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在农田下的“神秘古国”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08-15 10:53:24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昔日古国已变成了片片农田。

元氏县西张村西周遗址在当地俗称“霸王岗”,1978年和1982年相继在遗址北部发现西周墓两座,出土青铜器、玉器、贝币等文物数十件,其中几件青铜器内铸有铭文。经考证,证实该遗址为西周时期軧国的贵族墓地。西张村遗址的发现,被列为建国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的重大成果之一,轰动全国。1982年,西张村遗址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记者 杨惠玲/文 张晓峰/图

西张村隶属元氏县东张乡,一条古老的河流槐河(古称泜水)静静地在村边流淌。30多年前的考古发现让这个有着2000多口人的平原村庄名动一时,如今,它重又归于沉寂,但埋藏在村庄之下的3000多年前的历史却任谁再也涂抹不去。

“霸王岗”上意外发现

西张村东有一片高高的台地,解放前原为河边一个大沙丘,人称“霸王岗”,相传为楚霸王屯兵之所,村民们常在这里捡到一些铜箭头。

“霸王岗的北边就是韩台村。”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曾参与西张村遗址普查的元氏县文保所崔竹元老先生介绍,这里是当年楚汉之争时的古战场。村民们也从地名上推测,韩台村就是韩信的点将台,而霸王岗则是楚霸王项羽排兵布阵的所在。“当年霸王岗高于周边地面五六米,但是后来为了开荒种地,村民们不断地在高岗上挖土,霸王岗的面积也越来越小。”

1978年春天的一天,一个叫张新爱的村民在土岗上挖土时,不经意间挖出了几个铜罐罐,他也不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干完活随手就把它们带回了家里。张新爱擦去罐子上的泥土后,发现有的铜罐内壁上刻有图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字。在村里还算是个文化人的张新爱觉得自己可能挖出了宝贝,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村干部,村干部也不敢怠慢,马上通知了元氏县文化馆。

“这铜罐是3000年前的青铜器。”崔竹元说,经省市文物部门认定,这些铜罐罐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当时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立即成立了调查组,又将霸王岗系统清理了一遍,确认此地是西周时期的贵族墓地,并将墓地命名为“1号墓”。1982年,西张村村民在霸王岗起土时,再次发现青铜器,该墓地被定为“2号墓”。

经过考古钻探,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内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贝币等遗物,其中多件铜器上有铭文。这些精美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多件后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张村的村民们没有想到,他们这个普通的村庄,居然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而且还完整地保留下这么多“宝贝”。如今,“霸王岗”已没有“岗”,只剩下一个地名,湮没在片片农田之下。

“破译”青铜器铭文

西张村村民在农田挖土时发现两座古墓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第一次出土了青铜礼器共八种10件:鼎、甗、簋、尊、盘、盉各一,卣、爵各二,其中有几件青铜器上铸有铭文;第二次出土的铜器因腐蚀严重大多残损,只有一件叔 父卣保存较好。

据介绍,出土的青铜器中以“臣谏簋”和“叔 父卣”两件器物上的文字内容最丰富。

“臣谏簋”的铭文共八行,每行九字,由于锈蚀严重,十三字已佚,现存五十九字。铭文的释文大意如下:戎人大举出于泜地,邢侯对戎作战,命臣谏率领……亚旅驻居于軧……臣谏禀告邢侯说:“向您行礼,我的儿子已经死了,胞弟引则有长子名(该字缺失),我把他托交给您,叫他学习政事。”西周通行世官制度,王朝和各诸侯国的职官是世袭的。谏是邢国的大臣,他没有亲生子息,便选择一个长侄入朝继承他的官职。这是一种特例,在此之前的铜器铭文中没有出现过。

“叔 父卣”的主角叔 父也是这位臣谏,因为年老不能理政,他为弟弟倏铸造青铜器,告诫他谨慎修身,效忠軧侯。在卣器盖内和腹底各铸有铭文八行,共六十二字,释文大意是这样的:叔 父说,我已年老,不能管理政务,你要谨慎地修饬自身,不可再以为自己年少。兄长我给你制作这个小酒器,你用它宴请你的君上軧侯,招待使臣。这件小酒器不要毁掉,你见我的时候,我还要用它请你品尝。

揭开軧国神秘面纱

这些青铜器上刻的铭文到底记载的是哪一段历史时期的内容?又蕴含着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呢?“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唐云明先生来到元氏县西张村,详细了解了文物的出土情况。”崔竹元介绍,经过详细考证,两位学者联合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揭开了青铜器铭文之谜。

李学勤、唐云明指出,“臣谏簋”是西周成康之际的器物,“叔 父卣”是康王时期甚至更晚时期的器物;倏是軧侯之臣,也是西张村周墓的墓主。倏的兄长臣谏是邢国的大臣,奉邢侯之命率军驻居于軧以御戎人。

崔竹元介绍,在青铜器的铭文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地名“軧”。“槐河在古代被称为泜水,沿泜水而建的国家,便是軧国。”“軧”这个国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经过专家们的细致考证,这个古老方国的面貌被一点一点清晰地勾勒出来,在世人面前复活。

李学勤、唐云明认为,西张村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軧”、“軧侯”,表明西周时期最晚从成王时期起,邢国北部就存在着一个軧国。“西张村周墓的墓主下葬年代应在昭王时期,如此看来,軧国应该一直存续到昭王时期甚至更晚。”崔竹元说,元氏地区在西周时期还是周朝的北部边陲。“按照西张村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言,邢侯曾为了保护‘軧’这个弱小的友邦,派出大臣和军队前往镇守,以抵御北狄人所建立的鲜虞国的进攻。”

軧国这个归属于周王室的神秘方国由何人所建,又是何时灭亡的?史书中对此并无记载。“西张村西周遗址的发现,为軧国的存在和确定西周邢国的初封地位置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崔竹元介绍,軧国在古文献中向无记载,在金文中亦属首次发现。“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填补了历史空白。”

“铜器的铭文还证实了周初邢国始封的确切位置,也明确记载了戎人大举出于泜水流域,邢侯出兵搏战,证明邢国的初封地当为现今河北的邢台。”崔竹元说,西张村西周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西周初期的历史和这一地区地理形势的价值巨大。“出土的青铜器造型优美,铸造工艺精湛,可以说是西周时期铸造技术和艺术的代表之作。”

编辑: 郑想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