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主旋律 别样的西柏坡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07-08 10:03:22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西柏坡学研究专家赵新月教你“来西柏坡看什么”

 

赵新月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进行现场教学。

 

【赵新月简介】

赵新月,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河北省会首届优秀社科专家,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4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西柏坡来电》总撰稿人。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构建西柏坡学。先后出版了《大西柏坡赋》、《西柏坡学发凡》、《你来西柏坡看什么》、《西柏坡三人行》等专著,并在《西柏坡来电》、《西柏坡党��

 

赵新月采访当地老农,搜集历史资料。

问一声“你来西柏坡看什么?”很多人茫然无解。西柏坡学研究专家赵新月新著《你来西柏坡看什么》,提出来西柏坡要“十六看”——看圣迹、看执行、看致富、看人脉、看靠山、看广告、看运势、看细节、看规矩、看给力、看善政、看诚信、看选择、看巅峰、看教训、看未来。7月5日,他带着新书登上“燕赵讲坛”,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西柏坡故事,解读发人深思的西柏坡精神。

一堂精彩的课,一部解渴的书

7月4日,暑日的早晨已经热力四射,河北省艺术中心门前,连台阶都白晃晃的耀眼。音乐厅内,尽管暑气蒸腾,依然挡不住人们前来听课的热情,这一期“燕赵讲坛”的题目早早吸引了人们——《你来西柏坡看什么》。

赵新月说,这是他第三次登上“燕赵讲坛”,第一次是出第一本书《西柏坡学发凡》,第二次是讲毛泽东诗词的正能量,这次是带着新书来给大家讲一讲到西柏坡看什么。

很多人觉得到西柏坡就是看看旧址,接受接受红色教育,其实西柏坡及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远不止于此。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间并不长,毛泽东在西柏坡仅仅十个月,这期间做了很多事,除了搞土改、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外,还有解放区“发家致富”的大生产、消灭蝗灾和天花瘟疫、发展农村副业、制定瓦解敌军的边贸政策、敌后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对于以后新中国的发展乃至现在都影响深远。在西柏坡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所蕴含的智慧,同样能够启发当代人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告诉我们现在和未来该怎么办。

管理人员可以在“看执行”、“看广告”、“看细节”、“看规矩”等方面受到启发,提高管理能力,一般读者可以通过“看人脉”增强职场竞争力。还有“看给力”,无论信仰崇高给力、策略英明给力、办法奇绝给力、规则精当给力、组织严密给力、行为正义给力,还是符号鲜明给力,都是人人感兴趣、受启发的话题。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深度导游词,通过“十六看”、几十个故事和娓娓道来的感言,展示了西柏坡故居、文物背后所隐含的丰厚真理,也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最需要的东西。

讲述你不知道的故事,阐发你用得上的哲理

这是一部实用的书,书中讲述了许多精彩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且借这些故事,阐述了许多精警的评语,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比如“看致富”。这是对西柏坡研究的一大贡献,填补了研究史上的一段空白。赵新月说,“发家致富”这个词,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词汇。他在查找史料时,发现在西柏坡时期有两个最流行的口号,一个是在前方英勇杀敌,当战斗英雄;一个是在后方发家致富,有的干脆叫发财致富,争当劳动英雄。

在这一卷中有一个故事“独轮车上推的是什么”,讲的就是解放区老百姓是如何发家致富的。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但“小推车上推的是什么?”很少有人仔细想过。赵新月在翻史料的时候,找到了一支支前小分队运送货物的清单:白面、玉米面、小米、鸡蛋、猪肉、活鸡、咸菜、炸油条、兰花豆、豆腐、萝卜、食盐、醋、帽子、鞋子、毛巾等等,物资丰富,令人感慨。原来当时的解放区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贫穷。顺着这个思路,他又查到了当年解放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以及当时政府采取的鼓励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兴修水利、改良品种、减免税收、发放无息贷款、党员干部带头发家并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等。

这是一部深情的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渗透着西柏坡时期我党与解放区百姓的鱼水深情。“看人脉”、“看靠山”、“看细节”、“看执行”等等一系列故事,让人看到了共产党人是如何舍命赢得民心的,而人民又是如何拼死捍卫共产党、解放军的。

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对深奥理论进行大众化解读

这本书为西柏坡精神,为西柏坡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通道。

它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赵新月说,当年在西柏坡的时候,那些作家、记者、宣传工作者,就非常能讲大白话。比如,在辽沈战役中,当我们夺取了锦州之后,新华社要播消息,这条消息写得很精彩:东北人民解放军已于昨日(15日)下午6时完全攻克辽西走廊上重要战略城市及东北国民党主要补给基地锦州城,城内10万守军,全部就歼,无一漏网……

