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以赵州桥为代表的中国石拱桥是人类文明的伟大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发明之一。以赵州李春为代表的中国石拱桥建造能工巧匠,是河北省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技艺的传承者。在韩国先后将暖炕、中秋习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我国应该加快启动申报石拱桥建造技艺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而我省正是石拱桥技艺的发祥地和传承地。
中国石拱桥建造技艺源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石拱桥的国家,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就开启了石桥建造的先例。《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晚年 “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西汉以来,在长安灞河上建造石拱桥。东汉建安时期,曹操在邺城创建三台,并在三台之间创建宛若飞虹的两座拱桥,曹植在千古名篇《铜雀台赋》中写道:“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螮蝀。”
两晋北朝时期,后赵石虎、北齐的高洋先后邺城创建了两座石拱桥。从此,开创了中国石拱桥建造的成功范例,并世代延续。因此,中国石拱桥建造技艺至少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世代传承,不断发展。
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石拱桥后来几乎都没有完整保存下来。
石家庄是大型敞肩式石拱桥建造技艺的发祥地
最晚在隋代,中国就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建造技艺。以赵州安济桥为代表的敞肩式石拱桥,是世界桥梁建筑的伟大经典,赵州李春等人创造的这类大型敞肩式石拱桥建造技艺,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并在后世的传承中不断发展。
在赵州桥建成之后,在河北、在京津、在中国各地,陆续建造了一大批这类敞肩式石拱桥和其他样式的石拱桥。在河北有唐代创建的赵州永通桥、唐代栾城县明清桥、唐代广平府弘济桥、北宋井陉天威军桥、金代永定河卢沟桥等等,而卢沟桥、赵州桥,与洛阳桥和广济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明清时期,京津冀地区的直隶境内,敞肩式石拱桥广泛推广。这种建筑技艺不断传承和创新,从涿州拒马河上的永济桥、献县的单桥,到北京城的金水桥、十七孔桥以及紫禁城大大小小的石拱桥,从通州的八里桥,到深泽县的广济桥、永年县的弘济桥,凝聚了中国石拱桥建造技艺的精髓,谱写了中国大型石拱桥建造的完美历史。
在中国石拱桥建造发展的历史上,河北名师辈出,成为这种伟大技艺的杰出传承人。隋代有赵州李春创建安济桥,北宋有真定和尚怀丙,用奇巧工艺修复赵州安济桥。元代忽必烈委托河北名人刘秉忠创建元大都,河北石雕就与京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元大都的汉白玉石雕,大都出自河北艺人之手。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雕刻艺人。
杨琼率5000余名石工,加入营建大都工程,领大都等路山场石局总管,还出任大都采石提举。元大都最著名的石拱桥周桥,就出自他的设计和技艺。杨琼在雕造此桥时,运用了圆雕、涂雕、高浮雕等多种刀法,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堪称元代石雕艺术的精品。明代样式雷、清代一大批河北石工,都是中国石拱桥建造技艺的传承人。
正因为有千万个杨琼这样的杰出传承人,所以石拱桥建造技艺,为元大都、明朝北京城、明十三陵、清王朝的东西陵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石拱桥建筑。
清代康乾盛世,直隶河渠和交通要道、皇帝陵寝,陆续创建了众多大型石拱桥,建桥技艺进一步成熟,桥梁结构越来越规整,造型越来越精巧。衡水滏阳河上的安济桥、井陉天长镇绵蔓河的大石桥,都创建于清乾隆年间,都借鉴了赵州安济桥的建筑形式,衡水的安济桥石砌七孔,桥长116米,桥两侧各有60个石柱,雄伟壮观而又精巧玲珑。井陉天长镇大石桥有11孔,长109米,宽六米,高八米。
这些不朽的建筑,是真实的历史,也是历史的艺术,凝聚着中国石拱桥建造智慧,名桥林立、千古经典,世代传承,这就是中国石拱桥建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是一部用石头和智慧书写的史书。
我国的石拱桥建造技术明朝以后传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中国明代福建高僧在长崎创建的眼镜桥。东京的日本桥始建于1603年,现今的日本桥是第19代,在1911年4月重建,是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鹿儿岛市甲突川上的石桥群,创建于公元1845-1849年的江户时代末期,都带有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印记。
中国浙江绍兴市石桥营造技艺已经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艺的技师张月来成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而河北平山、井陉一大批石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世世代代传承石拱桥建造技艺,但是并没有意识到石拱桥建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因此,河北目前没有石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石拱桥建造技艺也没有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石拱桥技艺应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
鉴于河北省保存着世界最著名的石拱桥建筑,而且拥有1400多年来各个时代著名的石拱桥经典,在各地城乡,还世世代代活跃着一大批石拱桥建筑技艺的传承人,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太行山区还创建了一系列石拱桥,民间营造石拱桥技艺的传承人不乏其人。因此,建议河北省启动申报石拱桥建造技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
建议拍摄《中国石拱桥》,并组织编著《中国石拱桥》的专著。以世界视角,彰显中国石拱桥技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加快启动石拱桥建造技艺申遗工程。请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建立申遗机构,整理申遗资料,启动申遗工程,协调相关省市、自治区,寻访本省和相关省市的石拱桥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整合资源,续存历史。按照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履行申遗程序。
燕赵大地有很多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代表了中华文明最辉煌的历史。但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天灾人祸的浩劫,有些技艺已经失传。我们在制作河北电台500集本土历史文化节目《燕赵传奇》过程中,殚精竭虑挖掘这些珍贵的历史技艺,再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