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瓶颈” 开拓进取谋新篇——向贵安新区学什么②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 2015-12-14 09:32:09 来源:

□本报特派首席记者 靳晓磊

记 者 康 乾

12月的贵安新区,有着类似北方深秋季节的寒意。但寒意中,却涌动着澎湃的建设热潮和似火的发展激情。

这片土地,从荒山野岭出发,仅用300天时间,便建成长达220公里的城市骨干道路,拓展出宽阔的“两横三纵”主骨架道路;

产业发展,从头做起,3个月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云”集此地;

组织结构,从零开始,90天组建完成13个工作机构;400天,高起点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效率?它又是怎样实现的?记者在贵安新区采访时,深入多个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车间等地,详细探访,寻找答案。

缔造快速建设发展的奇迹

从一张白纸到满园春色,贵安新区以惊人的建设规模和效率,在短短时间里便取得累累硕果。

12月9日,细雨初霁。

乘车进入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内,绿意葱茏。电子信息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国际数据中心等,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建筑、一处处现代化的厂房,这个综合性多功能的产业园区已初见轮廓。

“当时建设一期工程时,仅用了8个月。”建设富士康一期的贵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一位负责人说,“同等质量、规模的项目,建设时间一般都需要两年,而我们通过交叉作业等方式,时间缩短了一倍多。”

富士康项目的快速推进,是贵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仅仅半年时间,为三大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中心、富士康绿色产业园和十余家高科技电子企业提供用电保障的甘河变电站建成投运;

总长约116公里的“三纵一横”新区骨干路网,历时不到一年,路基累计建成约98%,道路绿化工程只用两个月时间就全部完工;

类似的事例,在贵安新区不胜枚举。

“对于企业来说,效益就是生命,为什么选择贵安新区?就是看中了他们的高效,能够确保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投产。”西部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在全国各地的富士康项目推进中,贵安新区算是创造了’第一速度’。”富士康负责人说。

在贵安新区采访时,记者来到了中德西格姆机械制造项目的生产车间。宽敞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但是,车间内却有一股油漆味,这是为何?

询问之下,原来,车间的另一部分仍在建设,投产的只是建好的一部分。“为了提高效率,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一改过去‘建设’和‘投产’的串行状态,而是变成了边建边生产的‘并行模式’。”车间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正是因为一个干字、一个拼字,一个个项目才能在云贵高原的这片热土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地而起。

瞄准高端形成集聚效应

贵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中,高端主导产业格外亮眼。

延华智能、众隆文化、西塔科技……12月9日,在贵安新区大数据孵化园的城市智慧体验馆里,60家大数据相关企业在里面展示应用成果。

问及这些企业入驻的原因,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潘军坦言,这是“云”集龙头企业、实现抱团发展的结果。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3年,在这年的10月至1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云”集贵安新区,分别建设全国性数据中心,其总规模超过10万个机柜、服务器超过200万台。

如何做好相关增值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成为贵安新区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的问题。“要加快上下游产业引进,否则效益是出不来的。”这是思考之后的共识。

随即,一场围绕三大运营商的招商行动开展起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贵安云谷”招商推介会……以三大运营商为依托,充分发挥他们吸铁石的作用,贵安新区签下的以大数据产业为主的项目数十个。目前,大部分已入驻贵安新区。

同时,贵安新区的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项目,吸引了20余个相关项目落地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通过奔驰商务车项目,引进10余个相关项目,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依托富士康、三大运营商、泰豪等引领性产业项目,以及已经入驻贵安大数据孵化园的60家企业,带动了30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贵安新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效应不断增强。

产业集群、跨越发展。在引进项目上,贵安新区始终坚持高端引领、集群发展。他们大力实施名医院、名校区等工程,已开工北师大附属学校、同济贵安医院、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等中心区十大项目,实现了高端化配套,不降格以求。

“只瞄准大数据等优势产业和名校、名医院,通过高端引领,贵安新区才能具备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贵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让生态福利释放经济红利

贵安新区近93%的面积,都处于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上游,生态环境高度敏感。乍一看,贵安新区的地理位置似乎对它的发展并不十分有利。

在这样一个地方建设城市新区,难免让人感到担心。对这一点,贵安新区给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

先环境,后开发!从规划建设一开始,贵安新区就摒弃了那种急功近利的“圈地式”发展,把“值钱”的山林、湖泊、湿地用来建成湿地公园、生态公园,顶着经济增长的压力,“做环境、造绿色、铸生态、谋发展”。

仅仅一年多时间,贵安新区就打造了“五区为底、八廊联通、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色系统,规划近百个风格契合、各具特色的大小公园,启动了月亮湖公园等一批生态工程建设。

