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脉强力传承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10-30 09:17:43 来源:

——晋州打造生态文明新农村对传统特色“情有独钟”

□本报记者 侯天仪

在保持农村传统特色上下功夫,市场运作上找出路,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品牌农业,成为今年晋州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着力点。近日,记者到该市北捏盘、小尚村等地进行了探访。

周家庄乡北捏盘村,至今依然保留集体经济形式。村民们的工作由生产队长分配,根据工作量记工分、分口粮,收入由乡里统一年终分红、集体保障的生活,让农民们免去许多烦恼。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只有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实效。而这,恰恰是北捏盘村的改造优势。“集体力量大,集中力量才能办好大事。”北捏盘村的村民刘巧娟说,村民们上工前的动员、调动义务出工的积极性,都不费力。现在,靠着大家伙儿的齐心协力,铺设排水管道、道路硬化等重点任务很快完成了。

集体办事,要求不能搞“一言堂”,建设任何项目都要征求大家伙儿的意见,确保公平稳妥。村民韩中士介绍,“喷绘文化墙一项,村里召集了16家施工队参加招标;路灯、便道砖、防盗门等涉及采购项目的,都征求大家伙儿意见。”

对于北捏盘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段人民公社发展史。在村口观光园展览厅里,保留着村里生产用过的“老物件”,石碾、石磨、油灯……足足有几十件,通过集中展示,让村里年轻人、外来观光客都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公社历史。

小尚村位于晋州东南方向,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自古村民喜爱书画。每逢户里婚丧嫁娶、乔迁新居时,室内都有挂字画、对联的习俗。为了弘扬传统,该村两委已连续6年举办农村书画收藏展,吸引了周边县(市)的书画爱好者参展交流,逐渐形成了小尚村文化书画产业。

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以来,该村为打造以“书画之乡、文化之乡”为主要目标的旅游村,投资13万元修建了“乾隆吃梨传说”石碑和烈士纪念碑亭,完成了对近400年的古梨树保护,大力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全村和谐稳定,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与赞同。

村干部告诉记者,接下来,该村还将投资30万元建成河北梨花写生基地,投资150万元建成书画碑林等旅游景点,陆续组织设立书画及农技培训班,把党的惠农政策、好人好事、社会正能量以书画的形式体现出来,推动晋州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发展。

采访手记

保护乡村风貌,留住乡村记忆,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重要意义。晋州市在如火如荼的农村变革中,让乡村文脉生生不息,巩固、建设好这一片“风情乡村”。

编辑: 张小波

相关文章
已有0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