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亚丛
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在城乡接合部的城郊村,很容易成为脏乱差的聚集地。新华区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原则,以改善环境卫生为突破口,对城郊村进行改造提升。近日,记者到该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走进新华区西营村,恍惚间犹如步入江南小镇,街道两旁的绿树摇曳,白墙、灰瓦的色调颇有徽派建筑的风格。在村中心的公园,孩子们正追跑着嬉戏,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蜿蜒的小路,郁郁葱葱的绿植,盛开的花朵,嬉戏的孩童。眼下,西营公园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原来这是一片乱草地,很少有人过来。改建成公园后,每到早晨、晚上,乡亲们都喜欢过来逛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心情也好起来!”该村村民狄美群笑呵呵地说道。
西营公园建于去年10月,占地面积20亩,由新华区政府投资100万元、西营村投资47万元共同建成。在为村民增加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还提升了该村的整体形象,受到村民们的称赞。
据了解,包括西营村公园在内,今年,新华区共新建设城郊村公园4座,现已全部完工,正陆续投入使用。此外,该区还逐步将西营、陈村等三环外8个城郊村的保洁、绿化、照明、道路等基础性工作全部纳入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让乡村与城区一样整洁干净,让城郊村民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提升环境质量。
近日,位于新华区东营村的垃圾转运站正式投入使用,村民们期盼已久的闹心事终于尘埃落定。“咱村的垃圾以后就由‘城里人’来管了。”东营村村民杨新华感慨地说,以前垃圾随便扔,一到夏天气味难闻,苍蝇蚊子更是乱飞。现在有了垃圾转运站,环境洁净了,日子也美了。
东营村原来有一片占地23亩的垃圾场,苍蝇到处飞,刺鼻的臭味让人无法忍受。路人每次经过这里恨不得“全副武装”。现在,这里已换新颜,垃圾场全部被黄土覆盖。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紧张进行作业,高高低低的土坡已隐约看到绿色的新芽。新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就地造假山的策略,对该村积存数十年的“垃圾山”进行了整体覆盖,通过采取表面覆土种植花草树木的方法,使原来的“垃圾山”变为景观绿地供村民健身休闲。目前,“垃圾山”已全部覆盖2米厚黄土,待到秋冬时节就可进行绿化种植。看到居住环境越来越美,村民们纷纷表示,今后要注意环境卫生了,一定让美丽乡村保持下去,让家园更加宜居。
手记
采访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