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正定历史文化展现场

真定长乐文字瓦当

先秦货币(吴史耘藏)

龙藏寺碑拓片(刘秀峰藏)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九处国保、五处省保,既有全国“第一”,也有很多“唯一”和“孤例”,蕴含了丰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日前,正定历史文化走出古城、走进首都、走上国家典籍博物馆的神圣殿堂。以“承九朝神韵 扬千古俊美”为主题的正定历史文化展堪称正定乃至石家庄多年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专题展览,在北京文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本报记者 箫 玉
3月10日,由正定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正定历史文化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幕。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以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线索,通过文物、展板、模型、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分先秦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和灿烂新纪元六个部分向观众全方位、立体式展示正定优秀历史文化。
筑梦同心鼓与呼,
千年古郡入国图。
九朝神韵盈长卷,
文化江山风雅殊。
来自正定的观众王志敏老先生,在国家博物馆高大华美的展厅里,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首赞叹《千年古郡 九朝神韵——正定历史文化展》的诗句,抒发了他对家乡文化走进京城的由衷喜悦。
千年古郡 九朝神韵
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踏着中华文明的脚步走来,自晋代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古称“燕南古郡,京师屏障”,是历史上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拥有2700多年的建制史,2200多年的建县史,1600多年的建城史,矗立起燕赵文明的鲜明地标。
她被称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现有隋碑、唐代木构建筑、恢宏的宋代建筑群、等级品相极高的塔寺楼阁、完整的城垣形制及明代城墙等建筑遗存“九朝不断代”,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
她文化璀璨,底蕴深厚,汇集了国学、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众多的文化元素,集中体现了包容、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质。特别是佛教文化兴盛,临济寺作为临济宗的祖庭,在佛教界和海内外地位崇高,影响巨大。
副市长、正定县委书记王韶华介绍说,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千年古郡、九朝神韵”为主题,举办这样一次正定多年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专题展览,就是要通过对正定历史文化的展示,向大家进一步宣传正定,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正定,团结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关注、支持帮助并积极参与正定的建设与发展,携手开创崭新未来。
专家眼中的古城文脉
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博士眼中,正定简直是太神奇了。他告诉记者,正定是拥有丰厚历史积淀的千年古城,自古就有“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的美誉。战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边关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和平时期,这里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边贸城市。正定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佛教重镇,禅宗的重要一支——临济宗在正定发源,并由此传向全国,影响力遍及海内外,正定逐渐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如今正定的绝大多数佛教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各类文化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佛教文化博物馆”。
作为一位文化学者,韩永进尤其对正定杰出的历史名人十分熟悉。他认为,绚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优越的自然条件、重要的军事地位、各族文化的交汇融合,铸就了正定古郡宏富博大、深厚浓重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阳和楼上的交流碰撞成就了元曲“一代之文学”的辉煌,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云、一代名医李杲(gǎo)、明朝阁老梁梦龙、清代大学士梁清标、民国总理王士珍等许多历史名人在正定出生成长。
此次国家图书馆联合正定县政府、县政协,举办了正定历史文化展,并结合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将正定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梳理清楚,突出正定地区的鲜明特色、核心魅力和历史地位,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此次展览将正定在建国后所取得的成绩也进行了总结,展示了正定将城市改造开发和古城保护相结合,切实做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千年底蕴的基础上迎来了新的辉煌。
记者在国图展览现场,见到了长期从事史学研究的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他说自己无数次游览历史文化名城正定,而在参观了正定历史文化展之后,又有了新的感受和印象。首先,这次展览集中展现了正定有史以来特别是秦汉设县以来二千多年历史发展的演变轨迹和在华北地区独具的战略地位。历史上正定有东垣、真定等名,东垣一名只使用了很短一段时间,真定一名使用了将近二千年的时间,正定一名使用了将近三百年时间。无论是东垣、真定还是正定,历史上长期是秦代恒山郡,两汉常山郡、真定国,隋唐时期的恒州、镇州的治所所在和政治中心,还是北宋和金代河北西路的首府,元代的真定路和明清真定府、正定府所在,清初还一度作为直隶巡抚驻地,堪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正定这一历史地位都可以从展览中得到体现。
