新建14套生产主流程装置,同时淘汰工艺相对落后、产能规模较小的装置3套。
在大力实施这一新建项目的同时,石家庄炼化为适应环保标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还启动了三年陆续投资约5亿元实施“碧水蓝天”计划,以确保公司的污水排放、废气排放实现高标准稳定达标,全面完成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相信随着一个个“壮士断腕”之举、一项项环保技改项目的实施,省会“绿色工业”必会增添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引擎。
用“大数据”管好水电气
每天早晨,河北钢铁集团石钢公司能源环保部能源科科长史令存打开电脑,轻点几下鼠标,公司的能源数据报表跃然而出,水、电、气等各种能源介质的消耗数据一览无余。“数据全面、准确,有了这套系统,确实方便多了!”史令存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而在该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内,调度人员正根据电脑显示的煤气、天然气等各类能源的数据合理调配公司各生产工序的生产任务。“这套系统为我们进行生产调度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调度员们竖着大拇指评价。
在石钢公司西门南侧的屋顶上,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正向过往的路人实时显示着0号高炉、2号高炉、炼钢厂等工序的污染物排放数据,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数据完全真实准确,并且同步传输到政府环保部门,诸多功能都要依托这套系统来实现。”能源环保部环保科副科长张军峰介绍。
职工们反复提到的这套系统,就是能源综合管控系统——一个对石钢公司内部能源介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高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约占产品总成本的20%至30%,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效益是钢铁企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石钢公司通过多方调研、论证,经过7个月的系统研发,终于建立起一套从能源数据采集,到过程监控,到能源介质消耗分析,到能耗管理等全过程、全方位、高效科学的能源综合管控系统。
“这套系统的上线运行,标志着我们已拥有了一套对能源集中监控和管理的信息系统。用信息化技术编好了一张能源管控网,实现了对水电气精准有效的管理。”各个环节的职工对这一系统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一些意外收获。”系统创新部数据管理科的高级工程师孟春告诉记者,能源综合管控系统上线后,他们参照系统提供的数据,结合送气操作方式和仪表检测,认真排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天然气的“小流量事件”频率得以大幅降低。该系统上线以来,已经基本消除了过去一天几十余起的小流量事件,仅此一项就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上万元。
“真的不能小看‘数据’的力量,石钢的实践再次验证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魅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评价说。
对标先进推进节能降耗
对标先进,是我市打造“绿色工业”的重要“抓手”之一。
以技改项目建设引领企业“破茧成蝶”的石家庄四药,一再创造业界传奇,有“神来之笔”的美誉。“神”就神在其融合了智慧与魄力,彰显了高标准和创新精神,他们把“对标”的目光瞄向了世界、国际产业高端。同时,积极倡导“绿色制药”理念并贯穿于技术改造等每一个具体环节。如将洗瓶用水全部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同时将生产中使用的蒸汽冷凝水收集循环利用,使制水工艺的水利用率达到90%。
一直奋战在四药总部搬迁改造项目建设一线的四药技改总监赵勇征介绍说,这一项目最大亮点是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更加节约用地,将来工人们一进入厂区大门就走环保封闭的“空中管廊”,产品直接入库,且与人流分离。同时,这一项目围绕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节能环保等核心要素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工艺主要采用欧盟一流药企蓝本,理念和标准上对标国际。
努力降低工业能耗也是今年我市工业“有中生新”、对标先进、转型发展的一大重任。我市将坚决压缩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努力调整行业结构。包括实施能效提升计划,重点抓好1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年节约20万吨标煤的能力;推广高效电机、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提升电机系统运行效率5%以上;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大对小冶炼、小化工、小建材、小造纸、小制革和小印染等能耗高、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关闭力度等。
面对未来,我市工业“绿色崛起”任重道远,随着全市工业企业都行动起来,打造“绿色工业”的梦想一定会一步步演变成现实。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