当记者乘坐的大巴车在新区行驶时,一个现象让记者颇为好奇:为什么新区的道路大都是弯路,罕见直路呢?贵安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丹丹笑答:“这是为了保护自然山体和生态,道路都是依山而建,绕山而过,尽量不破坏青山原貌。”

一座城,竟然能如此轻盈而巧妙地被放在绿水青山间。这体现出的是决策者坚持守住生态底线的决心和智慧。

只有优先推进生态环境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可靠生态安全屏障和优美人居环境,才能力求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换言之,只有把环境建设好,栽下美丽的“梧桐林”,才能引来“翩翩凤凰群”——让众多知名企业纷至沓来。

贵安新区在建设发展中,不仅守住了这份“绿”,更用好用活了这份“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实现发展与生态互动、生态与经济双赢。

他们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大文化旅游和高端服务业等绿色现代产业集群。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落户这里,也更加印证了贵安新区“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产业创新”的绿色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绿色福利”,才能释放“生态红利”。

破融资瓶颈引来金融活水

资金是建设发展的血液。

“贵安新区建设刚刚起步,在这个阶段需要大规模投资,这是加快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说。

那么,如何在巨大的投资需求与融资约束从紧的矛盾中,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破解资金瓶颈?

贵安新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动了脑筋。

他们改变了过去以负债性融资为主要来源的债务性投资模式,大力推广以各类基金直接投资、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等为主的债券性投资模式,同时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

充分利用基金的融资优势,贵安新区计划今年内组建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各类基金。目前,他们已设立了100亿元的赛伯乐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总规模24.5亿元的中科贵银产业投资基金、贵安创业投资基金,以及贵安新兴战略产业战略产业投资基金。

同时,正加快组建500亿元规模的中国贵安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资金,与社会资本联合发起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贵安新区股权投资母基金”,联合建设总规模100亿元的德禧全球大数据投资基金,以及引进内外资、民间资本在新区发起设立总规模不低于300亿元的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各类基金。

贵安新区对于PPP模式的探索尝试也稳步推进。他们大力实施PPP项目,如贵安新区开展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47亿元,社会资本投入30亿元,占比达63.8%。

面对迫切的资金需求,贵安新区还建立了面向市场、多元发展的新型开发运营投资公司。他们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资源配置为核心,通过债务重组、资源整合、剥离政府债务、注入优质资产、做实资本金等措施,探索建立新区开发投资公司“政府支持、公司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持续发展机制,由注重公益性项目融资,向公益性项目融资与产业性项目融资并重转变,努力走出一条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

据介绍,贵安新区开发投资公司从2013年成立时的注册资金50亿元,现已发展到总资产已达1748亿元,净资产1144亿元;累计实施重大项目69个,完成投资295亿元。

充足的资金是各项建设快速顺利推进的保证,也为贵安新区快速建设的持续性提供了强大支撑。

统筹城乡共享建设成果

贵安新区的起点,大都在荒野之上。其间,村庄散落。在新城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村庄拆迁改造的问题。这也是几乎所有新区在发展建设中难以避开的现实。

如何解决好拆和建的问题?如何让被拆迁者顺利地搬迁?贵安新区人对他们在这方面的做法颇有心得。

“我们在拆迁改造村庄时,严格遵循了‘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朱麟说,这也是新区所坚持的科学化人性化建设理念的突出体现。

朱麟所说的“先安置,后拆迁”,即率先建设安置农民的新型生态智慧社区,同时修建临时过渡安置房,确保群众在征拆中安居乐业。

拆迁工作向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动迁时,即使工作人员嘴皮子磨破,工作做得再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直接影响整体工作进展,甚至还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原因何在?因为对被拆迁者来说,他们所担心的,最主要就是“空口无凭”。

记者在贵安新区的星湖云社区了解到,这个社区就是作为安置房建设的,主要为安置附近元丰、马路等4个村的1264户回迁村民。社区的工作人员聂薇说,现在正在进行配套工程的收尾,预计年底前可实现迁入。

“村民们都愿意搬迁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聂薇说,社区建成后,不少村民一看这里的条件和环境,立刻打消了所有的顾虑,痛痛快快地开始选房,准备搬迁。

朱麟告诉记者,采用“先安置,后拆迁”的方式后,拆迁工作中不仅不会产生纠纷,还节省了大量拆迁过渡费支出,省时省力省钱。

“先安置,后拆迁”的背后,是贵安新区高起点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的落实。

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贵安新区对自然村按整体搬迁、保留提升、分散整合三类推进建设,探索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市民化新模式。

同时,出台医疗、养老、教育、社保和支持发展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的系列政策措施,对新区群众开展就业、创业和文化素质三类免费培训,推动新型工业化搭建就业平台促“农转城”人员就业。

编辑: 张小波

相关文章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石家庄日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