但是要说辽西走廊,在1948年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很少有人知道,该怎样把我军攻克锦州的消息告诉解放区农村不识字的老百姓呢?我们的宣传人员就把新华社消息改编了:“从咱华北解放区到东北解放区,靠着海边有很窄一条路,蒋匪就靠这条路从关内往关东运送军火,在这条路上有一个最大的城就是锦州。解放军打了一天一夜就把这个城打下来了。”把辽西走廊说成靠着海边很窄的一条路,把激战31个小时说成一天一夜,老百姓就能够听得懂。实际上,这本书也是借鉴了这种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的方法,用好看的故事、朴实的语言,来解读与老百姓非常贴近的西柏坡精神。

这部书将西柏坡精神从理论还原到生活,从历史出发却落脚当下,使西柏坡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故事短小,内容通俗,每篇故事后面的小段感言,寥寥数语,讲述的却是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从当下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从当今社会最紧迫需要的价值观出发,从对‘我们现在到底该怎么做?’这个实际问题的回答开始,去回望和研究西柏坡,并从那里找见启迪心智的曦光,”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白石在书序中如是说。它能让你“绕过日常思维的影壁墙,穿过历史资料的深深巷道与重重垒砌,抵达一个信仰与智慧的胜境。”唯此,才能读出一个不一样的西柏坡,读出你自己的西柏坡。

遍访青山绿水,“西柏坡故事”背后故事多

从2004年到现在,赵新月研究西柏坡整整十年,每次不管是去考察还是去演出、去讲课,用他的话说,“就是在不断地认识西柏坡”,每一次都有新发现、新感悟、新认识、新观点。他想把宏观的概念、切身的感悟用故事阐发出来,而故事就要从田野上去寻觅,从资料中去寻觅。

所以这些年来,只要一有时间,赵新月就会去西柏坡,寻找当年的老乡以及他们的后人,“当年毛主席住在西柏坡并不是人尽皆知的,相反,当时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赵新月说,他在一次采访中,从一位当年村干部的后人口中得知,直到毛主席进京之后很久,村干部的妻子,也是当时的妇女干部,才知道村里曾经住过这么多大人物,“妻子后来无数次埋怨丈夫,不该瞒着她,可做村干部的丈夫说,这是纪律。”

有时候,他还专程到外地去寻找当年参加过三大战役的那些战士,或者拜访一些老学者,甚至托人从海外搜集史料。他说“遍访青山绿水”,要“跳出西柏坡研究西柏坡”。

唐朝诗人卢延的一句话赵新月非常喜欢,叫“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在西柏坡时期浩如烟海的史料里,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说档案、回忆录,甚至解放军战士的日记,“只要是跟1947年、1948年这段历史有关的东西我都搜集起来”,然后独守青灯黄卷,去考证,去分析。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枯燥却很重要的过程。沿着一些不起眼的线索,赵新月发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填补了许多西柏坡研究领域的空白,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解放区乃至国统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原生态。

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启迪当代人生活

如果仅止于寻找,故事只是从史料里被搬进了书本里;从故事中阐述观点,才能指示未来。面对纷繁万象,赵新月总会习惯性地与西柏坡相联系,读唐宋诗词时会想到西柏坡,看新闻时也会想到西柏坡,他对西柏坡的研究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说“不疯魔不成活”。这部书的最后一卷“看未来”有一篇《警惕“糖衣炮弹”》。他说,原本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糖衣炮弹”的理解,是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时对共产党人、对领导干部的警示,但是有一天,我在西柏坡国家安全纪念馆看到一块大石头,上面非常清晰地刻着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训令。“当时我逐条看了,心里猛然一惊。”这十条训令就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对华的一些政策,就是要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层面的东西来慢慢影响、改变我们的青少年,而且除了这十条,还有三步走的战略。

赵新月意识到,原来这十条训令才是真正的更大的“糖衣炮弹”,而且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甚至在以后更长的时间中我们都在面临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颠覆。

“当时我一度精神郁闷,觉得我们已经上了美国的当,但是,后来有一个事实让我一下子心情变得好起来了。”赵新月说,他看到了善行河北活动中那些青年志愿者、道德90后,他们昂扬向上、勤劳质朴、助人为乐的精神,雷锋式的道德品质并没有丢,而且更加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年轻人身上闪烁。“我突然改变了我的看法,十条训令也好,一百条训令也好,终究改变不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改变不了,也无法颠覆。”

但是,他依然希望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赵新月说:“我经常会研究1947年、1948年西柏坡时期解放区的少年,他们当时帮着共产党放哨、站岗、查路条、支前、照顾伤病员,甚至有的还牺牲在战场上,那批少年虽然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他认为,真正能够使我们民族复兴的,不是单纯的传统文化,我们今天锻造先进文化,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他更愿意看到的是,以我们当代的先进文化抵御西方的意识形态,使之成为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精神营养。因此他在文末的感言中写道“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任何形式的‘糖衣炮弹’,需要传统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雨露的滋养。”

本报记者 石雅彬

 

 

编辑: 王仲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