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黄河九门开铁锁
《“非遗”走读》系列之十
九曲黄河灯,又称九曲黄河阵、游九曲、转黄河,国内许多地方都有,保持到现在还在办的,以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看,山西、河北居多。它既是一项古老的民俗,又是一种群体参与的游乐活动,石家庄周边,赞皇县千根村、井陉县板桥村、井陉县南王庄等村庄年年都办,可能对于在那里长大的人们来说,这没什么稀奇,但对于在主城区长大的人,转黄河是在城市里寻找不到的快乐。
□文/本报记者 安春华 图/通讯员 宋铎
夜晚的灯阵,开敞的迷宫
元宵节指正月十五,但在石家庄西部山区,素有“神过十五、人过十六”之说,正月十六才是全民彻底狂欢日,可能正因为此,井陉和赞皇两县的转黄河,都在正月十六进入最高潮。
这天傍晚,司机师傅带我们赶到赞皇县土门乡千根村,在离村还有两三华里时,看见公路边有空地儿,但我们贪图走得再近些,结果这一去,就再也找不到停车位了。司机困在车里,一个多小时挪动了50米。
我和县文化馆书记张庆全、摄影小宋先下车,与前来迎接的千根村支书李国辰、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进朝会合。公路边有一条下坡道,李进朝带着我们从这里进村,来到戏台前的广场上。黄河阵就在这里。我原本想象黄河阵应该是半封闭、有围挡的,但眼前这座黄河阵开敞而透明——只有椽子那般粗细的木桩,每隔一米四竖一根(插在水泥方墩里),每两根木桩之间,只用一根细竹竿横着绑一下,这就算是标出通道了。我不由得调整了一下自己缰化的思维:这样既已成阵,又节省材料,而且就算爬到对面楼上俯拍,也拍不出阵式图样,不也挺好?
入夜,村委班子成员将零零散散转黄河的人请出来,因为在黄河阵旁边,一场焰火表演即将开始。地上各种烟花礼炮也摆了一个方阵,足足放了20多分钟。期间有人在戏台上主持兼指挥,或仰望空中礼花祈愿今年风调雨顺,“不要像去年那样旱得呛不了”,或在烟花放的紧时“哇噻”几声,引得戏台下的人群发出阵阵哄笑。烟花放完,主持兼指挥刚一说可以转黄河了,人群即迫不及待地向黄河阵涌去。都知道从右边那个口进,这项民俗在这里既已坚持多年,人们早就熟稔。我也在李进朝的带领下进去转黄河。
千根村的黄河阵,出入口并列设在方阵北边正中,在出入口前边阵外,又搭一座木质牌楼,红布罩顶,以纸花、灯笼、柏树枝点缀——话说转黄河这件事,兼容了元宵节本地四大习俗:点灯、放火、烤柏灵、游百病。焰火既已放过,黄河阵上的彩灯也亮了起来,门楼上挂柏树枝,与烤柏灵火寓意相同,而当地又有“串串黄河腿不疼,看看天灯双眼明;转转黄河圈,能活一百年;转转天灯杆,全家保平安”等俗语,可见正月十六出门游百病的习俗,在转黄河时就一并实现了。
我记得从入口进去后,首先来到西北角,一番逆时针旋转,不知何时改成了顺时针旋转,转出来走到西南角,又是一番旋转,之后依次转到东南角、东北角,然后再按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的顺序将这四个方位也转了,最后转到位于方阵中央的天灯竿处。李进朝介绍,这黄河阵就是由九个蜗牛状的“迷宫圈”组成,现在把通道都绑好了,相当于单行道,进去顺着转就行,但是因为人多,偶见个别地方竹竿被碰掉,如果没注意从那些地方进去,就会迷路,转好半天出不来。
天灯竿高12米,顶插红旗,越走近它人越多,而且行进缓慢。因为人们都要摸一摸天灯竿,不少抱着孩子的家长尤其要把孩子高高举起去摸。摸完天灯竿,顺着通道很快就走到了北边出口处。在行家的带领下,我们转完整个黄河阵只花了不到二十分钟。李进朝说,别看这个边长22米的方阵不大,但我们在里边走的路不少,大约2华里。“有那么多吗?怎么我没觉得累呢?”李进朝说:“没错,我们算过的。”
遥想《封神演义》
不觉得累,是因为好玩。如果单纯走三里地,肯定觉得累了。转黄河的好玩之处,不仅仅在于现场参与,还有回来以后的资料查询。很多地方的转黄河说到历史起源,都追溯到商朝末年,而根据无外乎一条:《封神演义》。但是,个人认为,把神话小说里的事当真,不太合适吧?翻开《封神演义》,在第五十回“三姑计摆黄河阵”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故事:赵公明携“定海珠”、“金蛟剪”两件宝贝出山相助商纣王,后被陆压以“钉头七箭书”射死。申公豹于是挑唆赵公明的三位妹妹云霄、碧霄、琼霄为其兄报仇。此姐妹三人为截教隐仙,有大神通,闻兄遇害,遂带法宝“混元金斗”下山,向闻太师借了六百精兵,画地为图,摆出“九曲黄河阵”。此阵有何妙处?小说称:“内藏先天秘密,生死机关;外按九宫八卦,出入门户,连环进退,井井有条。人虽不过六百,其中玄妙不啻百万之师。纵是神仙入此,则神消魄散。其阵,众人也演习半月有期,方才走熟。”
