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添新景 路路绿意浓
元氏县城扩容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焕发新生机
□本报记者 侯天仪 通讯员 李永彬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在绿中,城在园中。如今,随着县城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的大力实施,这样的美景在元氏正成为现实。
近年来,该县采取“北扩西延、沿河发展”的城建思路,将县城建设出品位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十大攻坚”工程之一,加速推进县城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力争让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楼房、每一道街景、每一片绿地都上水平、出品位,打造“净、绿、亮、美”的生态宜居县城。
规划先行扩容提质
为县城发展留足空间
随着潴龙河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往的垃圾河开始呈现碧波,两岸新栽的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大为改观,周边的开发建设也变得热火朝天。与此同时,县城北外环建设提速,投资2亿元的穿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地道桥工程3月18日举行开工仪式,5月1日开始主体施工,预计7月底完工。北外环路建成后全长3.2公里,路基宽42.5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系列城建项目的快速实施,展现了元氏县城扩容提质的决心。
县城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平台,县城建设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元氏县按照“一扩三增”战略部署,采取“北扩西延、沿河发展”城建思路,坚持“完善设施、延续文脉、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原则,推进县城扩容提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化形象打造和营销规划“四化合一”、“四化融合”。聘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县城扩容规划,拉大发展框架,目前已编制完成概念性规划。同时,编制完成了各项专项规划,把石邢公路打造成县城西外环,加快北外环路建设,谋划投资2亿元的穿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地道桥工程,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将县城规划面积扩大到88.6平方公里,分主城区、县城新区、107产业带、生态休闲区四个区。
该县主要负责人表示:“扩容,就是扩大我们县城的承载量,将县城平台做大做优,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提质,就是把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塑造好,扩容提质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生活得比过去更舒适、更有品质。”
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
公园游园科学布局
“外面的人来到元氏,首先看到的就是公路沿线的景致,这些都是我们元氏的形象展示。”元氏县园林局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3亿元实施了恒山大街、常山路西延等9条城区道路建设工程,建设里程达39.1公里,县城形成了“六纵六横”交通路网格局。在具体工作中,该县把路网、街道绿化看做是城市绿化的血脉,坚持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绿化更新与改造结合,科学选择行道树种,突出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独特性,做到建一条,绿一条,美一路,形成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绿化风格。
今年,该县按照县城建设出品位要求,在原来样板街的基础上,选取槐阳大街、向阳街、嘉惠街、恒山大街四条主次干道作为今年县城环境容貌整治样板街道,常山路西段(恒山大街至红旗大街段)作为县城环境容貌整治标志性街道,进行全面整治,选取北桥和常山路西段两个出入口进行提升改造。
与此同时,今年该县高标准实施了高速引线道路绿化工程,聘请一流设计院高标准规划设计,努力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街道,成为县城迎宾景观大道。目前,石邢公路沿线栽植白蜡、油松等各种苗木130万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规格白蜡树基地。整齐划一的白蜡树、油松等沿线排开,构筑起该县西环路绿色长廊。在北环,沿途栽种着十余年树龄的柳树,万条垂下,绿丝随风轻摆。柳树下搭配种着郁郁葱葱的连翘、木槿等花灌木,景观层次分明,一路行来一路绿荫。
公园绿地是城市的名片。近几年,该县先后建成了槐阳公园、迎宾游园、元氏公园、恒山公园等,完成了寺庄游园,南、北桥游园等19块绿地建设,全面达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在公园绿地建设上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以人文历史,植物景观为特色,辅以园林建筑小品,形成了集观赏、休闲、健身、游乐等功能为一体,绿地景观千秋各异的靓丽风景。
拆违拆陋勤洗脸
精细化管理见成效
拆违拆陋,方能从根本上促进县城面貌的提升。该县坚持定位拆违,明确县城主城区、国省干道两侧25米和石邢公路两侧100米范围、煤炭市场“三退两远离”区域及河滩沿岸超期临建、简陋及违建拆除重点,按照“先难后易,以已拆促未拆”的思路,采取领导一线督导、分包部门一线指挥、所有问题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大力推进拆违工作开展。
以拆促建、拆违还路、拆违拉绿、拆违添景……在应拆建筑拆除后,该县迅速清运渣土,对拆违后裸露的建筑物清洗、粉刷和整修,做到“即拆、即清、即整、即绿、即美”。截至目前,已拆除县城、国省干线违建、临建及有碍观瞻的简易简陋建筑共计1.5万平方米。
为扮靓县城,让百姓更宜居,该县不断提高县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每寸土地有人管、每个设施都管好、每个细节管到位。该县制定并完善了《元氏县城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抽调有关部门精干力量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城区环境卫生、市场秩序、车辆停放等方面进行联合执法。
在街道管理上,该县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街道管理条块结合,格网成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道路清扫保洁率和垃圾清运率达到了100%。在城区8条主要道路建设地埋式垃圾箱25处,购置垃圾运输专用车5辆、多功能清扫车1辆、洒水车3辆、保洁三轮车200辆,摆放可分类果皮箱300个。在常山路、人民路等主要街道建设了免费公厕,并在人口密集区设置移动式公厕10处。针对街道范围内的建筑立面、牌匾广告等进行统一规范设计。
谈到元氏县城建设的未来,县城居民赵大妈满是憧憬:“过去县城道路坑坑洼洼,两边光秃秃的。现在道路越来越通畅,到处可见公园、绿地,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将来的元氏县城会更大、更漂亮,生活在这里会更舒坦。”
编辑: 王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