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通村:修村史编村志聚力建设美丽家乡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09-25 09:13:41 来源:

本报讯 (记者 侯天仪) 传承优秀文化,是我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重点要求之一。高新区韩通村在村容村貌整治的基础上,修建特色村史馆、编纂村史村志,将独特的村庄文化永久记录下来,激励后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初到韩通村,就能感受到这座村庄既现代又古朴的气质。一方面,村庄紧邻太行大街、环城水系,现代交通的四通八达,让韩通村老百姓出入都非常便利;另一方面,宽窄不一的街道两旁,白墙灰瓦经雨水冲刷后“格外清爽”,透着一股浓郁的燕赵文化。

村民康玉坤说,以前村西出门就是宽阔的太行大街,村容村貌没有整治前,每逢下雨天,泥泞的路都让村民寸步难行。“当时,我们村跟外面的世界就隔着那一片水坑,怎么也过不去。现在俺们的道儿就跟太行大街一样通畅好走。”

经过一系列改造工程,韩通村硬化了所有路面,让一条条水泥路延伸到每户门前。同时,根据村民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对小巷进行便道硬化、门坪硬化,让村子排水畅起来,路灯亮起来,人居环境整体得到了极大改善。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更要在改造中传承优秀文化。为此,韩通村绘制了有特色的文化墙,用诗歌、谚语、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使村风、民风得到改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群众的言行。其中,墙上的《24孝图》,成为村民茶余饭后驻足观看的一处风景。

韩通村特意成立了村史编写委员会,组织村民编写“韩通村史”。村党支部书记刘勇介绍,现在已收集到韩通村各年代、各时期的重大历史素材百余条,如今,村民们正在加班加点整理,力争年底完成此项工作。

62岁的康绍毅,每天早晨八点来到村委会,认真整理村民的口述材料和相关档案、农用工具。“材料很丰富,不仅有历史上记载的模范人物,还有解放前的水泵、电机,都能反映出俺们村的发展历史。”

知道村里在修建村史馆、编写村史,不少村民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把家里有价值的资料贡献出来。刘勇表示,村史,就是为后人留下的最珍贵文化遗产。“希望通过记录韩通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动人故事,激励后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韩通村在改造硬件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加强村史等软件建设,凝聚人气,弘扬正能量,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手记

采访

编辑: 张小波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