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出真定 名言佳句传世多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05-09 10:30:24 来源:

 

名人故里留下红色传奇

 

高平村地道战遗址展览馆前的老树与大铁钟

“地势高而平,故名高平村。”这是《正定县志》记载的正定高平村村名的来历。

高平村村民不仅以范仲淹故里而自豪,更是以电影《地道战》的故事原型而声名远扬。

高平村隶属正定曲阳桥乡,是一个有5000多人的大村。据村干部孙俊义介绍,村里原有一座三吉寺,老辈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当初正定城内的隆兴寺修建不久,村里就开始修建三吉寺,“隆兴寺建于隋开皇年间,那么三吉寺建造的年代可能是在唐朝,从这儿推测高平村的历史也应该有那么久远。”

在高平村委会南侧的地道战遗址展览馆前,一棵大树上挂着一口大铁钟,这个场景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老电影《地道战》。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电影《地道战》的故事原型正是来自高平村,电影里的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也都是以高平村战斗中牺牲的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刘傻子为原型塑造的。

在抗战时期,高平村的地道有30多公里长,有“地上一个高平村,地下一个高平村”的说法。当时高平约200户人家有地道,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创造了一套地道战术。“1963年发大水,地道里灌了水,许多地方都塌了,现在剩下的这600米地道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重新加固的。”孙俊义说。

高平村村委会门前,有一个小广场,推开广场的东北角一间不起眼小屋的门,我们便跟着孙俊义走进了地道的入口。进入地道,我们发现,地道中还有地道,洞中又有洞,还有饮水室、仓库等,生活作战设施一应俱全。

据介绍,抗战时期,高平是当地有名的抗日村。挖地道时,日军常来扫荡,村民们边打边挖,这样的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最后把全村的地道都打通。“当时村里一共有3条干道,干道上还有许多支线,每十户有一个地道口,每个口都有民兵把守,地道口上有地堡和工事,每隔十丈有一个通气孔。这些通气孔和地道口都很隐蔽,大都设在碾盘下、炕洞里、井里。”孙俊义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我们走出了地道。钻出地道,扭头一看,发现自己竟从灶台里钻了出来,就好像当年电影里的情景。

现在,高平村地道战遗址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民们希望能够深入挖掘地道战的故事,将这段红色传奇故事续写下去。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