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美的明天一起奋斗”
省中烟公司驻东冶村工作组与村民共建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侯天仪
在今年我市的驻村工作组队伍中,省中烟公司驻平山县东冶村工作组显得有些特别。他们因为过于破陋的驻地火了,甚至有兄弟单位“慕名前来参观”。这些原本习惯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毅然选择帮扶村最差的居住条件,去适应透风旧房,甘与老鼠同屋,用“村里最差庭院变最美”的决心,与村民合力共建一个更美更富的东冶村。
选择住村里最旧的民房
4月3日清晨,记者来到幽静的东冶村,在工作组组长杨晔的引领下,先行赶到工作组的驻地。不过,眼前景象还是让记者有点惊讶:一扇半坏的木门、低矮的砖墩,一处七八年无人居住的旧民房,工作组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余天。
“我们刚住进来的时候,也整夜睡不着觉,现在慢慢都适应了。”杨晔笑言,房梁上住着老鼠,晚上在屋里乱窜,最开始只能打开强光手电,驱赶老鼠。因为有不时掉下的屋顶土块,工作组就用布钉在房梁上,变成“简易吊顶”。
为何选择住村里最旧的民房?当记者提出疑问,村党支部书记范二拴表示,村委会希望城里来的工作组住在附近的巨龟苑宾馆,或者安排租住在临街的新建民房里,但都被工作组拒绝了。杨晔坚定地表示,“我们到村里是来干活的,不是享清福的。如果住进宾馆里,老百姓该怎么看驻村干部,工作还怎么开展?”
最终,工作组选定了现在的住所,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方便干部村民联系自己。面对不方便用水、上厕所、做饭等难题,工作组成员没有丝毫气馁,自己收拾院落,把破旧家具修补好,再把小院空地里种上月季、蔷薇,还种植了黄瓜、西红柿、韭菜等蔬菜。“我们要让村里最差的庭院变成最好。建设美丽乡村,要让基础最差的驻村工作组驻地先美起来。”
喜欢站在街上唠嗑的工作组
进村驻扎下来后,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情况,帮助村里理出个发展思路,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选择和村干部每天碰头开会;早起、晚睡,利用村民闲暇时间搞调查,找到村民们的所急所盼。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开了10次村干部碰头会,同时,自己编写了《告村民书》、《村民明白纸》,向东冶村群众发放各种资料2000多份。他们还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设计了645张入户调查表,并逐户让群众填写,重点走访村民181户,接待来访村民56名。
虽然与近半村民混了个脸熟,但是工作组依然坚守着认真、谨慎的工作方式。他们经常就站在大街上跟村民唠嗑,过往群众能听到交谈内容,这种方式不让村民产生猜疑,知道没有偏袒谁,改造提升工作也好推进了。
村民们也渐渐习惯了和工作组打交道。村民范力刚笑着说,“工作组这三个小伙子别看来的时间不长,但大家都当他们是村里人了。啥话他也喜欢跟你唠,啥事也愿意帮个忙。”
打响面貌改造提升第一枪
东冶村人口多,占地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这给工作推进带来许多困难。工作组发现,村里需要改造的方面较多、较细,为此,进村前他们学习了大量的新农村建设资料,驻村后又按照十五件实事对全村情况摸底,对于如何改造东冶村,工作组成员早已有了自己的计划安排。
进村后,工作组第一时间确定东冶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吃水难。经过走访入户,发现许多村民因水质不好患上了胆结石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目前,在和省疾病中心联系化验饮用水质后,准备在村里打一眼深水井,改善村民的饮用水水质。
为了给下一步的村庄规划打好基础,鼓舞村民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信心,工作组同时做起村内大街小巷的垃圾清运工作。清明节前,连续数天出动10台运输车,发动广大村民投工投劳500多人次,清理垃圾及杂物800多立方米,打响了东冶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第一枪。
在清扫垃圾现场,杨晔对一起劳动的村民们表示,尽管不可能通过一年时间就迅速实现全面小康,但只要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群众一起奋斗,东冶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