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再添“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4-12-19 10:17:30 来源:
 
 

■易水砚大师邹洪利创作的《龙凤琴砚》

 
 
 
 

■内画大师张增楼创作的《衡水湖百鸟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 全国迄今共有60位 其中我省就有10位

河北再添两位“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记者昨天从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近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暨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在天津落幕,这个四年一届的盛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联、天津市政府主办。来自23个国家的近6000名民间艺术家参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本届博览会上评选出15名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我省保定易水砚大师邹洪利、衡水内画大师张增楼上榜。同时我省还有4人荣获第四届博览会艺术精品展金奖,3人荣获银奖,1人荣获铜奖,21人荣获优秀奖,我省此次获奖层次之高、人数之多,在全国名列榜首。

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个什么奖?

回答:国际认证 全国只有60位

“竞争特别残酷!迄今我国只有60人获此殊荣。”昨天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产生过程。四年一届的第四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著名艺术品博览会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唯一评选“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盛会。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评委要对每位候选人进行严格、严肃、认真的讨论,最终以无记名投票产生入选结果。

今年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3名专家以及我国8名顶尖专家担任评委,对来自国内外6000名民间工艺美术家,携带创作的近万件精品展开评选,其中就有我省的100多名,最终评出15名“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5天时间内,评委们从6000人中筛选出400人,再挑出200人,最终在精选出的50人中投票产生最终结果。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我省易水砚雕刻大师邹洪利创作的《龙凤琴砚》与内画大师张增楼创作的《衡水湖百鸟图》,以其精巧奇美的构思、精湛绝伦的技艺,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赢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加上以前上榜的甄彦苍、刘立忠、滕腾、郭海博、郭海龙、张汝财、陈文增、张兰英,我省已有十位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记者昨天也了解到,荣获“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没有奖金,但无形价值惊人。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介绍说,成为“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作品价格上扬,“有位陶瓷家上榜后,将作品标价2000元,我建议他再加两个零,他说我在开玩笑,我说你试试。结果有个美国人真以20万买下了他的作品。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民间工艺大师对自己的价值认知不足,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应该是无价的。”

凭啥入选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回答:作品既传统又现代 技术巧夺天工

邹洪利与张增楼缘何能入选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昨天业内人士向记者披露了原因。

1966年出生的邹洪利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设计制作的巨型作品《归砚》、《中华巨龙砚》、《菊花牡丹图》等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中国军事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园博园等收藏。他此次带到天津的作品《龙凤琴砚》是玉黛石质,形似一方古琴,底部是浪花翻滚的江海,七条神龙隐身波间,口叼弦端。中间开砚池,盖上有龙凤图案,取“呈祥”之意。邹洪利昨天表示,创作中最难的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审美观点相结合,“古人对砚台讲求简洁、古朴和厚重,现代人则对雕刻工艺和水平很计较。还要照顾石头的层次、纹理和形状。”有知情人士透露,邹洪利创作40多次才完成这件精品:“雕刻最细处恍若头发丝,其技巧之高可见一斑。”

1956年出生的张增楼(笔名少小宣),现任中国内画院院长等职,1977年大学毕业后拜内画大师王习三为师。张增楼的作品融中、西绘画风格于一体,以传承创新和擅长人物、动物、花鸟的艺术特色而享誉中外。他的三件山水画作品入选由英国皇家微型画家协会这一世界性权威机构举办的皇家微型画展览并被收藏,填补了中国艺术家百年来一直无缘此项大展的空白。作品多次被搬上邮票。特别是应邀为外国元首、友人绘制的肖像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和友人,英国女王给他写亲笔信表示感谢。此次张增楼带到天津的作品是由100个内画壶组成的《衡水湖百鸟图》,为了该作品张增楼和同事利用五年时间,到衡水湖拍下海量照片,并深入了解鸟的生活习性。该作品每个壶正面是神态各异的鸟,背景则是衡水湖的水草和花木;背面是用隶书书写的每种鸟的习性特征。张增楼昨天告诉记者,这套壶图案都是原创:“现在很多内画都是仿来仿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只彩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宣布彩鹮绝迹,但2011年有只彩鹮突然出现在衡水湖,吸引了省内外的爱鸟者赶来。”

对于他们的上榜,昨天业内人士也表示这源于河北丰厚的文化资源以及艺术家不懈的追求,也源于河北省民协工作人员的努力,“博览会期间他们借一切机会向参会人员推介河北参展作品。”对此郑一民表示,邹洪利与张增楼入选首先是因为作品都是精品:“既有传统文化基础又有创意思维,而且都有民族特色”。

本报记者 黄蓥

编辑: 孙丽君

相关文章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