另外,这次展览充分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研究的成果。像展览中的敦煌文书《诸山圣迹志》和敦煌莫高窟61窟的《五台山图》等,其中涉及正定的内容,是唐五代时期正定非常重要的资料。这些展品的专业性非常强,一般人不易知晓,正定历史文化展能够将这些展品纳入其中,显示了相当的学术水准。另外,展品中的唐代界砖拓片,也很珍贵,这一实物界砖目前在唐代只有一例。
民间珍藏见证辉煌
记者看到,此次正定文化展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展品大部分是来自民间收藏。在采访正定收藏协会名誉会长郝建华时了解到,三十年来他冒严寒顶酷暑,足迹踏遍冀豫晋鲁等中原大地,汗水浸透闹事僻乡,不遗余力地寻觅和收集着自己的心爱之物,尤其是蕴含并折射着家乡古城正定文化信息的历史遗物。现已有各种藏品千余件,涉及古书、字画、碑帖、陶瓷、钱币、铜器、木器、绣品、文房四宝等十几个门类。郝建华虽然在收藏界颇有建树,但她并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就,而是为了发展正定的收藏事业、保护祖国尤其是正定的文化遗产,带动县域内爱好收藏的人士,倾心打造了一支痴迷收藏的专业队伍。1998年,郝建华组织成立起了全省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县级民间收藏组织——正定县收藏协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该协会成为一个拥有100多名会员,数万件藏品,在省内外都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民间收藏群体。
郝建华说,这次他参展的一件珍贵藏品是元代“至正二年二月真定太保回回军”铜火铳,距今已665年,时值元朝末期。正定在元代时为真定路。清雍正时为避胤祯讳,改“真定”为“正定”并沿用至今。“太保”元官制中有“太保”一衔。“回回军”,显然是回族的军队。“伍仟捌佰贰拾号”,说明当时在真定路驻有一支为数不小的回族军队。这件藏品曾被选为“河北省民间十大珍宝”之一,并被专家推荐到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录制了专题节目。这件火铳的发现,不仅印证了当时真定路的驻军情况,同时,也是研究元代军队编制乃至整个军事制度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
在参展的正定收藏家中,刘秀峰提供的几件宝贝都是古城重要的历史遗迹。如清拓本龙藏寺碑整纸拓片,龙藏寺碑是我国隋代重要碑刻,在正定隆兴寺大悲阁东侧。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碑通高3.15米,凡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龙藏寺碑》它上承南北朝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先河,被王国维誉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另外一件真定长乐文字瓦当,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目。此瓦当为汉代遗物,近年出土于古代真定遗址。应为真定国或真定县治之屋瓦当,真定长乐乃吉语瓦,是人们向往安定生活的一种企盼。此瓦当文字刻制精美,为仅见品,是正定县标志性文物,弥足珍贵。正定书法家崔宏波先生赋诗并书赞曰:“太行巍巍,滹沱汤汤,悠哉常山,风流恒畅,美载真定,物华民康,永享太平,长乐未央。”
红色历史弥足宝贵
正定是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在解放战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7年春,晋察冀野战军为了孤立石家庄、太原之敌,发动了正太战役。4月11日下午,向驻守正定城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总攻。历时14个小时,全歼守敌5000余人,正定解放。人民解放军攻克正定是扫清石门外围的重大战果,首创了“攻坚战范例”,为解放大城市探索了宝贵经验。
1947年4月12日,正定市宣告成立。这是解放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命名的第一座新城市。在记者收藏的一张《晋察冀日报》上曾刊登《正定秩序恢复市府开始办公》报道:“本城解放几小时后,市政府即开始办公。市长王雅波、副市长聂苇,偕干部二百余,分别进行宣传、慰问、抚济工作。”正定建市不仅对古城的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发展文教事业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还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进行了最初的有益探索,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记者为展览提供了正定华北大学的十余件文献藏品,见证了人民大学前身在正定的历史岁月。1948年春,党中央刚刚来到平山西柏坡,就决定要在华北解放区建立一所最高学府——华北大学。正定华北大学当时的任务是为解放全中国培养干部,也标志着我党领导的大学教育从此开始走向正规化。虽然华北大学在正定办学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它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建国后,在华北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华大各院系又单独组建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等多所新中国著名高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定华北大学是石家庄市区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最为密集的一座富矿;是解放区文化名人云集、学者大师荟萃的学术殿堂;是建国前夕创作成果最为丰硕的革命文艺大本营;是当时广大进步青年向往接受革命洗礼的红色圣地。
正定县长杨立中对记者说,丰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正定人民几千年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份骄傲和自豪,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定古城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把古城保护作为头等大事,聚全民之智,先后成功承办全国古城保护现场会并与兄弟名城一起发表了《古城保护正定宣言》,完成了一系列古城保护总体规划,事关古城总体框架的古城墙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体现古城整体风貌的古街巷整治工程陆续实施,具有古城地标意义的阳和楼复建工程即将启动,古城保护攻坚战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得到新的提升。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