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省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11-27 09:32:02 来源:

——政协委员为民企发展建言献策实录

加大扶持力度突破瓶颈制约推动省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政协委员为民企发展建言献策实录

■加快民营企业搬迁政策落实

■让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

■自主创新,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破解融资难制约

本报记者 戴丽丽

11月21日,围绕“助推省会民营企业发展”主题,市长王亮带领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与政协委员协商座谈,听取意见,探讨问题,共话发展。这场高层次、高水平的协商座谈,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协商民主新形式的生动实践,也是市政协搭建政府领导与社会各界人士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拓宽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渠道的倾力之举。

会上,11名政协委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就如何加快民营企业搬迁政策落实、解决民营企业用地难融资难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提出意见建议。

改善“两个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政协委员许顺利(石家庄金鱼涂料集团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关系到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关系到省会绿色崛起的实现,如何确保工业企业特别是民营工业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搬得起、搬得动、搬得活”,加大各项搬迁政策的落实力度是关键。要对照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加快督促落实,给予搬迁企业资金支持,简化搬迁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搬迁工作的领导、协调、调度力度,落实搬迁项目前期议定的一系列承诺和有关搬迁的优惠政策,及时解决搬迁企业新址遇到的新问题。

政协委员夏建平(石家庄环祥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如何扶持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建议建立优先向商会和行业协会发布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及时发布推介能源、交通、环保、水利、电信、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招标信息,鼓励我市国有投资为主体的项目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建立民营企业家培训机构,组织民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建立政府部门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政协委员贺宜龙(河北海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是江苏南通人,上世纪80年代初到石家庄经商至今,30多年来,见证了石家庄的发展历程,对石家庄的环境有很深的感触。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市“两个环境”,建议让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针对城市管理,建议学习外地经验,探索民心河养护管理市场化路子,从大省省会建制出发,调整和改变部分地域名称。

政协委员高淑平(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我市民营医药企业面临快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要抢抓机遇,促进民营医药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建议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从环境治理、交通建设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尽快完善藁城、栾城等区域城市功能,加大会展、物流、餐饮等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承办全国药交会、新药会等行业盛会,进一步巩固我市医药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要下决心压缩产能,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支持“研发在京津、产业化在河北”的发展模式,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要为承接京津医药产业转移全方位做好服务。

破解瓶颈助民企摆脱困境

政协委员李国中(河北金润矿山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针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项目用地问题,建议在政策上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倾斜,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实施建设项目用地“会审联办”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对全市各类建设用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摸清底数,并做好盘活工作,让闲置土地发挥效益;推出“廉租性”工业标准厂房,让没有能力购置土地的中小企业摆脱用地要素的制约;通过厂房改建、内部改造等途径,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产出率,实行“零用地改造”,对“零地技改”验收的企业予以补助,引导企业向集约用地模式转变。

政协委员潘云龙(河北省重庆商会会长、潘城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融资难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围绕打破这一瓶颈,建议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培植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体系,制定鼓励区域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更快获得融资。另一方面要加强信贷宣传和服务,让中小型民营企业及时了解信息,利用和创建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路,鼓励有实力财团建设工业园区,帮助中小民营企业通过租赁方式实现入驻,解决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政协委员崔建江(河北佳上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认为,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不仅需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增加资金投入,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政府应设立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资金,拓宽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上的财政资金投入比例,提供金融信贷、产品研发、市场动态、政策解读等一系列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完善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

扶持小微企业推动全民创业

政协委员张东生(石家庄市罗马吉普修理厂厂长):在调研分析我市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的基础上,围绕加快小微企业发展,建议,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真正将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生产要素保障等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针对小微企业的“信息盲区”,开设统一的中小企业电子邮箱系统,为企业了解、享受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园、孵化基地、循环产业聚集区、专业市场等,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解决企业用地难问题。加强小微企业人才培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宣传推广小微企业的成功经验,推动全民创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

政协委员张立波(中国银行河北分行石家庄管理部总经理):中小微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具有贡献显著、行业覆盖广、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议发挥政府对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采取设立风险基金或者融资担保平台、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定期组织银企对接等措施,培育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信用环境。同时,发挥银监局、人行等监管部门的服务功能,为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监管环境,根据中小微企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措施,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力度。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适当放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优先安排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

引导企业走创新品牌之路

政协委员张士华(石家庄陆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民营企业的立身之本。要把自主创新的“政府意志”变为民营企业的“企业行为”,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此建议,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和利益补偿机制,解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做后盾;依法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做好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协调工作,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保护创新者的利益不受侵害;推进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政协委员王智森(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当前企业竞争已由单纯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竞争,转向品牌之间的竞争。为提高我市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建议政府为企业品牌建设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大力营造品牌发展环境;加强对品牌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品牌工作协调机制,统领谋划、指导品牌建设工作;帮助企业发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作用,对创立品牌工作实施政府奖励,给予政策扶持;行业协会及其主管部门要主动配合企业整合品牌资源,推动企业依托品牌优势更快发展和提升,使品牌效应深入人心。

编辑: 张小波

相关文章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