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区从“组合”到“融合”奋力谱写新篇章
本报记者 岳金宏
通讯员 岳 琳 刘 欣
2014年10月1日,石家庄市栾城区正式挂牌。短短一年的时间,栾城跨过“县”和“区”之间的门槛,开始由县城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
今年1至9月份,栾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1.5亿元,同比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22.4%;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3.96亿元,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73060万元,同比增长6.2%;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000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这一个个数字,向世人展示出一年来栾城区“又好又快”的发展印迹。
立足主城区抓城建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撤县设区后,栾城发展上升至全市战略,与石家庄城区实现了从“组合”到“融合”,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转变观念,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觉”规划、建设城市,在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的同时,突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人文景观四大城市建设理念。
2015年国庆节,投资5000万元的柴武台公园正式开园。附近居民刘丽霞一有空儿就带着小孙子到这里玩耍。她告诉记者:“这两年新建了人民公园、樱花公园、古柏园、柴武台公园等绿化精品工程,政府把砝码多放在老百姓这边,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近年来,该区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累计投资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为加快融入主城区步伐,该区投资1.9亿元,实施了308国道改造提升工程,城区路网及通行状况不断完善。同时,投资1.55亿元,高标准实施107国道、308国道、裕翔街、太行大街等国省干道和重要出入口绿化工程,与主城区进行无缝隙对接,并投资4700万元实施新开街排水工程。
同时,该区投资200余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对城区10座公厕升级改造;投资700余万元购置密闭式垃圾运输车、洗扫车等环卫机械车辆和垃圾收集容器;投资290万元建设数字城管指挥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投资近900万元,实施街道亮化工程,城区所有街道全部实现亮化。目前该区城市公交化、网络化建设日趋完善。全区公交线路已增至17条,共运行公交车175辆,公交线路覆盖了95%以上村镇,日运送旅客2.2万人次,加快了该区融入主城区步伐。
在农村,该区围绕每个村庄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品牌以及所处区位,盘活农村资源,精心打造以农业休闲观光、工业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式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特色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更有效提升了整个乡村旅游产业水平,全省学习推广栾城经验。
工业兴区增后劲
大项目接连落地
经营城市,不光要“以城养城”,更要“以产业强城”。栾城区围绕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栾城经济开发区两大承接平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努力承接转移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位于该区的河北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个集飞机、火车、汽车于一域的大型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40个承接转移平台之一。
栾城区委、区政府将园区作为地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倾全区之力打造产业园区。目前,园区“三机两车一新”(飞机、煤矿机、电机;火车、汽车;高新技术)龙头支柱产业已全部落地,一大批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探索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部分企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园区针对产能落后企业正在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并于今年9月18日至20日在栾城通用机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爱飞客(石家庄)飞行大会,大会签约成交通用飞机16架,总金额超1亿元。
2015年,南车轨道交通、天龙彩印、精泰电气、潘城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园、中航华北公司停机坪扩建项目、神威医药物流园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培育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巨人企业,一批投资占地少、科技含量高、投产见效快,与龙头企业关联度高的中小型配套企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在园区已形成投资强度大、产业聚集效益好、关联配套链条广的产业格局。
截至2015年9月底,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9.18亿元,增长率12.57%;税收完成3.72亿元,增长率14.33%。
“三城”同创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感
建区一年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一直是栾城区委、区政府福泽百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全区人民。一年来,栾城以教育城、健康城、文化城“三城”建设统领民生改善和保障,一个个温暖民心的好政策接连出台,一项项惠及百姓的好措施落实到位,在古栾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幅锦绣华章。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今年以来,该区加大投入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总投资达到2000余万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康复保健养老设施建设、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健康支撑能力建设,新农合制度及专业队伍建设等均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咱农村再也不用为看不起病而发愁了,现在我们农民也和城里一样住院费用报销。”提及新农合,柳林屯乡东牛村赵玲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年该区近29万人参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9.99%,全市第一。
该区加快融入主城区步伐,不断优化学校布局,统筹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加强师资力量及强化精细化管理。结合中小学分布特点、人口变化情况,制定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善了城区、装备制造园区、冶河新市镇三个教育详规,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打造“品”字形教育大格局。以方便学生入学为原则,加强边远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建设,实现全区学校科学布局、合理布点。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