接下来,云霄三姐妹在与对立方阐教众神仙的战斗中轻松取胜,综观其方法基本上就是一条:祭出法宝“混元金斗”,金光一闪,将对方收入斗中,之后往黄河阵里一摔,就OK了。那黄河阵用云霄的话说:“内按三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损神仙之肢体。神仙入此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绝。”有《封神演义》的深入研究者,竟然分析出了到底是什么奇招妙法:说三才就是天、地、人,指布阵过程中掌握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有机结合;惑仙丹是随风飘洒的药粉一类,闭仙诀是粘在阵内的符咒,此外,三姑还特意通过杀伤孕妇的方法,用孕妇的怨气和鲜血混杂其他脏物,使黄河阵达到破损神仙道行的目的,所以小说格外强调其如何“惨毒”。此外,分析者认为,这阵法还必定将生灵的生养顺序扭转了过来,使人、仙在阵内的时空都不断地向原来回转——仙人变回凡人,凡人变回一滩血,所以说“神仙入此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绝”。
如果对神话小说的现实性不太“感冒”,上述分析只听听玩就可以了。小说故事的结局是:阐教教主“元始天尊”请来他师兄老子,共同破了此阵,救出被困其中众神仙。“大概是1995年的时候吧,我和村里另外几个懂黄河阵的老人在一块儿聊天,说起《封神演义》来,大家突然发现,咱村这黄河阵怎么和小说里的黄河阵那么像呢?”李进朝说,于是千根村“黄河文体协会”就在黄河阵旁边的宣传牌上,写上了“起源于商朝,至今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字样。“实际上究竟我们村的扎黄河习俗有多少年了,谁也说不清。”李进朝说,没有文字记载,通过老人们追忆、查看家谱等办法,向上追溯了13代,也就到清朝而止,再往上没法追。“咱们这一带大多祖上是山西移民,山西洪洞县离黄河挺近,推测是不是由明朝初年的移民带来的呢?”李进朝说。
比《封神演义》靠谱的,是明末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在这本讲述京城风景名胜、风俗民情的纪实类著作中,有关于九曲黄河阵的最早记述:正月“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秫秸作棚,周悬杂灯,地广二亩,门径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灯。”除这本书外,其他一些地方志也有记载,如清代《米脂县志》中说:“十五日元宵、灯市遍张灯火花炮……四、五、六三日,阖邑僧众于十字街作斋醮,关城外,以高粱秆圈作灯市,娓曲回环,游者如云,俗名转九曲。”又如《宣化府志·延庆州》中说:“上元张灯,设放花炬,村庄城市多立竹木,制黄河九曲灯,男女竞赛夜游,名为走百病。”
地下元宵五夜放银花
往简单里说,它是心中一张图
我在去千根村之前,猜想他们肯定有一张祖上传下来的发黄的毛头纸,上边有手绘的黄河阵图,去了之后知道,根本没有这样的纸,“一代一代全凭心里记。”李进朝说,1980年,村里恢复转黄河这项习俗时,因为怕忘,首次把图画在了纸上。“这么多年,图没有变,就是道具有变化,”县文化馆书记张庆全总结:原来刨土挖坑栽木头,现在用现成的水泥墩子,原来用高粱秆容易折断,现在用光滑结实的小竹竿,原来在木桩顶上放灯碗,如今改成拉彩灯,原来在天灯竿上挂一个方形大灯笼,四面写“黄河”二字,后来上海有了东方明珠塔,天灯竿也做过一次东方明珠造型……
