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正定的燕赵大街北行,因周边高层建筑较少,故而,远远便可望见澄灵塔。古塔既有北方建筑的大气,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不过,正定人不怎么说“澄灵塔”,而是根据塔身的青砖的颜色而亲切地称之为“青塔”。
循塔觅去,在一条名叫生民街的支路上,一座寺庙肃然而立,而青塔,就建在其中。这寺,就是被世人誉为“临济祖庭”的临济寺。
□文/本报记者 牛珍涛 图/本报记者 郄磊
义玄传道 一声棒喝
临济寺山门为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屋顶由灰色筒瓦铺就,门窗外的拱形花饰由砖雕组成,两旁有假窗,亦为砖雕,色调庄重、古朴。进了山门,沿着中轴分别为青塔、大雄宝殿、圆通殿。在其两侧则建有云房、传灯堂、法乳堂等。
《正定县志》曾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建,在城东南二里许临济村。”临济寺,原名临济院,其名,应是临近滹沱河渡口而得,今在其原址立有临济院旧址纪念碑。唐大中八年(854年),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入驻此寺。直到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因镇州(正定)战争不断,故笃信宗风的太尉墨君和,舍宅为寺,将临济寺迁于今址。
义玄对于临济寺乃至临济宗的发展,所起意义重大。
义玄,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关于义玄生平的记载,较完整的是其嗣法弟子所作《临济慧照禅师塔记》。塔记显示,义玄年幼时就聪颖灵异,稍长即以孝行闻名乡里,后落发出家,在广泛研读经律论三藏经文后,却觉得犹有未尽之处,故而,他开始“更衣游方”。他到了江西,先后从希运、大愚二师就学,这两人都在江西弘法。而《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详细描述了义玄得悟的情形。义玄起初只是在希运门下随大众参侍,有一次首座鼓励他上前问话。义玄三问希运,三次挨打,义玄便向首座辞行,说道:承您激励我问话,受赐三棒,但只怪我太愚笨,不能领悟,我再到他方行脚去了。第二天,义玄向希运告别,希运说,你可以去参大愚和尚。义玄见到大愚,说了三问三度被打的事,经大愚开释后顿悟。
唐大中八年(854年),义玄住持正定临济寺,并提出了“三玄”、“三要”、“四料简”、“四照明”等参禅原则和宗旨,然后针对僧众悟性高低,进行有针对性地说教引导。由于义玄云游天下、参学诸家。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方,而且融入了北方人豪迈勇猛的特点,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别成一家。常以“棒喝”对待学人。成语“当头棒喝”即源于此。义玄的禅学很快得到北方信徒的认可,前来问法求道者络绎不绝,并逐渐形成禅宗的一大宗源,后世以寺名称之为“临济宗”,成为禅宗五大宗派中流传最广的一大派。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四月十日,义玄禅师在大名府圆寂。遗体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二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已毁),一塔建于河北正定城内临济寺。唐懿宗赐谥“惠照禅师”,赐正定塔为“澄灵塔”。
此后,临济宗得到快速发展,尤其在宋代,宋以后基本上成为禅宗主流,许多著名的士大夫,如黄庭坚、苏轼、苏辙等都与临济宗渊源极深,名列《临济宗名僧录》中。王安石在推行新政遇到阻力时,亦从临济宗肯定自我,从威猛精进的禅理中吸取了力量。此外,民间耳熟能详的济公和尚亦是临济宗传人。
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曾两次前来宋朝学习佛法,回国后首创日本佛教临济宗,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遂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著名的日本和尚“聪明的一休”,亦为临济宗传人。
澄灵塔 塔中上品
如果说正定开元寺显现的是大唐时期的端庄与大气,那么,澄灵塔则显示的是辽金时期的华美与繁复。
澄灵塔就在临济寺山门内,从塔处于寺的靠前位置,就足以说明是佛教早期建筑格局产物。据史料记载,临济寺曾在宋金时期毁于战火,仅存澄灵残塔。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复澄灵塔及临济寺各建筑。今之澄灵塔即为金代的典型式样:繁复华丽的塔身装饰,不能登临;而唐宋时期的塔,多空心,能登临,在塔心室内部,或绘以壁画,或安排以佛像,以示其庄严。现在的澄灵塔,高30.47米,为砖仿木结构密檐塔。塔下面为一个宽大石砌基座,正中砌八角形石质塔基,上面为砖砌的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及平座的栏板上均雕有各种奇花异草和灵禽,其上部刻有莲花座,而塔身则构筑于仰莲之间。在南门门楣上,镶嵌着篆书石刻的匾额“唐临济慧照澄灵塔”。和所有密檐塔一样,塔身第一级基高,四面设有对开式假门,四侧面设假窗,转角做圆形倚柱,雕刻精细,独具匠心。第二层以上,层高逐减,密檐相接,各开间宽度也相应递减,形成协调的轮廓线。以上各级层层出檐,塔以跳出的斗拱承托,斗拱设计精巧,重檐密布,富于变化,颇有宋代遗风。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更是增加了佛塔的庄重,堪称密檐塔中的佳作。
其实,早在1933年,梁思成第一次来正定考察古建筑时,便注意到:“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经过仔细观察,他注意到塔的二、四、六、八层和三、五、七、九层,砖仿木斗拱细节有着些微不同之处,故而,他十分感慨,在著述《正定调查纪略》中写道:“虽在至微的斗拱布置上,也是经过一番匠心的,只可惜这番苦心,七百余年来有几人注意过?”
到了1956年,澄灵塔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两次震级分别为6.8级及7.2级的邢台大地震波及正定,将澄灵塔塔基的多块基石震裂,并将顶端的塔刹震落,塔刹砸坏了澄灵塔顶端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塔刹内所藏的文物散落一地,家住临济寺附近的居民自发保护,直到县文保所将文物妥善收集起来。
1986年,相关部门重修了受损严重的澄灵塔,并复建了临济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乳堂和传灯堂。2001年,澄灵塔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寺内又建起了圆通殿、药师楼以及东侧僧舍。
千年古刹,临济祖庭,由此重现昔日光彩。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