比较各地的黄河阵,包括太原清徐县、安徽利辛县、北京密云县、张家口怀来县、山西汾阳市、吕梁市、祁县、太谷、山东临淄等等,大同小异。打扮精致些的,用红布围挡,多挂彩旗、灯笼,门楼做的更高大,并且贴上相关的对联。比如同为省级“非遗”的井陉县板桥村的黄河阵,总是挂这样一幅古代传下来的对联:“天上黄河九门开铁锁;地下元宵五夜放银花”。在井陉,九曲黄河阵从正月十四正式开始,至正月十八,共五天,所以称“五夜放银花”。赞皇县千根村的黄河阵,是正月十三午饭后,传承人一干人等到村南地里,面向另一个村子野草湾的三官庙方向,烧香叩拜,名为“请三官”。三官,道教神祗,素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因本村没有三官庙,所以从邻村请。此仪式进行完后,人们回来在准备扎黄河的空地边上,搭一个临时神棚,将本村保存的三官神像挂上。从正月十四开始,正式转黄河,十四到十六,村里每天组织一回,敲锣打鼓带着人们入阵。这三天,每天还要演两场节目,十六晚上节目尤其多,演到夜里十点还散不了场。
千根村的花会节目是在黄河阵旁边戏台上演,像北京密云县、晋北平鲁县等地的转黄河,是花会队伍进黄河阵中边走边演。进场的次序也有讲究,诸如中幡打头、舞狮随后、战鼓紧跟等等,由于边走边演,行进速度要慢很多,大约两个小时整个花会队伍才能转出来。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像千根村的黄河阵这样宽一米五左右的通道,花会队伍演的开吗?李进朝说,黄河阵根据场地可大可小,“只要把木桩摆成十九行十九列就行了,木桩之间的间距可紧可松。”19×19=361。有的地方称黄河阵用365根木桩,合一年365天之意,井陉县板桥村主任贾德明告诉我,方阵只用361根木桩,其他4根是把搭门楼的木柱算进来了。井陉当地有流传很广的民谣可以为证:“四四方方一座城,住着三百六十兵。天天晚上来操练,个个头上甩红缨。”板桥村的黄河阵与千根村的多有相同之处,都祭祀三官,都认为一根木桩代表一个兵,都把出入口并排设在北边,都是西边入口东边出口,至于阵内的转法是否一样,因为没去板桥村,不得而知。
往复杂里说……
我在网上找到了几种黄河阵图式,但没有和千根村一样的。我不知道如果画好361个点,知道出入口,知道转的方向和次序,推演出一幅千根村的黄河阵图是困难还是容易,对于一个数学不好的人来说,一考虑这些问题就已经头晕。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如黄河阵与八卦的关系、与九宫的关系、与奇门遁甲的关系,我分别搜了搜这几个关键词,因为不想进入另一个能淹没人的“海洋”,所以匆匆关掉网页,不做深究。
我以懒人的办法躲开黄河阵的内涵与外延,但在现实中,它们总是露出端倪,顽强地提示着人们:“我不简单。”比如,与八卦的关系问题,板桥村有不知道多少年前传下来的“八卦旗”,八个颜色,画着八种卦象,贾德明说,每年这些旗子悬挂的方位都不一样,是转着的。他的话让我首次意识到,黄河阵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存在。
又如,与九宫的关系问题,有的地方介绍黄河阵里边的九个蜗牛状“迷宫圈”,说这九城分别代表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也有的地方说它们象征着古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又说九九八十一,每城九曲,共八十一曲。千根村李进朝没有数过这里边到底有多少个弯儿,我粗略记得,好像每次逆时针旋转是得拐九个弯才能改成顺时针旋转。而这种先朝一个方向旋转、再反方向转出来的方式,又被不少人解读为与八卦里的“阴阳鱼”相合。“八城俱顺,后城独横”,由于北面正中留了出入通道,所以八城都是正方形,而唯独后城是扁长方形,于是此城又被理解为“有后劲儿”、“有靠山”之意……
看起来,黄河阵是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髓(尤其是哲学与术数)而构建的,祭祀道教中的“三官”顺理成章。但有些地方在门楼对面设置一座影壁墙,绘“三霄”大战众神仙的画面,有的在天灯竿上挂姜子牙名号,不知道是从源头上就这样设置,还是后人把黄河阵故意按照《封神演义》的讲述去打扮。《封神演义》里黄河阵是极其惨毒但最终被破解的一个阵式,现实中黄河阵是祈愿一年顺利的吉祥之地,也或许吉祥与否在于先人已将阵内的所有“死门”封住、所有“生门”打开?而转黄河活动的结尾,各地对于黄河阵的处理,也不一样。千根村是过完正月十六以后,就把木桩等材料拆了,来年再扎。板桥村是在正月十八晚上,专门组织村里的社火队最后入阵,“闯杆破阵”,拿着武器将所有木桩等打倒,以此象征姜子牙的将士破黄河阵成功。
许许多多的联想,让人感觉小小一个黄河阵,似乎没有能研究完的时候……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